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98:彭祖故里留下了孔子的脚印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98:彭祖故里留下了孔子的脚印

梅庆吉

在颍上,我查到每天只有每一趟开往徐州的大客,早上6:10开车,尽管挺早,但我们必须赶上这班车,不然就得转车。20141019日,我们起了个大早,赶到汽车站,坐上了这趟班车。经过7个多小时的行程,下午一点多到达徐州,在车站附近一家名叫“温州”的旅店住下,放下行李,接着就去彭祖墓。

徐州火车站

彭祖墓在铜山县大彭镇大彭集村,从徐州城里有公交车通往大彭镇,与城区有13公里多的距离。我们坐上开往大彭镇的公交,感觉走了挺长时间才到。到那才知道,大彭集村不通公交,还有16公里,车站停着许多三轮车,多数是拉往彭祖墓的。看来像我这样来寻找彭祖墓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找了一辆三轮,谈好往返25元。上了三轮,走的都是乡村道路,路况还算好。

三轮直接把我们拉到彭祖庙。庙前有个广场,周边都是农田,西侧就是大彭集村。门楼为歇山式,门楣上方写着“彭祖庙”三字,两边有龙的图案,门上有七排五枚泡钉。门锁着,村里有专人负责开门,是一位妇女。

院内只有一座大殿,面阔三间,亦为歇山式。两边有许多碑刻,均为彭氏后裔所立。门的上方悬挂着“彭祖宝殿”横匾,门两侧柱上的对联是:“大彭山崖凿土拓荒第一人;获水河边养生创道导先河。”走进大殿,迎面就是彭祖坐像,上方悬挂着“八百长春”匾额,两侧柱子上的对联是:“数源流彭城陇西吉安揭阳绵世泽;启祖德彭祖彭越构云延年振家声。”另一副对联是:“汴泗交汇适莽苍彭氏五千载;治养相兼善补导篯铿八百寿。”彭祖像旁还有“大彭始祖篯铿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侧面还有一尊“统辖三曹大元帅”像,不知何方神灵。

说到彭祖庙,还涉及到另一处建筑彭祖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获水注》载:“(彭城)城之东北角,起层楼于其上,号曰彭祖楼。”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五载:“彭祖庙:魏神龟二年(519),刺史延明移于子城东北楼下,俗呼为彭祖楼。”此说有误。彭祖楼在东北角城垣上,而彭祖庙则在城楼之下,北魏刺史延明从别处移建于此。到了明代已经毁掉。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卷十八载:“彭祖楼:在州城东北隅,有石刻'彭祖楼’三字。久毁。”说他写《大明一统志》的时候,该楼已经毁掉很长时间了。又说:“彭祖庙:在州城东北隅楼下。魏刺史王延明自他所移建于此。”至于从哪迁来则没有说明。《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九亦载:“彭祖庙:在铜山县北。《太平寰宇记》:魏神龟二年,刺史王延明移建此城东北楼下……旧志:庙在州东北隅,今徙北门城关,彭祖故井边。”这应该是第三次迁建。现在在徐州南郊,又复建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彭祖楼。

新建的彭祖楼

彭祖庙,有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内立有彭祖像,光头赤脚,高约4米。左右两边有一男一女,即桃花和周伍站班。东西山墙有温、刘、马、赵四天君像,算是彭的四佩吧。东配殿立有观音神像。此庙原在彭祖井的北边,“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在拆毁彭泥像时,竟发现里面还有一尊铁铸像。那个地方后来塌陷成湖。1993年村民集资重建时,向东南移了500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位置。这应该是第四次迁建。庙内的彭祖像,仿原铁像重铸。

彭祖墓在彭祖庙以北偏东约200米远处。墓前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坊额上写着“大彭始祖之陵”。四根柱子上书写着两副对联,中间的对联是:“遐哉硕仙时惟彭祖;道与化新绵绵历古。”外侧对联是:“隐伦玄室灵著风雨;二虎啸时莫我猜侮。”牌坊另一面坊额上写着“台湾一五六世孙彭昭阳敬献”。正对着牌坊的就是彭祖墓冢,墓为圆形,下部石砌,上为封土,高近3米,直径约8米。前有一碑,上书“大彭氏国故彭祖碑”。整个墓园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1.8亩。为1994年重修。

彭祖墓牌坊

此墓历史上多有记载。《水经注·获水注》有云:“《地理志》曰;彭城县,古彭祖国也。《世本》曰;陆终之子,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彭祖城是也。下曰彭租冢。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于此有冢,盖亦元极之化矣。”《太平寰宇记·彭城县》引《彭门记》曰:“殷之贤臣彭祖,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寿七百六十七岁,今墓犹存,故邑号大彭焉。”

彭祖墓

元人杨少愚有《过彭祖墓》诗一首:

七七鸾弦续未休,韶光八百云如流。

当时若解神仙术,更许春龄亿万秋。

今在全国各地,多有彭祖墓,据不完全统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有人分析,彭祖后裔播迁各地,为祭祀先祖,便纷纷建起墓冢。那么,哪一处才是彭祖的真墓呢?有人分析,应是徐州这座。当然,此事尚须进一步研究。

从彭祖墓向西大约150米处,就是著名的彭祖井。井上有亭,为四角方亭。上面有“天下第一井”字样。据载,此井为彭祖所挖。明正统抄本《新增纂图彭城志》卷三有载:“彭祖井:在城西北隅北门子城中。世传彭祖所浚,其水甘美。”清同治《徐州府志》卷三载:“彭祖宅:旧志:在西北隅,宅有井,有石刻'彭祖井’三字。”此碑今存,立于彭祖井亭东侧,高2.2米,宽0.8米,厚约20公分,字迹尚能辨认。西侧亦有一碑,上书今人所撰《彭祖井铭》。井的北面是一个水塘,因煤矿塌陷而成,原来的彭祖庙就在水中,后来重建时,向东南移了500米。

彭祖井

彭祖井碑

历史曾流传着一幅《彭祖观井图》,构图很让人沉思:右方一棵高大的柳树,树干上拴着一根绳子,另一头拴着的那个人就是彭祖,旁边有个单子服侍。彭祖面前有口水井,上面盖着个车轮,彭祖在小心翼翼地向井里看去。此图原为石刻,藏于北京国子监。清《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九著录曰:“右图绘老彭临井而观,身系大树,单子扶持,寓临深履薄意也。有宋陈氏靖四言铭一章。隶书曰:'皇明万历丁丑(1577)秋刻石。’在东厢后堂壁间南向。”四库馆臣又注曰:“谨按:观井处在今徐州,为古彭城地。”说明此图的内容就发生在我面前的这口井旁。

彭祖观井图拓片

文中所说“宋陈氏靖四言铭”,今存,收录在宋祝穆所编《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三十,铭前有序,说他在淳化年间,准备到狄丘(在今徐州市铜山区利国乡),有人送了他一幅《彭祖观井图》,图上有“台榭、人物、山水,森森然,盖状其佳象幽致,表绘事之工”。更重要的是画上的内容给他印象极深:“唯彭氏面井而覆之以轮,北树而揽之以绳,凭杖敛躬,跼蹐而迎视,兢然若将坠也。呜呼!古人临事而惧之有若是,检身远害之有若是,后之君子得无效欤!予实好古,历考其迹于传记,虽复而难信,且夫子云:'窃比于我老彭。’亦其验也。”铭文最后写道:“至哉古人,远害全身。战战兢兢,恒若履冰。朽索是驭,纳隍是虑。天子则之,鸿图永据。存而惧亡,系于苞桑。诸侯则之,其国必昌。若舟弗济,夕惕而厉。大夫则之,其家孔炽。直哉惟清,执虚如盈。士子则之,其道元亨。不争在丑,无愧屋漏。庶人则之,其食孔阜。吾省予行,吾慎予守。窃比老彭,式介眉寿。”在作者看来,图中所表现的“战战兢兢,恒若履冰。朽索是驭,纳隍是虑”的内容,对所有人都有警示和教导作用,只要像这样处事小心谨慎,就无往而不胜。“天子则之”,就会“鸿图永据”,国运长久。“诸侯则之”,就会“其国必昌”。“士子则之”,就会“其道元亨”,一切都顺利。“大夫则之”,就会“其家孔炽”,农业兴旺昌盛。普通百姓“则之”,就会“其食孔阜”,家里有吃不完的粮食,有用不完东西。本文作者也想像老彭那样,祈求长寿。足见此图的意义重大。

唐代诗人皇甫冉有《彭祖井》一诗:

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

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

清虚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长。

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诗中第二句“寝堂”,应该指的是彭祖的居处。第三句的“彭祖宅”,应该指的是彭祖的住宅。说明这一带,就是当年帝尧所封的大彭氏国,是彭祖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民国十五年(1926)《铜山县志》卷十八有载:“《元和郡县志》:州理城,贞观五年(631)筑其外城,即古大彭氏国。姜《州志》:筑城在大彭山下,距今城西三十里。又《清一统志》:大彭山下,相传大彭氏始封于此,今山之左右犹称大彭村。”大彭山,在大彭村西,今称义安山,主峰海拔262米,距徐州城区25华里。这里是江苏与安徽的分界线,山以南为安徽。彭祖名篯铿,因封于大彭山下,因以彭名国。而大彭集村周围,正是古大彭氏国的中心。大彭村历史悠久,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了,曾一度用名张景村,前不久才正式恢复原来的名称。

徐州义安山,原名彭山

大彭村在大彭山以北约3华里,这一带应该是大彭氏国的中心地带,史称“彭城”。《江南通志》卷三十三载:“彭城在府东南,尧封彭祖于彭城,号大彭氏国于此。《水经注》云:城内有金城,东北有小城,小城西北又有一城,大司马琅琊王所修。《元和志》云:州内城。贞观五年筑其外城,即古大彭氏国也。”这里描述了彭城的大致规模。《左传·成公十八年》有记载说:“夏,楚子、郑伯伐宋,宋石鱼复入于彭城。”这是关于彭城的最早记载。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多与经济的发展,将彭城迁到今徐州市的中心地带。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九州,徐州即其中之一,其中心位置就是彭城。秦统一后始设彭城县。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三国曹操将彭城改为徐州,之后徐州与彭城交替使用,持续了许多,五代以后,才逐渐被徐州所取代,彭城之名被废止。

关于彭祖,《世本》《史记·楚世家》等史籍,彭祖为黄帝的七世孙,颛顼帝的四世孙,陆终六个儿子中的第三子。《庄子·刻意》成玄英疏:“彭祖者,姓篯名铿,帝颛顼之玄孙也。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尧封之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历夏经殷至周,年八百岁矣。”

这段话给我们透露了以下几条信息:

一、彭祖是位美食家,因进“雉羹于尧”,得到尧的赏识而被任用。孔子曾说过:“(尧)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亦载:“尧老……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伯夷、夔、龙、任、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二、因其进“雉羹于尧”得到的另一件好处就是被封于彭城,号大彭氏国,一直延续到商朝才被武丁灭掉。

三、彭祖是个长寿之人,《列子·力命篇》就说他“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晋葛洪《神仙传》说他“年七百六十岁而不衰老”。对于彭祖的长寿,屈原在《天问》中提出质疑:“彭铿斟雉,帝何饗?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清人孔广森在《大戴礼记补注·帝系》篇中注曰:“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这应该是对彭祖800岁比较合理的解释。

彭祖故里一带,应该留下了孔子的脚印。《史记·孔子世家》载:“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又说:“孔子去曹适宋……”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濮阳,曹国都城在今山东定陶。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了,孔子的主要目的是想寻找一位开明君主,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这不是唯一,他还有其他目的,比如为整理《诗经》收集民歌,为撰写《春秋》收集素材,此外还有游览名胜古迹与名山大川。因为孔子是个旅行家,见山必登,见水必观。出于这个目的,他所到一地,首先会进行一番旅游攻略,寻找附近有没有可看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当他到达曹国都城定陶时,发现他心中仰慕的古代贤人彭祖所建的大彭氏国就在不远的徐州,便决定带弟子前往一观。根据就是《论语·述而》篇中的一段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老彭”就是彭祖。

皇侃《论语义疏》云:“老彭,彭祖也,年八百岁,故曰老彭。”邢昺《论语注疏》:“老彭即《庄子》所谓彭祖也。李云:'名铿,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至商,年七百岁,故以久寿见闻。’”

关于老彭,还有两种解释,一为殷贤大夫说。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的话说:“老彭,殷贤大夫,好述古事。”朱熹亦主此说:“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四书集注》)二为彭祖、老子二人说。唐陆德明《精典释文》:“郑曰:老,老聃;彭,彭祖。”王弼亦主此说:“老是老聃,彭是彭祖。”(邢昺《论语注疏》引)清宋翔凤在《论语发微》中写道:“《论语》不曰彭老,而曰老彭者,以老子有亲炙之义,且尊周史也。至《三朝记》称商老彭者,以老子虽生周代,而所传之学,则《归藏》之学,故归之于商,尤'信而好古’之明徴也。”清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引述了宋氏的话之后评论道:“其以彭祖为殷人,则沿《世本》之误。而以《三朝记》老彭为二人,亦是强经就我。其他谓孔子赞《易》,多取于《归藏》,《小戴》所录七十子之记,皆为殷礼,则显然违异,今皆删佚,不敢著之以误来者。”刘氏所反驳的,不仅仅是宋氏,也包括其他主张以上两说之人。显然,他主张老彭为彭祖。

孔子为什么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呢?皇侃对此作了解释:“云'述而不作’者,'述’者,传于旧章也;'作’者,新制作礼乐也。孔子自言我但传述旧章而不新制礼乐也。夫得制礼乐者,必须德位兼并,德为圣人,尊为天子者也。所以然者,制作礼乐必使天下行之,若有德无位,既非天下之主,而天下不畏,则礼乐不行;若有位无德,虽为天下之主,而天下不服,则礼乐不行,故必须并兼者也。孔子是有德无位,故述而不作也。云'信而好古’者,又言己常存于忠信而复好古先王之道,故曰'信而好古’也。所以《中庸》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也。”那么这跟彭祖有什么关系呢?皇侃又说:“老彭亦有德无位,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欲自比之而谦,不敢灼然,故曰'窃比’也。”彭祖是孔子心目中仰慕的人,不敢与之比肩,所以用了一个“窃”字。而这个“窃”字,则充分表达了孔子对彭祖的崇敬。这也说明,孔子与彭祖的思想观念及对事物的看法高度契合。这就是孔子为什么绕了一个大弯取道徐州的原因。

皇侃像

当年孔子带着弟子,来到彭祖故里,他们的话题自然就是彭祖。孔子的那番话,应该是向弟子们介绍彭祖时所说,也许孔子说了很多,弟子们认为这段重要,就记录下来,编《论语》时放了进去。如果这还是推测的话,那么桓魋石墓就在徐州,那可是孔子亲眼看到的,后面还要谈到。

昨天傍晚的时候,开始下雨,并且越下越大。20号一早,我儿子从浙江过来,我们到车站去接他,领到我们住的旅店住下。早饭后雨也没停,我自己去城里,拜见徐州文史大家李世明,收获很大。回到旅店,雨还在下。午饭后休息了一下,我提议不能在旅店死守着,咱们打着伞出去转转。下午两点多,我们来到了位于徐州南郊的大彭园,这是一个新建的公园。前面有一座气势恢弘的牌坊,六柱五间。中间坊额上写着“大彭氏园”四字,两柱的对联是:“八百春秋古今人瑞一彭祖;四轮晦朔革夏金城冠徐州。”右边坊额上写着“寿域”二字,其对联是:“述而不作圣人兴叹;寿兮无匹屈子问天。”左边坊额上写着“福庭”二字。对联是:“受寿永多千秋共赞;饗肴无尽万世同馨。”牌坊的另一面写着“人杰地灵”四字,其对联是:“尧舜禹同时已齐日月悬千古;天地人共敬堪与云泉作四邻。”另一侧坊额上写着“思源”二字,与之相对应的对联是:“穷一己而备万物;治大国若烹小鲜。”另一侧坊额写着“承化”二字,其对联是:“古国尧封签有志;老彭商赐世无双。”

大彭氏园

登上数级台阶,是一座四柱三间大门,上书“彭祖园”三字,其对联是:“彭祖爱身益寿延年垂佳话;徐王厌战行仁慕义留美名。”走进大门就是彭祖祠,为两层仿古建筑。门两侧柱子上有两副对联,其一是:“寿星不落垂千古;风范长留播九州。”另一副是:“彭寿无疆万古千秋永膺祀典;祖庭广高群黎百姓同上春台。”祠内端坐着彭祖金身塑像,上方有“德宗寿祖”横匾。祠前有彭祖高大石像,基座上书有唐朝诗人薛能的《题彭祖楼》诗一首:

新晴天状湿融融,徐国滩声上下洪。

极目澄鲜无限景,入怀轻好可怜风。

身防潦倒师彭祖,妓拥登临愧谢公。

谁致此楼潜惠我,万家残照在河东。

园内最辉煌的建筑为大彭阁,楼高三层,金壁辉煌。里面是关于彭祖文化的介绍。彭祖园占地近40公顷,建筑面积17527平方米,水面面积17000平方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2727日第一稿

2023527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祖
《述而篇》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论语”新解 “述而篇第七”第1、2、3、4章
彭  祖——眉山历史人物(1)|老古
述而不作必自谦——《论语》悟读【145】
彭祖活了多久,怎麽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