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203:刘邦曾祖刘清墓在丰县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203:刘邦曾祖刘清墓在丰县

梅庆吉

卜老家的卜子祠面积很小,若没有什么考察项目,一般五分钟就可看个遍。就像我这样带着任务而来,也没待上一个小时。走出卜子祠,程老师说,我再带你们去看一个地方——汉皇祖陵。这给了我们一个意外惊喜。还是程老师和许老师骑着山地车在前面带路,我们开着车,慢慢地跟在后面。我们离开卜子祠时,大约是12点,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汉皇祖陵。

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中间坊额上书有“汉皇祖陵”四字。门旁还有一方丰县政府立的文物保护碑,上书“刘清墓”三字,19911117日公布。这里说的“汉皇”,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祖”指的是刘邦的曾祖刘清。这里安葬着的,就是刘邦的曾祖刘清。门两侧各有一尊石狮子。

走进大门,迎面就是一尊高大的刘邦塑像,像两侧立着三通碑,一为汉朝的创建者“刘邦纪念碑”,碑两侧书有一副对联:“灭秦挫项创建大汉伟业之始祖;提剑斩蛇开辟平民天子之先河。”二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纪念碑”,碑两侧的对联是:“诛莽除逆中兴炎汉祖业之英主;文治武功光复太平盛世之明君。”三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纪念碑”,其对联是:“举贤任能百折不挠兴复汉室之先主;爱民重义弘愿宽厚后世典范之仁君。”两侧各有一栋配殿,东配殿展出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门楣上写的是“刘邦大帝”,对联写的是:“汉高故里垂万世;神州赤子仰高风。”西配殿展出的是刘邦后裔遍及全球的名人事迹,门楣是写着“刘邦后裔”四字,对联写的是:“刘氏后裔遍寰宇;玉树琼枝歌大风。”

刘邦塑像背后,就是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汉里堂”,这三字匾在殿内。门柱有一副对联曰:“提三尺剑争西战东创汉世伟业;历五年兵灭秦胜楚树华夏雄风。”大殿内正中是刘邦像,两侧整齐摆列着的,是东西两汉24位皇帝的塑像,每人都有一个简短的简介。

汉里堂

过了这座汉里堂,就看到了刘邦曾祖刘清的墓冢,墓呈圆形,下面用青砖垒砌,上面长了几棵高大的树木。墓前立有一碑,上书“刘清之墓”,碑两侧有对联一副曰:“派㳂唐尧卯金氏;脉自成公子午茔。”

关于刘清的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交待:“(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子四: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刘氏先祖士会从秦归晋,有人留在泰国,恢复刘姓。辗转来到魏国,成为大夫。魏国最早的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被秦攻占,遂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徙大梁的时间,《史记·魏世家》有载:“(魏惠王)三十一年……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刘邦的曾祖刘清,就出生在大梁。后来迁徙到沛,生子刘仁,被除为丰公,即丰地的长官。

有的资料说,刘清是为避秦祸才躲到丰邑来的。为防止秦兵追杀,改姓埋名。他根据由卯、金、刀组成的繁体字中的主笔“金”字,改姓为金。大难过后,又恢复刘姓。因曾姓过金,于是取村名为“金刘”。

刘清家门前有一棵高大梧桐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突然有一天,突然有一只凤凰飞来,落上树上,并且还在树上筑了巢,住了好长时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凤凰不知不觉间飞走了。奇怪的是凤凰走后,刘清则一病不起,不久撒手西去。因家境贫寒,买不起棺材,就把梧桐剧倒,了棺材。出殡的那一天,本来天气晴好,可当往外抬棺材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人们只好把棺材停放在长梧桐树的那个地方,跑进屋里躲雨。等雨过后,人们出来一看,棺材不见了,原来梧桐树坑那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坟头。还看到了黑压压的蚂蚁,在不停地往坟上搬土。人们明白了,这是刘清自己选好了墓地,便没再移动,就地安葬。这就是在丰县一带盛传的“凤凰点穴”、“蚂蚁圆坟”的传说。

金刘寨刘氏族谱写道:吾族清公,战国时为魏国大夫,受秦之所迫,由大梁(开封)徒丰,旋隐于丰邑西北隅离城12里力村畴定居。因避秦祸更姓为金,后复姓刘;又挖河筑寨,故有金刘庄和金刘寨两次更名。清卒葬此。世有凤凰点穴、蚂蚁筑巢之说。

在刘清墓碑两侧,还立有四通碑,从东往西数,第一通上面写的是:“唐尧帝纪念碑”,上款写的是“汉皇显祖”。关于尧与刘姓的关系,存在三种说法:第一,刘姓出自尧长子监明。尧帝长子丹朱,监明是老二,为丹朱之弟。也有人说监明为尧帝长子。此种说法见于宋人罗泌的《路史》。第二,刘姓不是出自监明,而是监明之刘式。汉代纬书《尚书中候》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式)封于刘。”清张澍《姓氏寻源》也说:“帝尧娶散宜氏之女女皇,生长子监明。(监明)先死,监明之子式封于刘。”民国七年香港《刘氏总族谱》所载宋朝刑部郎中刘梦村《刘氏源流总序》云“我刘氏起自陶唐之冢子曰监明。监明少卒,生子式。式出封于刘,因以为刘氏。此刘氏之所以肇也。”第三,出自唐尧第九个儿子源明。广东梅州市《刘氏族谱・源流序》曰“帝尧第九子源明受封于刘,为刘氏。故源明公是刘姓始祖。”此说法被刘氏诸多族谱所采纳。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了尧帝与刘氏的血缘关系,他们或把监明、或把源明、或监明之子刘式尊为第一代祖。

唐尧帝纪念碑

第二通碑上写的是“刘累公纪念碑”,上款写的是“汉皇显祖”。按刘氏谱系,刘累是源明之后的18代孙。相传他出生时很神奇,手中有一“累”字,后便以累为名,称刘累。夏朝孔甲时,天赐四龙,不知如何养育,曾学过养龙术的刘累自告奋勇,孔甲很高兴,赐他为“御龙氏”,并将豖韦氏的土地转封给他。不巧一龙死去,刘累暗地将龙肉煮成汤给孔甲喝,觉美,又索,刘累怕事败露,遂逃去。《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刘累所逃之鲁县,即今河南省鲁山县,有刘累墓、刘累祠。

刘累公纪念碑

第三通碑上写的是“丰公讳仁浩纪念碑”,上款写的是“汉高帝祖父”。刘仁浩为刘清之子,刘邦的祖父,刘氏第73代。关于刘仁浩,在刘氏族谱里有不同写法,有的族谱写作“刘荣,字仁,继丰公号,始迁丰邑,故号丰公”。前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他的“丰公”身份,早在汉朝班固那里已经提到。他在《汉书·高帝纪》结尾的赞语中写道: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这个“丰公”,就是丰的地方长官。按此说,刘仁浩应该是被任命为丰的地方长官,才从大梁迁过来的,与刘清避秦祸说矛盾。所以有人分析,应该是刘仁浩到此任地方官,刘清才跟着过来的。还有一说,认为刘仁浩官丰时,刘清已死,葬于大梁。因那里经常发生水患,才将墓迁到丰来的。由于史料缺乏,只能进行推测。后来刘仁浩南下讨债,客死江西宁都,葬于太华山,今名凌云山。

丰公仁浩纪念碑

第四通碑上写的是“太上皇执嘉纪念碑”,上款写的是“汉高帝之父”。刘仁浩生有二子,长子刘煓、次子刘瑞。刘煓字执嘉,刘邦之父,《史记》里称“刘太公”。《史记·高祖本纪》:“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汉书·高帝纪》记载与此同。刘煓生子四人:刘伯、刘仲、刘季、刘交。前三位是刘媪所生,后一位为续娶所生。老三刘季即汉高祖刘邦。老大老二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勤勤恳恳种地,只有刘季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经常受到乃父的数落。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还对此事念念不忘。汉高帝九年(前198),未央宫落成,高祖在此朝见诸侯群臣,举行盛大宴会。宴会上,刘邦给父亲敬酒时,还不忘提起这个茬:“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听了刘邦的话,“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史记·高祖本纪》)

太上皇执嘉纪念碑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太公仍在家里,跟老大老二耕作,把妻子儿女也留给了他们。《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合阳侯,高祖兄,兵初起,侍太公守丰。”合阳侯,即刘邦的二哥训仲。汉高帝元年(前206),楚霸王项羽占领彭城,大破汉军,将太公、吕后扣为人质。项羽把太公放到砧板上,对刘邦说,你若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爹给煮了。刘邦则不慌不忙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说,我和你共同尊怀王为帝,并且结拜为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要是煮了你的爹,请分给我一杯羹。项羽听了刘邦这种无赖的话很生气,真想把刘邦老爹煮了,在项伯再三劝说下才得免。刘邦老爹和妻子在项羽帐下待了四年,到了汉高帝四年(前203),楚汉相约以鸿沟为界,“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刘邦定鼎长安后,便把老爹接进皇宫,好吃好喝侍候,并且五天一朝见太公,像当年的父子一样。有个家臣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今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太公觉得他说的很对,等刘邦再来时,他手里拿着扫把,倒退着走。刘邦见状大惊,下车抚住父亲,问这是干什么。他老爹说:“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刘邦明白了,在他们父子之间,少了一个环节,所以“乃尊太公为太上皇”,(以上引文均见《史记·高祖本纪》)这样,他就不用对他执臣子礼了。

刘邦老爹住在深宫里,锦衣玉食,有奴仆前呼后拥,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却总是“凄怆不乐”。刘邦见后,就暗地里问太公左右的人是怎么回事,他们告诉刘邦:“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刘邦也是个大孝子,为解父亲的郁闷,在长安附近,按丰县老家的样子又建了一个,当时叫郦邑,后改名“新丰”,“衢巷栋宇,物色惟旧”,街道、房屋毫发不差。并且把当时的左邻右舍也都请了来,因为做的太像,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家。把犬羊鸡鸭放在道路上,它们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家。

刘邦小的时候,经常到枌榆社举行祭拜活动,在新丰也建了一座。此事记载于《西京杂记》卷二:“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竞识其家。”《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帝十年)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刘邦所建新丰,现在是陕西临潼的一个镇。

从刘清墓大门向南,正在大兴土木,以刘清墓为依托,创建汉文化园。大汉坛已经有了雏形,前面并排四阙也已建成,四阙前有一块巨石,上书“汉皇祖陵”四个大字。再往前到518国道旁,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中国刘金寨”。原来的金刘寨村就在这个地方,因建汉文化园,已将村庄迁往他处。这个地方,就是刘清从大梁迁来居住的地方,也是刘邦出生的地方。《史记·高祖本纪》开头就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当时沛是郡,丰是沛郡属县。后来有人考证中阳里不在金刘寨,而是在丰县城里。今城里有中阳里街道,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曾立有“中阳里”牌坊及碑。《魏书 地形志》载:“丰有丰城,汉高祖旧宅、庙、碑。”说明在丰县,历史上曾有高祖宅、高祖庙、高祖碑等纪念设施。

刘邦生于丰县,发迹于沛县,这个路线,刘邦自己也承认。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途经沛,在沛宫宴饮乡亲父老,饮到激情处,豪歌一曲《大风歌》,并给了沛县许多优惠政策,丰县却没有。沛县父兄请求说:“沛兴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其实刘邦并没有忘记丰县,只是对雍齿的叛乱耿耿于怀。他说:“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史记·高祖本纪》)

原来刘邦不肯给丰县优惠政策,是因为雍齿,那么雍齿是何许人呢?他是沛县的富豪。秦二世元年(前209),刘邦起兵反秦,称沛公,雍齿随之。秦将泗川郡监平将兵围攻驻守在丰县的刘邦,被刘邦打败,命雍齿守丰,前往薛县。这时魏国人周市受陈胜派遣,前来攻城略地。他派人游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城。”这番引诱与威胁起到了作用,加上雍齿本来就瞧不起刘邦,当即反叛,为魏守丰。刘邦知道后十分生气,“引兵攻丰”,没有攻下。刘邦病,回到沛县养病十分痛恨雍齿和丰邑子弟背叛了他。秦二世二年(前208)三月,刘邦率军再次攻打丰,还是没有攻下。这年四月,刘邦第三攻丰,终于攻下,雍齿逃往魏国。可以说刘邦恨透了雍齿,因恨雍齿,差点儿连累了丰县百姓。汉高帝元年(前206),雍齿又回到长安,在诸侯会师霸上的时候,雍齿以赵国将领的身份重新加入刘邦阵营,后来随同出关平定诸侯,屡立战功。

历史就是一出戏,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到后来发生了戏剧的转变,刘邦竟然封雍齿为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汉高祖六年(201),刘邦论功行,封赏了有大功二十多人。其余没有被封赏的心里没底,不由在一起议论纷纷。刘邦看到后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张良说他们在商议造反。刘邦不解地问,刚刚天下安定,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张良说,您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那些亲近的人,杀的都是仇恨的人。他们一是担心封不到自己头上,又怕找个过节杀掉。刘邦问:那该怎么办?张良说,先封您最恨的人,且又是大家都知道的人。刘邦听后说,我最恨的人莫过于雍齿,几次想杀掉他,又因他立功太多,不忍下手,那就先封他。接着封雍齿为什邡侯。这一着还真灵,看到这样的人都能受到封赏,他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位雍齿,终得善终。

我们从汉皇祖陵出来,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程老师领我们去吃饭。走进一家饭店,感觉这里的陈设那么熟悉,终于明白了,原来早在2012922日,我和刘丕宇从徐州去单县,参观二贤祠,回来时路过这里,就是在这家饭店吃的午饭。这家饭店的位置在西马楼。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像程老师说的,山不转水转,水不转心转。我们离开丰县之后,程老师热情地写了一篇文章《秦台九月迎嘉宾》,文中写道:“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滋味;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红尘。”说的真好!

饭后程老师又安排了一个项目——摘苹果。他告诉我们,丰县的土质、气候、环境,特别适合红富士生长,所以,丰县的红富士在全国乃至世界,都特别有名。我们带着好奇,跟着程老师走果园,那一个个苹果都用塑料袋包着,看上去颜色并不是十分的好看,但咬上一口,那脆,那甜,那充足的水份,别提有多好吃了。我们也顾不得许多了,从树上摘下来就啃,那简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我们大约五点多离开丰县,返回大屯,结束了一天的行程。这一天,真的是满载而归。

202291日第一稿

202378日第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汉英雄第九篇·太上皇所属·郞将·清阳侯·将军王吸
羹颉侯刘信:汉高祖刘邦最忌惮的刘氏子弟
汉高祖家世
恢宏庄重--汉皇祖陵 (绝品收藏)
现场实拍汉皇祖陵:带给我的,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最入骨的震撼!
闲话汉皇祖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