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文化趣谈之五十:这就是王维“遍插”的“茱萸”吗
userphoto

2023.11.22 山东

关注

植物文化趣谈之五十:这就是王维“遍插”的“茱萸”吗

梅庆吉

清晨,闲步在沂河边,看到一棵树上挂满了黄色的小花,便走过去近距离观看。因叶子还没长出来,所以觉得满树满枝都是花,猛看上去一团一团的。原以为那一小团就是一朵花,从里面伸出来一根根丝一样的东西就是花蕊。再仔细看则发现了问题,那丝一样的东西不是蕊柱,而是花柄,头上那个才是花,分成四瓣,再从那里长出雄蕊和雌蕊。

我正在为这种树的名称费思量的时候,突然发现树上挂着一个牌牌,上面写着“山茱萸”三个字。当我看到这三个字时,真是激动万分,哇塞!这就是“茱萸”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让我油然想起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敢说,我们80%的中国人,都是通过王维这首诗才知道茱萸这种植物的,我当然也是。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王维的这首诗,老师在讲解时候,对于“茱萸”,只是按照注释上的说法进行讲解,因为我们北方没有这种植物,虽有注释,也只是一个概念,至于它长什么样,生活习性如何,就一无所知了,但却牢牢地记住了它。这你就会明白,我见到茱萸,为什么会这么激动了吧。

那么王维诗中所“遍插”的,就是这种茱萸吗?意见还真不统一。我们知道,现在茱萸类植物中,共有四种,即: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和草茱萸。虽然都叫茱萸,但差别很大。其中草茱萸是草本,其他三种都是木本。虽然都是木本,但也不在一个科里,吴茱萸和食茱萸属芸香科,山茱萸和草茱萸则属山茱萸科。那么王维诗中所说的茱萸,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们用排除法进行梳理。首先草茱萸可以排除,从记载上没有插草茱萸的说法。食茱萸也可以排除,因为它的身上长满了刺,连鸟都不敢落,因此有“鸟不踏”的说法,更别说把它插在头上了。那么就剩下了山茱萸和吴茱萸。

草茱萸

食茱萸

有人力挺吴茱萸。其理由是:人们插戴茱萸,是因为它有“辟除恶气”的作用,那么首先,它必须有浓烈的气味,这一点吴茱萸具备。尤其是果实,入口极辛辣,入药则有温中、止痛、理气、祛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等症。虽然食茱萸有浓烈的气味,但它身上有刺,不适合配戴。而山茱萸则没有什么气味,因此不具备插戴的条件。

也有人力挺山茱萸。其理由是:吴茱萸生长在南方,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一带。山茱萸则生长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一带。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有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汉末佚名《名医别录》亦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九十月采实。这给出了山茱萸生活的大致范围,那就是长江以北。而王维出生在北方,一生也大多生活在北方,山茱萸是他所常见,而吴茱萸则不常见,他不可能拿不常见的吴茱萸入诗。

至于王维诗中指的是哪种茱萸,还得从诗人及诗本身入手。王维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此诗是他在17岁那年写的,那时他正在都城长安求试,即诗中说的“异乡”。诗题中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而是指华山以东。具体来说,他的“山东兄弟”,应该指的是蒲州的亲人。

王维为了求取功名,从开元三年(715)就离开家乡,前往长安,这年他15岁,一直到开元九年(721)才考中进士。在这6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一直客居长安,饱受着离别之苦的煎熬。第一句诗里的两个“异”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与处境,思乡之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种痛苦的思乡之情,到了节日,就变得更加强烈,第二句中的一个“倍”字,就十分恰切地传达出了他的心境,此时此刻的思乡之情,超过了以往。前两句是写自己,地点是在长安。第三句转换了场地,其思绪从他所在地长安飞到了遥远的“山东”,飞到了他“兄弟”那里。九九重阳节是登高的日子,他的“山东兄弟”也一定去登高了。这时诗人又选取了一个典型意象——茱萸,按习俗,他们每个人都要折取一枝插在头上。可就在这每个人都插着茱萸的人群里,却了一个人,那就是诗人自己。那么清点“少一人”的施动者是谁呢?一定是他的“山东兄弟”。这说明,他在想“山东兄弟”,“山东兄弟”也在想他,这种思念是相互的。一首小诗28字,却大开大合,波澜起伏,把思乡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深层。这就是这首小诗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上,配带茱萸的是诗人的“山东兄弟”,其地点是在蒲州。这样问题就来了,我们不能想象,他们会跑到南方去采一把吴茱萸戴在身上,应该是就地取材,直接用北方生长的山茱萸,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再说了,虽然说茱萸有“辟除恶气”的作用,但也不会立竿见影,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仪式。这样我就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所配戴的茱萸,就是今天我在沂河边上看到的那种。

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来源,还跟东汉时期一位名叫桓景的汝南人有关。他是一个本分人,和家人一起,守着几亩薄田度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家乡突然瘟疫流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他的父母也未能幸免。他早就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位恶魔,经常出来散布瘟疫,为害生灵。桓景决心为民除害,便去拜访神仙费长房,学习除妖之术。费长房见他为民除害心切,便悉心对他进行教导。桓景因有使命在身,所以学习十分刻苦,进步很快。一天,费长房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九月九日这一天,汝河里的恶魔又出来为害生灵,你赶紧下山,驱妖除害。并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同时招来一只仙鹤,载着他回到家乡。

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他把乡亲们带到附近的一处高山,给每人插上一片茱萸叶,饮一杯菊花酒。然后带上师父给的降妖青龙剑,回到村里,与恶魔展开搏斗,终于将恶魔杀死,为地方除了一害。从此这一带就再也没有瘟疫流行了。此事载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与流传的故事略有不同。说明早在汉代,九日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就已经存在。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一书就有记载说:“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九月九日重阳节,作为一个节日,到了唐代才得到确认。因这一天要登高,要配戴茱萸,要饮菊花酒,所以重阳节又有“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称呼。宋代以后,配戴茱萸的事逐渐淡出,被赏菊替代。到了今天,一到重阳节,到处都在举办菊花展,很少有人记得插茱萸这件事情了。但不管怎么说,只要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永存,“插茱萸”这件事也就会永存。所以,等到今年的重阳节,我一定要去折一枝茱萸戴在身上。同时还在多采些,赠送给我的“山东兄弟”。但那时候的茱萸,已经结出了果子,那果子红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类似于我们常见的酸枣,所以山茱萸有个别名就叫药枣。那红色的果实插在头上,也是挺好看的。

2021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芸香科:吴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什么植物?
茱萸 重阳节的吉祥物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原来是花椒?!
遍插的茱萸,是哪种茱萸?
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