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琼穗杭纪行之十一:中和镇外东坡井
userphoto

2024.04.30 山东

关注

琼穗杭纪行之十一:中和镇外东坡井

梅庆吉

中和镇除了有东坡书院,还有一口东坡井。要想看到东坡井,实在不容易,多亏了赵学球,不然我们会走许多冤枉路。

赵学球领着我们七拐八拐,拐出了城,一条不宽的水泥路直通城外。在一个拐弯处,赵学球停下来,用脚点着地说:“这个地方原来有个碑,上面写着'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往前就是孔庙。”他带着我们从树丛中穿过去,来到了一处场院,有人在那晒着什么东西。赵学球指着场院说:“孔庙就在这个地方,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他指着地上的一些建筑构件说,这些都是原来孔庙的东西。面对着这片一无所有的地方,我问赵学球:“你见过孔庙吗?”他说:“我也没见过。”说明此庙被毁已经很久了。

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得知这座孔庙不但规模大,而且古老,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俗称“圣殿”,为历代儋州纪念孔子和讲学的场所。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增建了堂殿斋、庑泮池、戟门、启圣殿等;清顺治十八年(1661)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棂星门、两庑;康熙二十五年(1686)修正殿、仪门、明伦堂;康熙四十三年(1704)修正殿和启圣祠。经过历代增修,使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结果在民国年间被焚毁,遗址面积为2450平方米。现在有人呼吁重修孔庙,不知这一愿望能不能实现。

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拐过一个大弯,就到了东坡井。井被不高的围墙围着,井口圆形,井水不深,十分清澈,人们现在还在饮用。井旁立有一块石碑,碑文是《重修东坡井序》:“桄榔庵西,是曰坡口。一井沛然,凿自公手。公住惠州,并鹤峰右。公遇琼山,泂酌拜受。居儋多年,可无酿酒?天庆乳泉,为神所守。汲兹长饮,可占无咎。从汲者谁,王贵老叟。公之归也,水倍清浏。问世重甃,涪源须厚。何以助工,俸米五斗。从今勿幕,取焉则有。先分一勺,诗肠涤垢。用足千瓶,松柏比寿。谓予不信,请问黄耇。”落款是:“儋州儒学正副堂林蔡敬撰。”时间是:“道光丙午年四月吉日坡井村诚河、泫泉等重修。”

仔细一看,石制井圈上还有一些圆形的凹痕,显系人工所为。当地人介绍说,这是马蹄印,相传当年苏东坡是牵着一只老马找到这处泉眼的,刻此痕迹以示纪念。而东坡井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作“马蹄井”。

我们正在东坡井周围转悠的时候,有一个瘦瘦的,个子不高,年龄约五六十岁样子的人走过来,跟我们说,他是南京人,就是为喝东坡井的水才到这里来住的。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便跟他攀谈起来。他说他有人生的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过原生态的生活。另外两大理念他没有告诉我们。说着,他领着我们到他住的地方,那里只有一张床,床上有个蚊帐。他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对生活的要求就这么简单。我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东西。”我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里生活,能算是原生态吗?当然我没有问他。

我们来的时候,看见有人正在建一座庙样的建筑,走近前一看,原来是祠堂,上面写着“吕家祠堂”。路边还有一座很小的庙,赵学球告诉我,这是孙家祠堂。赵学球把门打开,看到里面很简陋。赵学球说,这一带住着吕、孙两家,吕家发迹的人多,所以,建的祠堂也阔气。孙家就显得不行了。

吕家祠堂

此井是苏东坡迁居桄榔庵后所挖,距桄榔庵200米左右。苏东坡刚到儋州时,先是住在一个十分破败的伦江馆舍,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落枕前。好在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地方官昌化军权知军州事张中,见东坡父子所居官舍破败不堪,拨公款将伦江驿馆舍修葺一新,让他们居住。使苏东坡一颗漂泊不定的心,终于有了一个安息之地。

然而好景不长,苏轼又被逐出官舍。朝中政敌章惇得知苏东坡败官儋州后,日子仍然悠哉悠哉,很不舒服,责令当地政府,将其逐出。不久张中也因此事遭到罢任调离。无处可去的苏东坡,花钱在桄榔树林边买了一块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建起了住宅,娶名为“桄榔庵”。他在给时在惠州做官的郑嘉会的信中说:“初赁官屋数间居之,既不可住,又不欲与官员相交涉,近买地起屋,五间一龟头,在南污池之侧,茂林之下,亦萧然可以杜门面壁少休也。但劳费窘迫耳。”可见他当时的处境是多么悲惨。

但生性达观的苏东坡,很快就把心情扭转了过来。当即写下了《新居》一诗,有云:“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终于有了“一席吾庐”,喜悦之情自然而出。虽然“四壁空”,仍然以“自笑”对之。

新居简陋,但没有阻止苏东坡的创作热情。因为当时没有纸,便摘了一片大些的叶子,写下了《桄榔庵铭》一文,他在序中写道:“东坡居士谪于儋耳,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下面是《桄榔庵铭》的全文:“九山一区,帝为方舆。神尻以游,孰非吾居?百柱屃屭,万瓦披敷。上栋下宇,不烦斤鈇。日月旋绕,风雨扫除。海氛瘴雾。吞吐吸呼。蝮蛇魑魅,出怒入娱。习若堂奥,杂处童奴。东坡居士,强安四隅。以动寓止,以实托虚。放此四大,还于一如。东坡非名,岷峨非庐。须发不改,示现毗卢。无作无止,无欠无余。生谓之宅,死谓之墟。三十六年,吾其舍此,跨汗漫而游鸿濛之都乎?”

意思是说,天地无限广大,像我这样一个渺小的人,哪里不是我安居的地方。那高大的树木就像屃屭一样坚固的柱石,那茂密的树叶就像我屋上的瓦片。天就是栋梁,地就是屋宇,不用挥动斧斤立柱上梁。抬头就可看到日月,风雨为我打扫庭院。海风瘴气无遮无拦地吹来。蛇鼠等动物随随便便地进进出出,把这当成了它们的家,就像我的童仆一样。尽管如此,这里仍是我修行的场所,以不动应对外界的变化,把虚幻之境当作真实的存在。放弃世界上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归于精神唯一的境界。东坡已经不是我的名字,岷山峨眉也不是我的旧居。虽然须发都没有改变,但毗卢佛则时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做什么,也就没有停止,我不亏欠什么,也就没有盈余。这里生就是我的住宅,死就是我的墓冢。在仕途上已经三十六年了,而今却在这个像未开化的地方任思绪飞扬。仍然表现了苏东坡那种一贯的达观精神。

苏东坡在儋州待了三年多时间,后期主要居住在桄榔庵。被赦免回返后,桄榔庵就被闲置了,很快就成了文人雅仁凭吊的地方。为表达人产对苏东坡的怀念,有人在桄榔庵建起了苏公祠。元延祐四年(1317)春,海南海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大都军行部范梈在桄榔庵旧址上建苏公祠,这是始建。未几祠圮。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州韩祐在旧址建祠祭祀,复圮。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州张霈捐资重建,三年后正式落成,供奉“宋赠太师端明殿大学士文忠苏公神位”。光绪十三年(1887),知州崔增瑞在原址扩建为桄榔书院。清末,朝廷提倡废除科举,设立新式学校,桄榔书院因此改为中和高初小学校。1920年,遭火焚毁,桄榔庵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桄榔庵地面建筑已经完全不存,那么地下是什么情况呢?当地文物部门从2022915日开始,到1031日工作结束,对桄椁庵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地下部分已基本摸清,庭院、正堂、天井和后堂等格局清晰,还发现了瓷器、陶器、铜钥、铜钱和砖雕、砖、瓦等建筑构件,其中以瓷器数量最多,绝大多数为青花瓷,另有青瓷、酱釉瓷、绿釉瓷,多为残片,少见完整器和可复原器。青花瓷器形多为碗、碟、盅。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桄榔这种植物,对于北方人来说十分陌生,可作为北方人的苏东坡,却与桄榔演绎了一出回肠荡气的故事,穿越时空,一直流传到了今天。那么,桄榔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呢?桄榔在海南十分普遍,属于棕榈科槟榔亚科桃榔属桄榔种,可高达十余米,树干粗壮。其肉穗花序分枝多,长而下垂,成簇挂于枝上,像女人的披肩发,十分独特。

榔还有一个别名:沙糖椰子,通过这个名称,说明是可以食用的。其花序的汁液可制糖、酿酒;树干髓心含有淀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种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饯;幼嫩的茎尖可作蔬菜食用;据《本草纲目》载:“桄榔粉味甘平,无毒,作饼炙食腴美,令人不饥,补益虚赢损,腰脚乏力,久服轻身辟谷。”桄榔粉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食用方便,鲜美爽口,老幼皆宜,是早餐、夜宵等居家旅行的原生态食品。

不知什么原因,当时我竟然没有向赵学球询问桄榔庵的位置,赵学球也没向我们提及此事,就这样,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肯定的是,桄榔庵就应该在我们目之所及的范围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座书院,一代文豪,一粒诗和远方的种子
游东坡书院
儋州古井:千年清泉故事长
儋州拜东坡
苏东坡与儋州: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千年故事,耐人寻味!
行进在苏东坡的诗境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