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忌讳的两个字,99%家长都忍不住

在家和孩子一起打乒乓球,聊起了到晚上有《歌手》可以看,于是,我就对孩子说:“好,等下快点做完作业,我们一起看《歌手》”

晚上,我们在一起看歌手,我一边看,一边拿着电脑,努力码字写这篇文章,正好翻看到关于乒乓球的训练的资料,我就赶快叫孩子过来看。此时正好,花花华晨宇要开始演唱,孩子直接对我摆手:“听完歌可以吗?”

尴尬的我鼠标还停在乒乓球训练的页面,突然惊出一身冷汗。细思极恐,我居然,不经意做了两件事情,都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到底是哪两件事呢?接下来,容我一一说明,并给到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些注意事项。当然,还有我现在正用在小崽身上,简单有趣的游戏训练法,耐心到文末哈。

1

两大元凶

1

插足

这届《歌手当打之年》,周深、Lala徐佳莹、花花华晨宇的歌,孩子很喜欢听,当他很想用心去听歌的时候,我居然打断他,让他来看乒乓球的训练方法,大家是不是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4岁的思睿正在专心地看涂色画画,外婆递过来水杯,“睿睿,好久没喝水了吧”,思睿瞧也未瞧,把杯子推开。过一会儿外婆又过来了,“睿睿,吃点苹果!”,思睿随手拿了一块苹果,吃了几口,又接着画。外婆端着苹果在思睿旁边看了一会儿,发现思睿涂得很乱,就握住孩子的手,“你看,颜色都涂到外面去了,外婆教你怎么涂”,思睿使劲挣脱外婆的手,“不要不要”,外婆赶快补刀:“那我们看书,外婆给你讲故事,好吗?”思睿却生气地把笔一摔,发脾气啦。外婆满脸不快,“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

这样的场面是否似曾相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会经常跑过去送上一杯牛奶,切上一盘苹果,孩子在玩乐高积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手好脏,然后就拉着他去洗手......

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在做一个活动,对家长直播,突然,一位妈妈打电话过来,要求自己孩子接电话,因为她细心地发现自己家宝贝袜子还是昨天的,没换,打电话要求孩子换袜子

其实,生活中的这些一点一滴,家长虽然带着关心孩子的心态介入,但却会打断孩子专注力的连续性,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2

快点

公园的生态庄园里,一个小女孩正专心致志地看花上的蝴蝶。一边的妈妈拿出手机,“来,宝贝,笑一个,妈妈帮你拍张照”,爸爸则不停地催,“快走吧,前面还有冰雪世界”,小女孩不为所动,“蝴蝶的翅膀在动,它在吃东西吗?”,过了几分钟,爸爸又开始催,“快走吧,有什么好看的,抓紧时间,儿童乐园要排队呀”,小女孩仍然兴奋地指着花对爸爸说,“你看,这朵花是红色的,那朵花是粉红色的,为什么呢?”“哎呀,快点,要不我走了”......

我在让孩子晚上看《歌手》节目的时候,要求他,快点把作业做完,然后晚上一起看歌手,其中我用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我们经常不自觉地用,很多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忍不住会用,比如我们要出门的时候,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比如孩子在思考作业上的问题的时候,比如从超市出来要回家的时候,等等等等,我们经常用到这两个字:快点!而这两个字,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忌讳的,可以说应该是禁忌。

2

专注力科普

以上两个点,你是否也中招了呢?为什么这两个点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元凶呢?

什么是专注力?说到专注力,很多父母都会说到,集中精力,做事情要注意,用心点,等等。但实际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或者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坚持到底,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然鹅,他们在玩游戏,刷手机的时候,往往能够持续很久的时间。

专注力(Attentional control),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专注力指的是一种能够专心而持续地进行活动的同时,忽略外在环境造成的干扰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

我们的大脑每天从听、看、闻、尝、触各种通路接受不计其数的信息,肯定是无法全部处理的,因此大脑不得不对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性地对有限事物加以关注,也就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优先处理某些信息,同时放弃处理某些信息。

专注力在哪里?我们来科普一下,我们所说的专注,是不是我们的大脑,集中精神在某一点?我们先了解一下大脑的运行机制,来自眼耳鼻舌身获取的各种信息,输入大脑,通过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处理,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大脑特有的功能,如理解,判断,思考,记忆,以及感情,心情,情绪等功能。

人们获取的信息经由大脑的六个部位,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杏仁核,前额叶,皮层,报偿性神经系统,基底核,海马回。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包括“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空间中枢”等,主要发挥着认知外界输入信息的功能。

杏仁核区域聚集着掌管大脑情感、情绪功能的几个部分。在这里,信息会被贴上标签,如果是“喜爱”“有趣”等积极情绪标签,其后大脑会运行高效。反之,被贴上“讨厌”“无聊”等消极情绪标签,就会被前额叶皮层处理为“可遗忘的信息”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理解、判断信息的场所,我们以前学过的东西、经历的事物会以“信息编码”的符号储存在大脑中,前额叶会将新输入信息与编码信息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理解还是直接排除掉

当信息被贴上“喜爱”“有趣”等积极标签的信息,在前额叶皮层得到进一步理解、判断,然后会输送到报偿性神经系统,对自我进行褒奖,借此孕生出愉悦的情绪,创造“干劲”“欲望”,激励其他脑细胞加油工作

基底核是信息中转站,把需要的信息或反复的信息存储到海马回。

在培养孩子的大脑或帮助孩子打好专注力基础,杏仁核(情绪)区域、报偿性神经系统和前额叶皮层是核心中的核心。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想一想,当你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去做,有时候甚至忘记的时间,可是当你面对那些你觉得无聊,不懂,有难度的事情,即使你努力的集中精神,专注力也很难的持续,一旦你觉得差不多,或者你认为很难完成的时候,还没等到专注力发挥,就已经先放弃了,那我们可以理解:专注力就是情绪力,专注力的原点在情绪。

3

儿童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能力和我们大脑中的额叶息息相关,这个结构跟思考、自主意识和记忆有关,但不幸的是,这个结构的发育是非常缓慢的,早期的一些研究甚至认为1岁之前的孩子的脑额叶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存在的。

儿童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尤其是前额叶以及前额叶与杏仁核之间的连接,虽然世界不停地给孩子的大脑夹菜,然而儿童大脑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放弃大部分。

我们要训练孩子的前额叶与杏仁核所在区域之间的连接,按照医学术语来说,叫做“灰质”“白质”。如果孩子注意力存在缺失,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区域出了问题,额叶不发达,孩子主管运动平衡的小脑(后脑勺部位),主管情商和记忆的海马回和网状边缘系统(大脑中部)就无法施展出其全部的能力。所以往往我们看到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可能很聪明,也可能很懂事,但是却在学习的时候显得“笨笨的”的缘故。因为他很聪明,但是在学习的时候他却无法发挥出自己大脑的全部能力。

10岁以前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此阶段大脑发育速度高速运转,在10岁之后,节奏将趋于平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把10岁以前的时期又分成了三个阶段。

0~3岁,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多,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本能,这个时期,孩子专心去做的事情,或者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没有危险,就不要插手,直到孩子自己放弃为止。

前面说到,专注力就是情绪力,这个时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培养传达情绪的大脑。0-3岁这个阶段,强行进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是不合适的,而让孩子能够直率地表现出各种情绪,才是育儿的核心。这样既可以激活大脑本能,让孩子喜爱周围的人,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力,也为他今后拥有良好的专注力打下基础。

4~7岁,脑神经细胞进行选择删除的阶段,最重要是培养孩子发挥才能的专注力。这时期,千万不要去要求孩子要这样做,要那样做,要重视孩子自己做事的意愿。蒙台梭利所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8~10岁,信息传递回路机能不断发展的时期。孩子想自己完成事情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主动做的意愿,如果父母还像以前那样去插嘴或者插手的话,孩子就会只做父母要求的事情,或父母越要求越不做,这两种类型的孩子,都丧失了宝贵的主动性,哪怕开始做了,也不能集中精力去做。

4

为什么不“快点”

孩子的大脑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因人而异,观察孩子所具有的节奏和步伐,考虑孩子的节奏,让其心情舒畅,这样做,比较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能力。专注力就是情绪力,孩子心情舒畅有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我们经常斥责孩子,“你要磨蹭到什么时候!”“快点!”,这种教育方式是最无视孩子节奏的一种教育方式,不考虑孩子的节奏和步伐,一味的按照父母自己的心情和状态,不断的叮嘱孩子要快点,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孩子的大脑无法充分发展。

觉得孩子“总是磨磨蹭蹭的”,“让人很犯愁”的父母,其实只是想让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如果你说的话不考虑孩子节奏,很难让孩子听进去,孩子听都听不进去,自然很难理解内容,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非常不好。

父母跟孩子说话时,越重视孩子的兴趣,意愿,越遵循孩子的节奏,孩子大脑越能顺利发育,专注力越能集中。

现在理解了“快点”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忌讳的两个字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别随意“快点”“快点”啦。

5

提高专注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所说:“天才,首先是专注力!”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认知事物的前提,智力发展的关键,也是孩子情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专注力越好,学习效率越高,孩子学习成绩也就越好。反之,做事有头无尾,三心二意,成绩提不上去,情绪力也不好,影响孩子一生。

要提高孩子专注力,有以下三个注意点

第1个注意点,是让孩子养成对事物感兴趣的习惯。

第2个注意点,是培养孩子对自己感兴趣,且初步了解的事物,形成想进一步了解,想做出正确判断的习惯。

第3个注意点,是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也是一种本领,就像其他所有的本领一样,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帕拉迪诺

萝卜蹲游戏

萝卜蹲是一种常见的游戏形式。湖南卫视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十一期中进行了这个游戏,最终,孩子组天天(张悦轩)获胜,爸爸组郭涛神机妙算,将田亮绕进去,获得冠军。从此,萝卜蹲游戏的知名度更高了。

游戏方法:这种游戏最好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在家里就可以玩。家人们选择家里的客厅或空旷一点的地方,每人给自己选取一个名字,可以是黄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青萝卜,红萝卜等等。例如:妈妈叫红萝卜、爸爸叫白萝卜、孩子叫绿萝卜。妈妈喊:“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绿萝卜蹲。”这时候孩子就要接上,一边蹲一边喊:“绿萝卜蹲,绿萝卜蹲,绿萝卜蹲完*萝卜蹲。”。

节奏由慢到快,非常有助于孩子眼耳口并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时锻炼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是前苏联飞行员用来进行测试的视觉能力的工具,后来逐渐被应用于许多国家的飞行员航天员的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以及应用最广泛的注意力训练方法之一。

舒尔特方格 (Schulte  Grid) 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等共 25 个数字。训练时,要求孩子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父母在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舒尔特方格评分标准

5-7岁年龄组:达到30 秒以下为优秀,46 秒属于中等水平,55 秒则问题较大。

7-12 岁年龄组:能达到20秒以下为优秀,学习成绩可能也是名列前茅,36秒属于中等水平,班级排名会在中游或偏下,45秒则问题较大,考试会出现不及格现象。

对于小年龄层的孩子,也可以画1cm × 1cm 的 9个或16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9(或16) 的数字。训练时,要求孩子用手指按 1 ~ 9(或16)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

找不同

孩子的观察能力与观察角度通常与大人们不一样,他们极擅于从司空见惯的物品中看到特别之处。利用这个特征,正好能够训练他们“找不同”。

找不同游戏就是给出两张差不多一样的图片,然后让孩子找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看起来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如果真的玩起来的话,还是很有难度的。基本上两张图片都是一模一样的,根本找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细心地观察,并且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顺利地通关

还记得前面说到,大脑会对“喜爱”“有趣”的信息进行选择保留吗,当孩子找到不同点的时候,可以用Ta喜欢的小动物或动漫人偶为目标物,我给我们家小崽用的就是奥特曼,另外,记得一定夸张地给出赞美,让孩子乐此不疲,专注力就在一点一点地提升。

同时,找不同游戏还能够让孩子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敏感,提高孩子的情商。经常玩这个游戏,你就会发现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都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时候能够观察到很多我们不能发现的美好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之前没有玩过“找不同”游戏,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不适宜突然加大难度,应当先让他区分两堆实物之间的不同,然后使用形状卡片或彩色图片,让孩子区分它们有什么不同。

找不同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玩,慢慢地可以每人找一个不同,看谁找得快,引进排名之后,游戏性会更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盘手串......别急!父母将坏事变好事,趁机培养孩子自律性
科学证实:这7种“高效休息法”,让你10分钟恢复精力
哈佛幸福课 第九课(字幕)
认知症长者八种沟通技巧
生气时,大脑在想什么?
收下这六种高效休息法,让压力远离我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