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8年粟裕为何拒不执行毛泽东的渡江战略(三)

  以“副”顶“正”,陈毅恪尽职责


  1948年7月25日,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启程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向中央汇报中原局的详细情况和经验,并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中原局的日常工作就由第二书记陈毅代为主持。


  中原局摊子很大,干部不足。陈毅、邓子恢带来的4700名干部,投入到土地改革运动、地方 政权建设、经济工作、军事斗争中,就像一条小溪流到干涸的平原上,很快就被吸收得看不见了。当时河南开封的一些高等学府如河南大学等,以及开封部分中小学的进步师生,纷纷投奔解放区。到达豫西中原局驻地的有300多人,恳切要求参军、学习。中原局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两所培训干部的学校:一是中原军政大学,由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培养军队干部;一是中原大学,由陈毅任筹委会主任。开学不久,各地赶来入学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到2000多人。后来,中原大学的许多学生随军南下,被分配到南京、上海、武汉等地工作,还有的参加了进军西南的工作,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在军事工作方面,陈毅分工主管中原军区的工作。中原军区新建不久,各级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难以担负维护中原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剿灭土匪、扩充新兵等任务。尤其是剿匪,斗争形势相当尖锐。国民党军主力刚退,解放军新到,土匪势力甚为猖獗。鄂豫皖三省都有类似情况,河南尤甚。陈毅在《关于1948年夏季中原情况及政策转变问题向毛主席的综合报告》中说:“我党足迹遍全中国,土匪恶霸之猖獗恐无逾河南者,可举豫西临汝、鲁山、宝丰、伊川、陕县、禹县等地方为代表……较之抗日时期在苏北阜宁所遇土匪更为严重。剿匪为安定地方首要环节。”陈毅是中共老资格的省军区司令员,对付反动匪特是行家。他首先抓思想发动。他在各种场合强调剿匪是军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对于巩固解放区,增强人民力量和准备大歼灭战场的重大作用。


  陈毅投入很大的精力建设和加强各地的军区地方部队。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江汉、桐柏、陕南等各军区都进行了组建和整顿。军区地方部队发展到21万多人。在野战军的支持配合下,在4个月内就消灭土顽2.5万余人。中原军区地方武装对中原解放区的开拓与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陈毅在写给毛泽东的综合报告中说:“……现在农民已纷纷回来买牲口,积极生产;知识分子开始接近我们;逃亡地主也开始回家。河南皖北一带,历来军阀混战,日伪蹂躏,'水旱黄汤(恩伯)’,民不聊生。群众反映,二十年来从未如此安定。”陈毅在报告结尾用他军事家的眼光,概括了一句在伟大战略决战前夕切中时局的判断:“中原局面,已具备了初步根据地,正走向以应付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寻觅和捕捉战机,配合华野作战


  1948年8月16日,刘伯承、陈毅收到军委发来的电报,电报内称:“九月华野攻济打援是一次严重作战,需要你们的有力配合……”济南远在山东北部,中野部队如何能给予“有力配合”?刘、陈当即着手寻觅和捕捉战机。


  战机出现了。根据电报破译、实地侦察和材料判断,国民党军新组建的十二兵团(以整编十一师为骨干,司令黄维,副司令胡琏、吴绍周)派出十师、八十五师由确山护送大批军用物资经泌阳到唐河,支援豫西南孤立的城市南阳。南阳守敌王凌云则由南阳出发至唐河接运。国民党军十二兵团的十一师和三师准备向解放区的方城、叶县间进犯,来掩护这一运送和接运行动。刘、陈决定发动宛(南阳)确(确山)战役,牵制国民党军华中部队增援济南。


  9月16日,刘伯承、陈毅、李达向中原野战军直属各纵队发布了发动宛确战役的命令。同一天,济南战役打响。


  白崇禧分析各方面的情报后,当即下令十二兵团停止向南阳运送物资的行动,并将十师、八十五师收缩至驻马店集中,十一师、三师停止向解放区进犯,以防解放军各个击破。济南战役进展顺利,在打援方向没有开火的情况下于24日全歼守敌10万余人(含起义部队2万余人),实现了“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目标。陈毅非常高兴。


  当济南城内还在激战时,粟裕和张震就向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发出电报,建议进行淮海战役。9月25日,刘伯承、陈毅等详细研究后,复电粟裕并报军委:“我们同意立即进行淮海战役”,并提出了在鲁西南的四、八两纵队机动作战等意见。他们还主动建议:根据中原特别是豫西的态势,中原野战军打算以分散歼敌的方法,在江汉地区歼敌一部,牵制西面的敌人,来配合华野的作战。


  中央军委在接到粟裕、张震及刘伯承、陈毅等的电报后,毛泽东亲拟电文,复电说:“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指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间为目标。”然后第二、第三个作战分别歼灭两淮及海州之敌。这样有利于“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


  10月11日,中央军委的电报到达时,邓小平已从平山县西柏坡回到中原局。刘、陈、邓立即研究对军委命令的执行方案。陈毅很有预见地说:“蒋介石在这几个月内是要拼命挣扎了。8月初,蒋介石就说过:如果不能在长江、黄河之间打开一个局面,则非垮不可。中原大地将有大仗要打了!”


  经过反复慎重研究,中野决定投入强大力量攻克郑州,以调动孙元良兵团西援。他们的部署是:刘伯承坐镇豫西,指挥中野二、六纵队和地方武装在江汉、桐柏等地区分散歼灭敌人,以牵制吸引黄维、张淦等兵团尽可能远离东线战场,并以陕南部队伪装主力,以使敌人误认为刘伯承率中野主力仍在豫西;陈毅、邓小平则率中野一、三、四、九等4个纵队,并有豫西、豫皖苏部队及华北十四纵队配合,东进直指郑州,威胁徐州敌人,保障华野作战。如此强大的机动部队,宽广近1000公里区域的战略与战役的积极配合,实属罕见。


  中央军委对刘、陈、邓的这一部署给予充分肯定。在这一部署和华野一系列部署的基础上,淮海战役的部署迅速出现战略性的飞跃。中央军委10月22日的电报指出:白崇禧部黄维、张淦两兵团,被我中野二、六、十纵队吸引到桐柏山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回头进到黄泛区,威胁东面华野之行动,且有利于陈毅、邓小平在攻郑州胜利后,以一部或大部或全部向东行动,协同华野三纵、两广两纵队,不但牵制孙元良、刘峙全部,而且可牵制邱清泉、李弥一部。在攻克郑州,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州、蚌埠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坏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徐州集团)全军于孤立地位,逐步形成“大淮海战役”。

  10月31日,粟裕在华东野战军部署完毕时,发报给中央军委:“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在11月1日发报告陈毅、邓小平、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整个战役受陈、邓指挥。”这样,两大野战军的协同作战达到一体化的水平。

[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历经44天幕后碰撞,粟裕发出齐辰电!张震:被他深深折服
转:豫东战役先斩后奏,两变战术歼敌9万,刘伯承:只有粟裕敢这么打
早在孟良崮战役后,毛泽东就有了渡江南下的计划,粟裕斗胆直陈,三谏毛泽东
淮海战役有总前委和书记,为何连常委都不是的粟裕却被认为第一功
主席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一)
淮海战役,粟裕建议由陈、邓统一指挥,为何唯独没提刘伯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