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三百年稀见名家法书集粹(第一辑)

《近三百年稀见名家法书集粹》(全三辑共30种34册)新春礼品装总定价1535元,现价998元。前88名购买者赠价值298元的手工定制笺谱一套,送礼自藏两相宜。

需要的微友加我微信联系

出版说明

一:《近三百年稀见名家法书集粹》历经数年钩沉整理,萃取近三百余年有代表性的书家之绝版稀见法书结集而成,先期出版第一至第三辑,共计三十种,若蒙读者喜爱,我们将继续努力,后期推出更多的名家佳作,以飨读者。

二:本丛书所选用之底本,均经过项目专家组之审定。

三:本丛书采用影印的方式制作出版,以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稿为原则,对于原稿中的笔画缺损、墨色浓淡均不做修整,保持原稿书作的原始风貌。

四:本丛书对作品之卷首题签、正文、跋文均做释文,并分别予以标明,以便读者参照作品阅读、理解。

五:缺文、衍文均以一一标注,对于缺文,查证有关资料可以补全的,努力补全,方便读者能根据书作贯通上下文,从文本内容和创作形式两个方面去把握作品的内涵,请读者明辨之。

六:因通假字、古今异体字颇多,以及原作中或有书写错讹,释文均依照原始书作,一般不做对应字的修订,不能认读之字以口标出。

七:本丛书释文均以简体中文译注,如原作中繁体字没有相对应的简体,则取原字。

八:金石文字因各家考释不同,参照国内相关学术出版物的译注而做释读,对于部分金石碑版的名家临本,因存在节临的情况,所以未做句读。

九:为便于读者学习借鉴,对于部分作品中的注文、引文、插文,以及上T款,释文以小一号楷体予以区分。

十:鉴于编者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第一辑

1.白雪道人自书诗卷

2.王良常篆书诗经

3.邓石如篆书阴符经

4.伊墨卿壬申初草册

5.包世臣书女子白真真诗册

6.陈曼生书许大夫志

7.吴让之篆书二种

8.吴让之篆书圣教序选句

9.何绍基书邓完白墓志

10.杨沂孙篆书诗经


1.白雪道人自书诗卷


《白雪道人自书诗卷》是张大千先生丁卯十一月在上海购得的,隔了两年,也就是民国十七年交由神州国光社出版发行。这个诗卷的内容是王铎的自作诗,落款比较简单:“近作请正,门生王铎顿首,老师尊前。”没有具体的书写时间,和王铎成熟时期的书法面貌不同,起笔大都露锋,行笔时稍稍偏侧出锋,笔力留末端,以刷为主,深得宋代米芾风樯阵马、淋漓痛快的妙处。结字比较纵长,时正时欹,章法随势而就,上下掩映,疏密变化多端,已经能隐约窥见晚年的面貌。王铎书迹传世非常多,出版物也多,如《王铎全集》,但大都以晚年成熟期作品为主,此种风格的作品较为罕见,今将这件带有浓重米氏影响的作品出版,希望对广大书法爱好者能有所裨益。


2.王良常篆书诗经


《王良常篆书诗经》运笔匀圆瘦劲,笔势精妙洁净,结字匀称端庄,工稳严谨,法度分明,规整森严。笔画虽纤细,但笔力内凝,入规出矩。字字结构稳健,火候纯熟,颇有法度,能看出凝重醇古的艺术个性,为传世书法之精品。王良常篆书法帖传世并不多见,版本殊珍贵,几经搜罗,得此篆书《诗经》,影印行世,以为书法篆刻研习之借鉴。



3.邓石如篆书阴符经


邓石如篆书《阴符经》原作为四条屏,与平日所见流美整饬的篆书不同,主要表现在方笔和圆笔并用,笔方显刚则浑朴厚重,笔圆显柔则清秀洒脱,有一种对比的美。尤其长脚曳尾的处理上颇有特色,使字在不齐中见齐,参差中见平稳。整幅作品端庄中有洒脱,遒劲又婀娜,间以金文大篆穿插别有生趣,既有古法的传承,又不乏自身新意,笔法和结体的变幻深得《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的神髓。李兆洛云:“完白翁之《阴符经》,乃仅见之作,意取参古文小篆而用之。行笔则一以猎碣为法,可为后来作籀者轨范。”可见此类独特风格之作,为邓石如存世作品所仅见,殊为珍贵。


4.伊墨卿壬申初草册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说:“伊秉绶是隶家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成,很对。其实,他的作品,无体不佳,一落笔就和别人家分出仙凡的界限来”。伊秉绶行书的奇逸浑厚与方正重拙的隶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壬申初草册》作于嘉庆十七年,伊氏时年五十九岁,距其离世仅三年,算是极晚年的书作了。书法楷、行、草相间,结体略修长,不仅有颜真卿的筋骨,线条上更见韧性,笔、划间显露浓重的章草、隶书意味,古意盎然,确属晚年作品中的佳构。


5.包世臣书女子白真真诗册


《白真真诗册》作于嘉庆乙丑,时年包氏才三十一岁。白真真,传为吴门才女,其传未可考,亦有人言:其人为伪托。传其父殁后,未出嫁,慨然出游,所过之处,皆留有诗作,颇多讽喻,语意秀出。被称为“女子之豪杰”,本册为包世臣手书的传为白真真所作的《留仙亭题壁诗》,后附补录书后旧稿,跋于诗后,乃五十岁后所作,语多感怀,并在款识里表达了他的书学主张。该作品用笔强调提按,通篇点画饱满,行笔纵逸互用,神情间似有苏东坡的影子。结体左低右高,横、竖呈侧斜之势,横笔尤为明显,应是其初涉碑学时期的面貌。他又于道光甲申、丁亥间再次题跋补录旧稿,同是楷书,但面貌已经完全『北碑化』了,脱胎于郑道昭『白驹谷题名』而更飘逸、更灵动。



6.陈曼生书许大夫志


陈鸿寿的书法以行书和隶书最为知名,行书结字似受到李北海、王觉斯的影响,大都向左侧倾斜,用笔劲健峭严,爽利恣肆,古雅而有度。他的隶书曾广泛学习汉碑,从汉代摩崖石刻中汲取养料,用笔圆劲,结体上强调穿插腾挪,富有意趣。传世的隶书作品以对联为最多,《陈曼生书许大夫墓志》系用隶书写就,字数有千余,用笔严守古法,笔笔中锋而力透纸背,结体突破了清人隶书一味临仿汉碑的窠臼,营造出简淡的意趣,金石气十足,面貌居然与一九九一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肥致碑》有共通之处,确实是陈氏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7.吴让之篆书二种


本册为《团扇铭》与《山海经图赞》合册,《团扇铭》上款“稼孙”是魏锡曾,其嗜印有奇癖,谑号印奴,日事笔砚,于金石拓本、名人印蜕汇辑甚富。《山海经图赞》则是写给沈树镛的,沈氏字均初,是咸丰、同治间著名的金石家,所蓄善本手帖尤多。此两种篆书面貌相近,大致书于同时。因为写给同道,所以非常用心,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圆劲流美。黄宾虹曾说:“吴熙载篆书纯用邓法,挥毫落笔,舒卷自如,虽刚健少逊,而翩翻多姿,有他新的面目。”以此语来评论这两件作品,最是妥当。


8.吴让之篆书圣教序选句


吴熙载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继承了包氏衣钵,行书和楷书皆恪守师法而自成面目,给人以清澹甜润之感。楷书苍厚郁茂,俊逸爽劲,并掺有北碑意韵,一扫“馆阁体”纤弱之风。行书动势显著,单字虽隔,然意气绵延不断。吴氏的篆、隶学邓石如,隶书结体内紧外松,颇富古意。诸体中以篆书成就最高,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圆劲流美的面貌为世人所重。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似则过之,颇具妩媚优雅之趣,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评论道:“吴熙载篆书纯用邓法,挥毫落笔,舒卷自如,虽刚健少逊,而翩翻多姿,有他新的面目。”《吴让之篆书圣教序选句》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确实是学习和研究清代篆书的上佳范本。

 


9.何绍基书邓完白墓志


《邓石如墓志铭》原件藏故宫博物院,篆首书出自曾国藩之手,李兆洛撰文。该作品为何绍基缅怀前贤故友所写,作品为楷书,将颜真卿宽博的结体与欧阳通挺峻的笔势相结合,又融入北碑的笔法,点画遒劲浑厚,何绍基特有的回腕执笔法使线条有轻微颤动,更显苍劲的意趣。                       

10.杨沂孙篆书诗经


《杨沂孙篆书诗经》册没有标明创作的年代,与晚年醇和的面貌有较大差异,大致是其篆书成熟期所写。该册通篇用笔凝练劲拔,既刚且韧,亦方亦圆。纵向笔画的收笔受《天发神谶碑》的影响,大量悬针,收笔飞白,多有石鼓文及钟鼎文的意趣。整篇结字趋于方正,上紧下松,字与字之间繁简有变,欹正互用,确能达到其自评的:“与邓石如相颉顽,得意处或过之。”

 

 

  

《近三百年稀见名家法书集粹》(全三辑共30种34册)新春礼品装总定价1535元,现价998元。前88名购买者赠价值298元的手工定制笺谱一套,送礼自藏两相宜。


活动时间有限,请抓紧时间联系。

第一辑 (10册)

1 、白雪道人自书诗卷 / 王 铎 45 

2 、王良常篆书诗经 / 王 澍 60 

3 、邓石如篆书阴符经 / 邓石如 65 

4 、伊墨卿壬申初草册 / 伊秉绶 40 

5 、包世臣书女子白真真诗册 / 包世臣 40 

6 、陈曼生书许大夫志 / 陈鸿寿 40 

7 、吴让之篆书二种 / 吴熙载 35 

8 、吴让之篆书圣教序选句 / 吴熙载 35 

9 、何绍基书邓完白墓志 / 何绍基 35 

10 、杨沂孙篆书诗经 / 杨沂孙 55   

第二辑 (13册)

11、 俞曲园篆书五种 俞 樾 65 

12、 赵之谦南唐四百九十六字 赵之谦 45 

13、 赵之谦二金蝶堂选墨(上下) 赵之谦 70 

14、 翁松禅写书谱墨迹 翁同龢   55 

15、 吴大澂摹彝器款识真迹 吴大澂 35 

16、 吴大澂论金石手札选 吴大澂 55 

17、 吴大澂篆书白鹤泉铭 吴大澂 35 

18、 吴昌硕苦铁碎金选墨(上下) 吴昌硕 75 

19、 沈曾植海日楼遗墨 沈曾植 60 

20、 康南海开岁忽六十诗稿(上下) 康有为 60     

第三辑(11册) 

21、 曾熙翰墨 曾 熙 55 

22、 齐白石借山吟馆诗草 齐白石 65 

23、 罗振玉临篆隶二种 罗振玉 40 

24、 清道人临毛公鼎 李瑞清 50 

25、 清道人临散氏盘 李瑞清 50 

26、 于右任行楷翰墨选 于右任 40 

27、 谭延闿庐山纪游墨迹 谭延闿  40 

28、 王福庵篆书咏怀诗 王福庵 55 

29、 弘一小楷二种(上下) 李叔同 90 

30、 张謇行楷二种 张 謇 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吴熙载(1799-1870)
【嘉德秋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邓石如、吴熙载的篆隶之道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文字稿
邓石如
书法知识《十一》---- 清代书法
中国书法史话(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