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古村锦里,雷氏一脉在此开枝散叶出湘南六县一百多座村庄,子孙达十余万人!
雷氏家族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雷;请点击上面雷氏家族”关注,拥抱中华雷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氏文化,共建繁荣氏,传播氏正能量。



用心灵传递桂阳,就是视界桂阳!


1
   锦里在哪儿?      


锦里村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方元镇境内,距离桂阳县城15公里,是桂阳南乡的千年古村。锦里村,以前又名“井里”,因村边泉井而得名,又因村树林青翠,一条小河绕村而过,风景秀美如锦,便称“锦里”。

锦里东临谷田村,南依茅村,西接关口村,北傍横村。现有人家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2
   雷氏一脉 发祥锦里


据《桂阳县志》记载:“宋嘉佑年间(1058年-1063年)雷天锡由潭州迁入桂阳西乡锦里桥”。潭州今湘潭。又据《潭州府志》记载:“宋嘉佑四年(1059年),雷天锡知潭州知府”。因避宋辽之乱,两年后从潭州迁入桂阳锦里,年代为宋嘉佑六年(1061年),在锦里开村立户。因此,锦里村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雷天锡在锦里娶妻三房,生有道祯、道禧、道祐、道祥、道动、道勤六子。长子道祯随父亲天锡居锦里,其余五兄弟转迁外地。从此锦里村雷姓开枝散叶,分散在桂阳、嘉禾、蓝山、临武、道县、北湖区等地的上百座村庄,人口达十万人。所以,锦里村被称为“湘南雷氏的发祥地”。


雷天锡这脉人才辈出。宋嘉定三年(1210年)进士雷必奋(临武),宋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进士雷竑(蓝山),宋景定年间(1260年-1263年)进士雷端午(临武),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5年)进士雷梦得(临武)皆出自雷天锡一脉。

明嘉靖丁亥科(1527年)进士雷显宗,明永乐甲午科(1414年)举人雷时敏;清乾隆壬子科(1792年)举人雷寸才(嘉禾),清咸丰年间官至都司(正四品)雷宗璇;民国时期的武术名家雷晋山,桂阳早期的共产党员雷翰(雷裕翰),著名中医专家雷幹(雷裕幹)也出自雷天锡一脉(雷宗璇、雷晋山、雷翰、雷幹为舂陵江镇井头村人)。



3
     锦里有桥  名冠湘南        


锦里村前的小河上架一座弯拱石桥,一个弯拱跨河两岸,桥身两侧有护石墩,两端都用长条石砌成台阶,名为锦里桥。锦里桥初为木桥,是桂阳通往嘉禾古驿道上的重要桥梁。因春夏时节,小河涨水,冲毁桥梁。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改为平板石桥,桥上建亭,小河涨水被冲毁。清嘉庆十年(1805年)复建改成料石拱弯桥。桥长32米,净跨15米,高9米,宽4.9米。锦里桥工艺较高,壮丽宏伟,是桂阳县古代弯拱跨度最大的石拱桥。

桥边新建有一座长亭,里面存放着12块保存完好的桥碑和其它碑刻,其内容和数量在郴州乃至湘南仅此独有。之所以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得益于长亭修建的地方古时就有一座存放石碑的小屋,文革期间亦未遭到太多的破坏。

这些石碑分别是清康熙二十二年的《建锦里桥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重建桥碑》、嘉庆十年的《重建锦里桥碑》。清乾隆的三块《重建桥碑》分别刻有“帝道遐昌”、“永垂不朽”、“百世流芳”的大字。

清嘉庆的三块《重建锦里桥碑》分别刻有“万福攸同”、“福有攸归”、“作善降祥”的大字。碑上的大字均为阳刻,碑上的小字均为阴刻。

碑文记录了历代锦里桥的建桥历史,捐款的人姓名、地址、捐款的数目等内容。锦里桥石碑字迹比较清晰,对研究湘南古桥建筑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锦里桥现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4
    古驿道上的那口井  


据一位锦里的老人说,这里是古道的驿站,在交通不发达的桂阳,也是南乡有名的古驿道,曾经繁荣一时。明清时期,锦里桥两边店铺林立,商贾穿梭,形成了桂阳州南边的“锦里墟”。

锦里河旁有一口千年古井,井水清甜爽口。在古代,古道上常年在外挑担的脚夫,走累了都到井边喝一口井水,会在翠绿成荫的古柏下休息一会儿,再挑着沉重的盐箩往下一站赶路。


5
   古朴而有韵味的村庄     


锦里村呈“W”形分布,座北朝南。由于村里明代的古民居已倒塌,许多名胜甚至难以找到旧迹,说来是个遗憾。

该村现存古民居40余栋,均为二层楼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村街呈横两街纵六巷布局。

巷道曲直分明,以砖墙承檐,左右山墙高过屋顶,可防风防火。一般的古屋有内装木板的楼面,分左右睡房、杂房,以备男女老幼分辈居住。

村中有一栋四合院式的老屋,建于清同治年间,两开大门,镶铜面衔环,为青条石门槛,上槛置两上圆柱形木门簪,上刻阴阳八卦图,周围雕有梅花的吉祥图案。

前墙楼层以房门窗棂,皆为木格;内墙为木板相隔,上下厅间开天窗,地面以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井池,宜于采光、通风、排水。

正厅的中间嵌有“临祥”的匾额;后厅的中间为神台,神台上面横嵌有“光宗耀祖”四大字的匾额,无不显示该村往昔名门望族的辉煌。

“子孙堂”即雷氏宗祠位于村东,是为锦里子孙后代纪念先祖雷天锡而设立的神堂,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三十平方米,是散布于湘南大地雷天锡一脉后裔共同的精神家园。


6
     《后龙山碑记》见证好家风    


锦里村有一块石碑嵌在砖墙上,为《后龙山碑记》石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碑文内容大致如下:自天锡公开村以来,锦里雷氏兴旺发达,成为名门望族。但族中前辈误改水道,以及后龙山右侧为私人用地,难禁各家私自围垦,以致伤地脉,破风水。我们认为不利于家族兴旺,应该想办法改变这一状况。所以决定推选会首(首领),筹集经费,将河道旁的土地和后龙山右侧的私人用地收购公用,整理植树,培植风水,确保雷氏族人地杰人灵……

《后龙山碑记》石碑的发现,在桂阳史学界尚属首次。碑文上记刻了先祖雷天锡开村的历史,购买后龙山的缘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对研究古代桂阳的民俗风情和环境保护有较高的价值。


7
   锦里前景光明   


锦里村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依托煤炭发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如今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以及国家实施小煤窑关停并转,锦里继续依托煤炭谋出路已无可能。村道上随意停放的卡车有十余部之多,早已杂草丛生,日晒雨淋,锈迹斑斑,令人不胜嘘唏。

近年来,桂阳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市县工作队进村帮扶,为锦里摆脱困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的河道空坪、池塘修葺一新,建起了游园、长廊,成为村民娱乐健身的好场所。

当视界桂阳采访团队成员再次走向锦里古桥时,小河旁几棵千年古柏,苍翠成荫,见证着古村的历史变迁。

2017年,新一届村支两委成功换届,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本届两委班子新老村干参半,保持了基层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村级事务工作需要。

更重要的是,他们信心百倍,乐于奉献,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锦里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改革开放前这里出产的西瓜、稻米远近闻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名优特产已渐渐失去竞争优势,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烤烟取而代之,成为锦里的优势产业,一直延续至今。

本届两委班子将继续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让村民从烤烟种植环节中获益,并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向包括林木经济、庄园经济、生猪养殖等在内的新型产业突围,祝愿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古郡桂阳,保存着众多精美的古村,全国都比较少见
湘南传统古村落概述
雨中的戏台
桂阳古代村落
伟大的“功绩”
荣寿固伦公主园寝·朝阳雷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