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朝时,吉林人用的存钱罐叫什么?

诚邀,现代吉林人家里必不可少的都有一个存钱罐。

可是,你知道存钱罐其实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了吗?

那么,距今九百年前的金朝时,吉林人家里用什么来存钱呢?

今天给大家仔细讲解下。

1964年的一天,在吉林省农安县出土了一件文物,这件文物通高15.3厘米,底部直径10.4厘米,采用泥土制成的灰陶。腹部下收,平底,腹部有六个大小不同的圆孔,肩部上端有两道弦纹,顶部有一长方形投钱孔,出土时,里面存储了300多枚铜钱,年代最晚的为正隆元年,也就是金朝时期,公元1156年之后。

那么,这种古代存储铜钱的陶器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叫做扑满。

扑满的含义

扑满,是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

“扑满”,又称:悭囊、闷葫芦、储钱罐,是一种专门用来蓄钱的容器,它的妙处是钱币可以放进去却出不来,只有等到贮满后砸碎它才能取出。

有关“扑满”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在《西京杂记》卷五中对“扑满”有这样的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扑”有击、打的意思,如扑火、扑灭。古人提倡储蓄,而“扑满”不打破,里面的钱是拿不出来的,等到装满钱的时候,才把它打破,得到满满一扑满的钱,所以古人把储钱器也叫做“扑满”。

中国古代有二千多年时间通行的是方孔圆钱。

先民们为储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还开有一小眼,供插系绳子用,悬吊于梁上。

“扑满”常被诗人写入诗中,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诗僧齐已写过一篇《扑满子》的咏物诗。诗中说,扑满子“只爱满我腹,争知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齐已和尚的诗,名曰咏物,实则讥人。

装钱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钱装满后,则将其敲碎取之。'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没银行,有钱人都怎么存钱?专家:靠这样东西
扑满:古代的存钱罐
存钱罐都能玩出花?!古人的“扑满”智慧你了解多少?
如果不写“此地无银三百两”,古人该怎么把钱安全地藏起来?
古代没有银行,人们想存钱怎么办?
|趣读|存钱罐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