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立让行医笔记》连载4——医 途 求 索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65期
审稿|王军红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医  途  求  索
文/ 郑立让


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在临床上,我经常碰到一些疾病,西医诊断不明确,从西医角度没办法治疗,而用中医的理论来分析,用中医的办法来治疗,这些疾病往往能轻而易举治好。这也是中医的一个长项。能够在不用西医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从中医的角度治疗,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就是中医的长项。

1996年,我曾遇到过一位肺结节病患者,右背疼痛,经CT检查两肺有结节样阴影,患者心脏功能差,不能做穿刺和支气管镜检查,咳嗽,胸痛。先后在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四个多月,长期服用激素,症状无明显好转。

1996年8月,胸片示两肺叶纹理增强、模糊,见小结节影,右肺门影增大。诊断:两肺结节病。来门诊治疗时,症见咳嗽,痰难咳出,胸闷,左右背部痛,口干渴多饮,纳差,下肢浮肿,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

证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痰瘀互结。

治疗: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化痰散结。

处方:西洋参10g  麦冬15g  天花粉15g  五味子20g  熟地15g   僵蚕10g  法半夏12g  胆南星10g  野菊花30g  山慈菇15g  海藻12g  炮山10g(先煎)  芦10g  山豆根6g  十剂

服法: 水煎服   一日一剂。

9月6日来诊,咳嗽,胸闷减轻,背部疼痛亦有减轻,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强地松按照每周减5mg,已递减到每天10mg。在原方基础上加皂角刺10g  半枝莲20g  白花蛇舌草20g  继服15剂。

9月21日,服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祛瘀药15剂后,患者已无咳嗽,胸闷口干等症状,多饮已消失,下肢仍轻度浮肿,右胸背部疼痛消失,临床效果显著,强地松已减到每日5mg,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细。

仍以原方加减治疗:

西洋参15g  麦冬15g  天花粉15g  法半夏10g 五味子15g  熟地20g  僵蚕15g  胆南星10g 山慈菇20g  海藻15g  炮山甲10g(先煎)  片姜黄10g  炙黄芪20g  桃仁10g  皂角刺10g  半枝莲20g  白术20g  焦三仙各10g  十五剂

水煎服,一日一剂。

12月6日,激素已全部停止,服上药后拍胸片提示双肺纹理清晰,沿肺纹理走向可见少许致密点状影,结节已消除。患者精神可,咳嗽,胸闷,气短已消失,手指活动自如,口干和肩背疼痛消失,饮食正常,对这例诊断不清的结节病,经中医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消肿,化痰祛瘀,软坚散结治疗,前后服中药5个月,在基本没用西药的情况下,诸症消失,体现了中医和中药临床治疗的优势。当时我也不敢相信这样的奇迹,但在事实面前,对中医的疗效,我诚服了。中医药主要的特点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又是整体观,我们诊疗前都要全面的收集患者的所有信息。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只单单注意局部,还要特别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通过调整整体来达到治疗局部的目的。它在处理疾病方面是有前瞻性的。比如,目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加大,人们容易出现疲劳,特别是白领阶层,由于工作紧张,长期生活不规律而导致失眠、疲劳、头发脱落、精神倦怠等,这就是疲劳综合征,发生率很高,但到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都正常,对此,西医没有治疗的方法。但从中医的角度看,人是一个整体,治疗就是从整体来考虑,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和气血、调和五脏、补养气血,以此来缓解这些不适,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是东方科学,也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实践之一,中医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对人类自然的研究,都是从整体出发的,我认为中医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新前沿。

中医对慢性病疗效显著,但对一些急性病在临床上也有神奇的疗效。2000年9月中旬一位王姓住院病人,62岁,因2型糖尿病、冠心病住院。大查房时病人心绞痛发作,胸骨后剧烈型闷痛两个多小时,并且向两肩放射,血压160/90mmHg。病人表情非常痛苦,体型肥胖,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滑。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都不能缓解,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我即用针刺内关、鸠尾、至阳穴,针刺入穴位后,我行完手法,病人叙述针感自胸部传导,当时胸部疼痛就逐渐缓解了。在几分钟之内针灸就将心绞痛控制住了,在场的同仁十分震撼。在治疗心绞痛方面针灸确实比硝酸甘油见效快,临床上已得到证实。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医来讲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中医是有实际效果的,理论来自于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的检测在于疗效,很多疑难杂症,很多棘手的疾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都可以化解,在临床上我们屡试不爽。

2002年,有一次我在医院上总值班岗,有位患者胆绞痛突然发作,病人痛的在地上打滚,值班的西医大夫立即给患者开了西药,让护士到药房取药。恰巧药房值班人员又去吃饭了。看到患者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就主动请求值班医生,让我用针灸试试,在取得值班医生同意的情况下,我立即给患者实施了针灸治疗,迅速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结果护士取回来的药也派不上用场了。针灸疗效使我不禁感叹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针灸疗法太神奇了。

2002年以前,用针灸及中药治疗的疑难杂症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口眼阴综合症。运用中医辩证施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

“有疗效才是硬道理”“英雄不问出处”。中医之所以有别于西医,就在于它有几千年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独特理论和与之相应的诊疗技术。尤其是对天然药物复方的应用,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只要有其证,就能辨其证,施其治,而用其药,这就是中医药的神奇之处,但这又不叫神。中医就是这样,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肯定就好。中医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不可分割的精华,而且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郑重的向全世界进行推荐。

我的一位老同事是国家中药管理局的干部,他深有感触的对我说:“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却有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非典期间,中医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准确的分析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当时许多患者高热不退,中医采用“蒿芩清胆汤”和“三仁汤”,以清热化湿,透邪外出。同时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新的病理变化及时进行新的辨证。治疗中期发现部分患者具有疲惫、面色晄白的症状,经中医辨证认为这是邪伏膜原,应从透达膜原之邪入手,并用升降散合达原饮(川朴 槟榔 黄芩 草果 知母 茯苓 甘草),虽然是简简单单几味药,却达到了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的效果,临床效果奇特,非典期间缩短了患者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中医中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SARS国际研讨会认为,中医作为全球医疗体系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为WHO所认可。中医整合融入中国医疗体系的做法,可以作为世界其他国家效仿的样板。”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一宝贵财富,一定要倍加珍惜,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2005年,我应邀为一位韩国病人用方氏头针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经五次扎针,韩国人的面部神经麻痹医治成功,他非常感激,并说:“韩国的中医发展十分蓬勃,对中国的针灸研究非常深入,若干年后,你们中国人学针灸技术,要到我们韩国来。”听到这句话,我感慨万千,国际社会对中医的关注和认同,更加体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我们肩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随着方氏头针传人方本正、周达君相继出走国外,该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走向平台区。2011年广州亚运会,韩国围棋队的队员顶着头皮针出现在赛场上,最终赢得金牌,这个现象震惊了各国棋迷,显然,这证明了中国发明的头皮针技术,在外国的深远影响。

2004年8月9日,县医院总支副书记权相介绍来一位因脑梗塞引起失语的患者王女士,系蓝田华胥镇人。脑梗塞失语半个月,在西安唐都医院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我院专家门诊的赵院长为患者开了住院证,准备让其住院治疗,因为患者和成书记是乡党,成书记便将病人领来让我诊治。经过CT和诊脉检查,根据临床经验,我对成书记说:“这病能治好”说话间,顺手在病人头上扎了几针方氏头皮针:说话,伏象口部、倒象上部。没有几分钟,病人就能说话了,几根针,几分钟,就治好了患者的失语。病人和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从事头皮针技术的实践与研究40多年来,我深深为这门技术的疗效与发展前景所折服。

四十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沧桑岁月的锤炼,使我变成了一位真正的“铁杆中医”!

长期的临床实践,使我养成了手不释卷的学习习惯。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为研究重点,汲取各家之长,在遣方用药方面善用经方,又不受经方药味的拘束,往往经方时方并用,不失配伍准绳,临床治病有常有度,一般是治常易,治变难,其善治常者,亦善治其变。我所诊治的病人变证较多,面临疑难杂症,我总是细心观察,周密思考,务求至细,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

2005年酷暑,陕西省书画协会祁健民主席找我看病,其患痛风已十余年,时时频发,接诊时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左下肢弥漫型肿胀,小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风湿热痹。当时膝关节红、肿、热、痛,膝围55公分。当时在方氏头皮针感觉区下1/3进针,针刺配以伏象下肢行针刺手法,针刺半小时后,患者左下肢肿消痛止,膝围缩小为32公分,满屋人皆惊奇。后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服药30剂,针刺20次获愈。临床医疗几十载,相信世上没有不可解释的神秘之物,只有等待解释的未解之谜。强调用传统中医的理念认识问题,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效果是硬道理,在神奇的临床效果面前,更感到了中医之伟大。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并加以提高。

以“仁慈至善”之心为精神内涵,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医事业的神圣与高尚,以仁爱尊重生命,善待患者,是我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只有“心存仁义之心”的仁爱之人,才能将医学真正变成济世活人的“仁术”。几十年来,虽历尽人间沧桑,岐黄路上,兼收并蓄,力求广取各家之长,但又不墨守成规,对于许多现代医学尚感棘手的疑难病症,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终于有所收获,有所突破。在理论上按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受益于前贤的指导理论,根据临床经验,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深感内疚的是中医对疾病个体化和动态化大于对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中医和针灸的有效科学成分,不能被有效提炼,临床所触及的客观规律不能被真正认识,使诊治方法不能宏观标准化。医学是神圣的,学医的道路又是艰辛的,当医生更需要终身学习,不仅要学习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还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进一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有效提高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水平,奋斗终生,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附《郑立让行医笔记》序:

澄怀观道     鸿儒雅医(序三)

                  《郑立让行医笔记》观后感
    文/张选民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怀”,就是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廓然,脱净尘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体条件。“观道”,‘道’犹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每次看一遍《郑立让行医笔记》,总有这四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回漾。每次见到他的人,总给人以敏于行而讷于言之感,敦厚淳朴、 慈眉善目的画像,走起路来沉稳干练的神形,总给人以想亲近的感觉。当你开口和他交谈时,他话语不多惜言如金,但总是句句中的,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诲人于无形,每当谈到中医基础理论时却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思维缜密,总能让听者思路顿开,细细品味总会有醍醐灌顶之感。每次看到他问诊切脉时,总是聚力凝神,若有所思,望诊时目光如炬,灵活四现,在不知不觉中,病患的神色形态尽揽心中。闻诊时细致入微 耳聪目明,听声音闻气味,行行入道。问诊时亲切慈祥,言语质朴,问主诉问病史,句句中的。切诊时寸关尺轻重适中,三步九侯指法娴熟。纵观全过程是既儒且雅,望闻问切之后的辩证论治总感胸中锦绣藏,运筹帷幄中,下笔行方如行云流水般,灭病于无形中。这就是郑立让给人的印象。

中医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得广大病患者的信赖,但是面对诘屈聱牙,艰涩难懂而且又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能立足于蓝田杏林,已是不易了,郑立让先生从识医、 爱医、 学医、 行医到驭医,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自小家境贫寒,命运多舛,幸得亲戚指点,步入杏林,勤勉好学,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之力,深研医理。历经数十年,遍布于蓝田中医,终成大器,祛除的病痛无数,治愈的患者千千万,年近古稀,仍热衷于医道,每日门诊不辍,游弋于杏林,乐于医理,究医理,论医道,笔耕不辍,时常有论文发表于医学杂志。随着年龄、 阅历的增加,其内心愈发纯粹,胸襟廓然,脱净尘渣,一门心思的致力于中医学的研究,穷阴阳,究五行,尤其是他对头皮针的研究,在当时的确名震一方,是陕西省头皮针的代表人物,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医学技术落后,他开展的简便廉验的头皮针治疗手段,对高血压病、 脑梗、 脑出血后遗症、 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成效,不但解决了广大病患者的痛苦,也丰富了中医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关注和表彰。他主张的“医患相得法”发挥病人自身所具有的对疾病的调控作用,结合药物治疗起到更好的效果,贯穿于他行医的几十年,澄怀观道是他对医学的态度,鸿儒雅医是广大病患者对郑立让的印象,愿他不忘初心,尽心竭力服务于梓里百姓。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
                        原陕西省中医学校教务处长
                                     张选民
                                  2017年7月
 


关于作者



郑立让:1948年 7月出生于陕 西省蓝田县,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中 医学院。副主任医师职称。曾任蓝田县康复医院院长,蓝田县医 药科学研究所所长,蓝田县医院业务院 长、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蓝田县圣 邦医院业务院长、蓝田县友谊医院名誉 院长、蓝田县老年科技教育卫生工作者 协会常务理事,蓝田县政协六、七届政 协委员、西安白鹿原文化研究会常委, 西安市科协理事、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会员,《中华医学临床研究》主编、中华 医学临床研究编辑委员会常委、蓝田县 老年医药卫生科技协会副会长兼秘书 长,陕西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陕西省 医学专家库专家。曾荣获西安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称 号;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西安军分区 授予“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个人称 号”;西安市优秀科技成果奖获得者。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九五”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被西 安市科协授予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 者;还曾多次被县卫生系统评为先进工 作者、蓝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 产党员、先进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15829670185。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郑立让行医笔记》连载1——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郑立让行医笔记》连载2——踏上中医征途
《郑立让行医笔记》连载3——坎坷的中医之路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盖氏穴位诊断法”墙内开花墙外香
【海外中医】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一)
验针记:青蒿素之后,中医和西医的又一次碰撞
医学中医针灸慎针穴位的解剖
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针灸名家金观源 悬壶济世有神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