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艺制法 D I Y

运用泥条盘制的方法制作的陶艺艺术创作作品,希望能让你从中学到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相信一定可以对你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赶快来看看吧。

  1.用小棍子与手搓制成泥条。   2.制作一个底盘。   3.将底盘正反面着上釉色。
  4.将泥条搓成菊花花瓣的丝条状。   5.制作菊花的叶子。   6.用小棍子将菊花叶压切成型。
 
 
  7.把制作好的零件分别放置好。   8.将菊花叶组合成图形。
  9.菊花叶的粘、接示范。   10.菊花花瓣的粘接。  

 

11. 制作好的菊花后,分别给花瓣和叶子着上彩色的釉色。

 
*烧制完成后的菊花挂盘

泥板成型法制作实例


  1.把扶正的粘土起往,用双手的中指指起适当大小的一块。
 

  2.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

  3.左手辅助,右手拇指从底部中心外扩,井平整底部。

  4.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左手中指与右手拇指相对,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保持匀速,将坯体拉高。

  5.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左手稍用力外扩逐渐拉薄坯体,可反复保持坯体的薄厚、均匀。

  6.将坯体拉高、修薄时注意整体带动,保持四线平整,形状固定后双手夹薄皮条将口缘压光。

  7.用手指平稳利平底足台,除去多余的粘土。

  8.拉坯机减慢速度,双手平行轮盘拉紧割线,轻轻靠近并嵌入底足部位约三分之一处,左手松开任割线卷入,拔出割线。

  9.关闭电源,双手中指夹住坯体根部轻轻托起。

陶艺基础知识及陶艺文化

陶字的来历

     中文的陶字,据甲骨文中的形象,是表示一个人蹲坐在地上,使用一根木棍之类的工具给黏土造型(右图中最左的图形所示)。这土坯经过烧结後便称为陶。今天我们叫做陶器。

 

 

最早出现的这个陶字是在商代留下的陶片上找到的,迄今为止仅发现这一片;是李济先生的研究成果(见1956年台北出版的《小屯》,殷虚器物:甲编,陶器)。但没有字的陶片,留下来的就很多了,我国制陶的历史悠久,已出土的陶片,经用碳的同位素C14测定,最古老的是在公元前九千年制成的。

唐三彩

最初的陶器,露天烧成,粗糙易碎,约在八千年前,开始将陶坯放到窑中,用控制燃烧的办法来提高质量,陶器不仅较以前结实,也更美观,成为艺术品了。商代以前,陶器的颜色主要是红、灰、黑三种。後来人们掌握了涂釉的工艺,陶器的色彩也变得为鲜艳丰富。唐朝制成的工艺品彩陶,习称唐三彩最为有名。

由于有这长期积累的陶艺为基础,我国在世界上生产出瓷器,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西方人遂用CHINA即中国来称呼瓷器,也可以说是用瓷器来称呼中国。而在西方语言中china 一词,也是把陶器包含在内的。

灰陶加彩鴨形器(战国)

关于陶器--彩陶、黑陶到白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步。它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我国最初使用的岩石陶器,由于考古发现不全,虽不知其全貌,但六、七千年前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在制陶技术上惊人的创造才能。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故名。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骨器,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陶器。因此,有人称它为“仰韶文化”。起后,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仰韶村的文化遗址,起分布极广,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往东到山西、河北、河南各省,遗存不下千百处,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仰韶文化彩陶所涂的彩料,大致有赭、红、黑、白四种,因含不同的矿物质而定。彩料都烧牢在陶片上,非常牢固,非用刀刮不下来。彩陶最初的装饰,受编制物的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发现烧制好的陶器不用编制物也可以使用,但纹路还是保留了下来。彩陶上常见的有席纹、绳纹、蓝纹等,又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红陶塑人头壶(仰韶)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逐渐衰落时,在黄河下游和东部临海的广大地区,又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章丘)龙山镇,故而也称“龙山文化”。

黑陶工艺的发展,东起山东半岛,西到河南、陕西地区,北到辽东半岛,南到杭州湾地区。黑陶工艺在生产上利用陶轮制作陶器,是技术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封窑技术是黑陶工艺的又一重要的发展,黑陶工艺的窑室扩大,火坑延长,提高了窑室的温度,缩短了烧窑的时间,也增加了扬室的容积。封窑技术是在烧制过程中,将窑口密封,而是陶土的含铁成分充分还原,这不仅使陶器的硬度提高,使陶器坚硬耐用,而且获得灰色和黑色的色彩效果。渗入碳素所烧制的黑陶,是一种质量很高的陶器。这种陶器的器体很薄,内外皆黑,表面光亮,有“蛋壳陶”的美誉,是黑陶工艺器中的精品。黑陶的工艺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即黑、薄、光、纽。黑是指乌黑如漆的色彩,薄是指器壁很薄,光是指它具有平滑的光泽,纽则是指在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陶器的制作十分精美,但它毕竟是用黏土值得器物,质地较疏松,还会渗水。我国的祖先发现用一种白色的高岭土,以千度的高温烧成器物,体洁白,致密,坚硬,也不渗水,这样的器物后人称为“白陶”。

白陶的制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6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大汶口、大溪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出土。到了商代,白陶胎质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饰纹精美,使陶器装饰与青铜艺术交相辉映。白陶不但和以灰陶为主的各种泥质陶器和夹砂陶器的颜色不同,而且两者所用的土质原料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根据对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白陶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化学成份非常接近瓷土(河南巩县瓷土)及高岭土的成份。在对安阳殷墟白陶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它的矿物主要组成与高岭土很相似(参见周仁、张福康、郑永圃:《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年1期)。这说明了我们的祖先至少在龙山文化时期和夏、商两代就已开始利用瓷土和高岭土来作为制陶原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烧制器皿的国家。高岭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再随雨水、河川漂流转于他处并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已分离,即可得高岭土。我国高岭土的储藏量很大,分布极广,品种繁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产地有江西星子高岭、江苏苏州高岭、湖南大德岭高岭。由于瓷土和高岭土的含铁量分别为1.59%和1.72%,遂使这种陶器的颜色都呈白色,再加上艺术装饰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白陶。由于白陶器比一般灰陶器有着胎质坚硬和洁净美观的优点,所以在夏、商时期,白陶器多被统治阶级生前享用,死后随葬于墓内。

陶质与颜色 瓷土或高岭土,呈白色。

器 型 夏代的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与墓葬中皆有发现,常见的白陶器形制多系鬶、盉、斝等酒器。盉为圆顶折肩管状流、细腰带鋬袋、状足;白陶斝为敞口、细腰带鋬、袋状足。商代早期的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文化遗址与墓葬中也有发现,形制除鬶与盉外,又出现了爵。爵的形制为敞口、深腹细腰、扁形鋬、平底三锥状足。商代中期的白陶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不少遗址中都有发现,但多系残片。其中能看出形制的,除有鬶、盉和爵外,还有豆、罐和钵等。湖北黄陂盘龙城和江西清江筑卫城等商代遗址中,也发现有胎质坚硬而细腻的白陶器,其中有罐和钵等。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器的高度发展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遗址与墓葬中,多发现有白陶器皿,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数量最多,并且制作相当精致。常见的白陶器形制有小口短颈、圆肩、深腹、平底罍,小口长颈、鼓腹、圈足壶,小口长颈、鼓腹、平底觯,小口、鼓腹双鼻卣,敞口鼓腹平底盂和敛口、鼓腹、圈足簋等。

到了西周,可能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已经很少发现或根本不见了。

纹 饰 夏代有些白陶鬶的口沿饰锯齿状花边,上有长方形镂孔和鋬对称的乳钉装饰。部分白陶盉除腹部饰弦纹两周外,有的在鋬上还刻划有三角形纹。这时的白陶器一般他说来胎质坚硬细腻,胎壁也较薄。商代早期的白陶爵的鋬上和口部刻划有人字形纹饰,白陶盆器表拍印着绳纹和附加堆纹。中期白陶器的器表多为素面磨光,只有少量饰印绳纹。商代后期的白陶器,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器表多雕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花纹装饰。从有些白陶器的形制和器表的纹饰看,显然是仿制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为珍贵的工艺美术品。商代后期可说是我国白陶器烧制工艺技术发展到了顶峰的时期。

烧成温度 可能在1000℃左右。

陶制技术 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制,以后也逐步地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陶艺是针对西方工业化生产日益发展、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制作的现象而产生的。虽然大工厂生产出来的瓷器比手工陶瓷器更为精细、工整,而且价格更便宜,然而这种整齐划一的产品缺少个性和变化,因为每十件、每二十件的陶瓷器都是一样的,渐渐使人们厌倦,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于是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这时,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这些人成为最早的陶艺家。现代陶艺就此诞生了!
  这一组作品是西方现代陶艺的先驱者英国Lucie Rie和Hans Coper的作品,他们是最早以个人风格进行陶艺创作的西方人之一, Lucie Rie的《高脚瓷碗》(左上),Hans Coper的《沙漏型瓶》(右)和《高脚杯》(左下),使陶瓷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成为一种艺术。

不过,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是独特的,中国人很早就用陶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比如大家熟悉的唐三彩陶源就不是用来日常使用的,而是作为陪葬用的冥器,代表着死者和生者希望在冥间继续享

受的生活方式。这件《唐三彩胡人骑骆驼》(见图l-7)是一件随葬品,反映了当时东西交流的繁盛,湖人(外国人)骑着骆驼来到中国进行贸易。

(图l-8)

花瓶也不一定是用来插花,比如清代的货瓶就是皇帝专门用来赏赐大臣用的(见图l-8);十九世纪末,有一批陶瓷艺术家以盗当纸,用陶瓷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并题诗著名,其创作风格表现出对文人画欣赏趣味的偏好,他们实际上是我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先驱,是现代陶艺的鼻祖。例如王涛《刘海戏赠》瓷板(见图1-9)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借鉴了中国画的笔墨和诗书画一体的特点进行艺术探索,他们的艺术实践比西方现代陶艺早得多。

(图l-9)

  归纳起来,现代陶艺就是在一种反对机械化、表现自我、表现个人的审美趣味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艺术,所以现代陶艺喜欢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即使陶艺作品并不完善,即使它留下了人工的痕迹,都不要紧,这种理念吸引了众多的人参与。
  近几十年来,当现代陶艺的观念在世界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国际上探索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使作品更好地反映创作者的个人意志和思想?在技法上、艺术品位上如何获得突破,提高审美趣味?

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国人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发达国家的陶瓷艺术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了,而且每个国家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美国的陶艺教育非常普及,从中学到大学都有陶艺专业供各个年龄层的人学习,参与人数众多,美国的陶艺作品体现这个民族轻松活泼、色彩斑调的特性,喜爱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故事,直接而且生动。日本的陶瓷艺术是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 11艺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品追求工艺的完美、精致,以及风格的典雅、新奇……
  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其实,陶瓷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吃饭的碗,喝茶的杯,堡汤的项,插花的瓶,存钱的扑满等等,每一个 中国人自小就摸着各种不同风格和样式的陶瓷器长大,在无意识中形成了对陶瓷器的直接观感,虽然日常接触的陶瓷器未必具有艺术品的质量,但不要紧,她为你建立了比较好与坏、精与粗、雅与俗的基础。所以,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没有一种艺术品种像陶瓷器一样深入寻常生活,如果你想看国画,或者油画、版画、雕塑,你必须有一定的际遇,否则必须特地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惟有接触陶瓷器不需要,它就是生活本身。

法国Jean-Francols FOuihouX的获奖作品《大贝壳状容器》,这件作品的造型介于贝壳状容器和线形构造之间,正好“迎合”了国际上崇尚在日用器皿造型的基础上进行雕塑的潮流,它采用的釉色是我国传统的粉青釉,丰厚而莹润,有玉般的质地。

Wayne· Hiyby(美国)《风景大碗》作者不愧为风景大师虽然是在碗壁上彩绘,但却让人觉得有千沟万壑似的。

陶器与瓷器概述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自古以来,专门从事制作陶器和瓷器的手工业称为陶瓷手工业。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反映着大唐盛世的面貌,有很高的艺术性。宋代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由于瓷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生产日益养活但从未间断。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黑瓷在汉代开始出现,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广泛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黑瓷工艺大大提高,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北方的内丘、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并发明白瓷。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元代景德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政府的浮梁瓷局对瓷器工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被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陶艺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
  随着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用火经验的积累,对于火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火与上的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为陶器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陶器,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品以及文化象征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在人类创造发明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当人类第一次发现泥土过火焚烧变成陶器时,人类的文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陶器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新篇章,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纪元。陶瓷总是记载着每个时代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一部陶瓷的发展史,必然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更新的过程,这个家族日益丰富多彩。彩陶、黑陶、白陶、唐三彩、紫砂器、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缤纷的彩绘瓷……这一粒粒陶瓷史上的准康明珠,结成了一串最吴的珠链,陶瓷发展的历史便是串起这条珠键的细线。
  陶器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从它产生之时开始,就和艺术密不可分,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是艺术的创造或模仿。也许,没有一种材料能像陶瓷一样在每一个时代都参与了人类的生活。而在当今的现代生活中没有陶瓷艺术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古老的文明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文化增添了无限的趣味。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陶瓷只能作为一般的日用品看待,无形中就制约了陶瓷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当今陶瓷这一古老的材料与制作工艺重新得到认识、理解与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门类——陶艺。陶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参与了现代人的生活,并协调于时代的审美追求。
  陶艺分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传统陶艺主要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传统陶瓷的材料、工艺制作、成型手段、装饰技艺、烧成效果与艺术效果,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各个不同时代所创造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现代陶艺则是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去更新工艺材料、发挥技艺手法的表现力,去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与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的。现代陶艺在世界各国都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欧洲。美洲、日本等国家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退然不同的作品。因此,现代陶艺使古老的陶瓷材料更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无论科技发达的现在,还是人类起源的远古,火与土对于人类来说始终充满了激动与就力。陶艺是一种集历史、科技、技艺、艺术创造为一体的艺术。对于材料、造型、装饰、色彩、肌理以及制作工艺,陶艺同其他艺术形式有很大差异,正是这些特殊的材料、工艺与烧成,构成了独特的表现语言与表现形式。
  中国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但现代陶艺的起步应当说还比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代陶艺以它独特的特性,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空间,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热衷的一项艺术活动。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陶瓷产区遍布各地,国内许多艺术院校相继成立了陶瓷及相关的专业,陶艺界也出现了一批深具实力的先行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国现代陶艺将会以其独特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爱陶人和作陶人。

泥条盘制方法

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护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连续盘制法

 

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厚度的泥片为底。泥片下最好垫上纸片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转台上。

2.将搓好的泥条盘在泥片的周边,用手指挤压泥条的内侧使其与泥片粘接结实。

3.第二根泥条接前一根连续盘上,泥条外部也用指尖轻压与底片粘接。注意泥条与痛片之间不可以有气泡进入。

 
 

4.顺势向上盘起,转动转盘,用指尖将上一层泥条与下层的内外依次挤压粘劳。

5.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轻捏坯体,调整作品形状。

单环盘制法

 

l.把泥条盘与泥片旋转一周,独立成行,同样指压泥条内侧与泥片粘接。
2.上一层平行盘与下层之上独立层行,指压b层内侧与下层粘接,外部不作处理,保留泥条排列效果。

 

3.每做一层随时调整作品造型。做敞口造型,需将上层泥条盘与下层偏外一点,依次向上盘起;收口则反之。注意变化不能太突然,以免塌落变形。

4.口部回收后用水拍拍平。

  1.用揉好的泥搓成较粗的泥条,因为底部要厚实一些,才能承受上面的造型后面的泥条可以逐渐细下来。   2.将泥条向下压实、压扁,目的是使底部厚实然后将泥条盘旋,而且每层之间要互相压合紧密。   3.压合的方法是,将左手拇指与四指合力压济泥条,使其上下粘连在一起。
  4.当盘到一定的高度就要整理一下造型。左手夹持。按自己的希望右手向外推。   5.如果觉得过大可以用双手向内挤压。   6.作者希望造型逐渐收小,所以泥条盘筑时双手要用力向内持。
  7.再一次整理造型。将底部向外推并逐渐上收。   8.继续盘筑到顶端后。将顶端扭曲成鸟的头部,产生动感。   9.将乌县的一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柔软的躯体;同时使身的头部探向前方这样鸟身就完成了。
  10.压一块泥片将其卷成一端大r一端尖的锥形。   11.斜切去直径大的一端。
  12.先在鸟的颈部挖一个洞。周围涂上泥浆然后将锥形泥条的边翻折,也涂上泥浆,粘贴在洞上。
  13.再挖一个孔。并将锥形泥条的另一端粘贴上。再制作一个这样的圆柱并安嵌在鸟身上,它们象征着鸟的羽冠。   14.大鸟作品完成,刻上姓名。

 

1.拍一个泥片做底。

2.把泥条圈在底片的周边,内外与底片粘牢。

 

3.粘好第一圈后,同样方法继续向上圈起。

4.逐渐加长泥条,使口部外扩。

 

5.盘筑到一定高度,用四只手指在内做支撑;外部用水拍敲击,敲匀坯体厚度,同时修整外形。

6.坯体稍干片刻,将其反扣在轮盘上,修整底部形状。

 

7.继续向上盘起到一定高度收拢口部。

8.用木抽调整上半部造型。

 

9.修整口部。 

10.将一事先做好的细嘴与坯体相连,从瓶体向瓶嘴都拉泥使之粘接牢固,调整并完成坯体造型。

*完成后的作品

在这里,你将欣赏到陶艺大师们是如何运用泥条盘制的方法进行陶艺艺术创作的一些例子,从中你能学到许多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对你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启发呢,赶快看看吧。不过,在进行泥条盘制法创作前,要先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思。最好画一个小草图,当然,如果你对此胸有成竹的话,这步就可以省略掉啦!

1.准备泥条。

2.一根根地叠加,逐渐完整起来。

 

3.有规律地将内壁划出槽线。

4.内壁划槽加固同时边调整形体。

 

5.用火烧的方法蒸发水分。

6.内壁用几根泥条垂直加固。

 

7.进行泥条穿插的方法。

8.这是泥条扭结的方法。

 

9.泥条盘成圆柱体做羊腿或羊头。

10.将泥条连接成为羊的大尾巴。

*完成后的大绵羊

 教学目标:▲ 了解陶艺的基本造型特点和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
       ● 掌握陶艺中泥条盘制的表现方法,培养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 激发美化生活的热情和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学重点:泥条盘制的盘制方法和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泥条盘制的盘制方法
预习指导:
  1、通过互联网了解陶艺的历史和基本造型特点,重点欣赏泥条盘制的作品
  2、预习泥条盘制的搓泥条方法、单环盘制、连续盘制方法和制作实例
作业练习:
  学习并应用泥条盘制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方法一:

 

 

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 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

陶艺造型和一般的捏泥巴不同,最关键的不同是:捏泥巴可以随心所欲,但陶艺在造型之后要放在烈火中经受考验,有时一件造型非常漂亮、独特的陶艺坯体,如果没有按照陶瓷造型的规律制作,很有可能在窑炉里烧炸.坍塌,最后功亏一贵。陶艺造型有时并不是很好掌握,陶艺家们也常为此大伤脑筋。所以陶艺制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造型技巧和经验越多,造型成功的机会就越高。正因为如此,制作陶艺的过程就充满了探险的神秘,而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技法;

保持空心,这是陶艺造型要掌握的第一要素。

因为陶艺作品要在 800——1300度左右高温的窑里进行烧造。在这个过程中,陶土里所含的水分和气体会蒸发出来,如果造型的时候是一块实心泥土或者陶坯的某部分太厚;水分和气体就会难以冲破重重的阻力跑出来.就会渐渐聚集起来,最后像炸弹一样爆开,造成陶瓷器的破裂。所以陶艺在造型的时候要注意让它保持空心。我们看到的花瓶、杯子是空心的,人体雕塑其实也是“腹中空空”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空心的情况下,陶坯的某些部分依然很厚,可以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在它的背面或里面扎一些小洞作为排气孔,给水分和空气提供一个个“出逃”的路径。

质地和造型要平衡,是陶艺造型要掌握的第二要素。

通常陶土、瓷土中所含瘠性物质(即陶.瓷土里颗粒较大的熟料)越多,耐高温的能力较强,能烧造一些造型复杂的陶瓷作品而不变形、坍塌,但是质地会显得比较粗糙。这就是为什么瓷器细腻,而通常的造型相对比较简单的道理,比如碗盘、花瓶、小件人物、动物雕塑等;而陶土颗粒粗大,造型就可以灵活、复杂得多;可以制作大型陶塑作品。所以,您要注意陶土、瓷土的质地和造型之间的平衡,注意这样的平衡有时就像走钢丝一样,需要小心翼翼。

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粘土木工”。
  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滚压法:
 

 

先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丘扁。然后在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和所需泥板厚度等厚的木条,用摊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到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

拍片法:

 

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

2.而后将粘土小心翻转过来。

 

3.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4.泥板成型。

  教学目标:▲ 了解陶艺的基本造型特点和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
       ● 掌握陶艺中泥板成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 激发美化生活的热情和学生的表现欲望
  重点:泥板成型的制板方法和造型特点
  难点:泥板成型的表现方法
预习指导:  1、通过互联网了解陶艺的历史和基本造型特点,重点欣赏泥板成型的作品
  2、预习泥板成型的制板方法和制作实例

作业练习:
  学习并应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你将欣赏到如何运用雕塑挖空的方法进行陶艺艺术创作的例子,从中你能学到许多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对你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启发呢,赶快看看吧。

不过,在进行雕塑挖空法创作前,要先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思。最好画一个小草图,当然,如果你对此胸有成竹的话,这步就可以省略掉啦! 

 

  1.将揉好无气泡的粘土用泥拍打成长方体。   2.按设计用线弓割出大体形状。
  3.拿起坯体,用刮刀从底部挖去多余粘土。
 
  4.仔细雕塑外形。
*完成后的作品

Krasznai是英国的女陶瓷艺术家,她的这系列名为《Arms&Crafts》,将日常的瓶罐加上小手,让器皿变得生动起来,全手工制作,每个售价大约50美元,官方网站:http://www.krasznai.co.uk

你见过这么可爱的陶瓷么 他们小巧可爱又讨喜,让人目不转睛,爱不释手,我想这就是我今天为大家推荐他的原因吧 因为实在是太可爱了!     

在伦敦设计节上展示的Urban Creatures系列产品,是由伦敦设计师Vitamin设计的,这位设计师追求各种各样的创意,从造型到实用性都考虑的十分到位全面,他的作品,包括有侏儒陶工艺品、存钱罐、开瓶器、胡椒瓶等。给人以时尚,涂鸦,快乐的设计存在感





      一组奇怪的超现实主义陶瓷作品,创作者是杰森布里格斯,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名艺术家。 

不错的陶艺设计作品,很详细的制作教程


 

 

貝殼容器 創作流程圖

                                                               (一)發表設計圖

       1、請小朋友發表以貝殼為主題的設計圖稿。

 

(二)搓圓球

    1、切一小塊陶土,約半個手掌大。

                     

 

2、以雙手手掌拍壓成球狀,再不斷反覆拍打、搓揉,直到圓球表面光滑。過程中,可隨時以噴水器噴濕手掌,保持陶土的濕潤度。

 此為作品成形的重點,需注意圓球是否有裂痕。

(A)    

 (B)

C)

(三)挖洞

1、一手輕輕托住泥球,另一手的大拇指找到圓球的中心,其餘四指自然併攏和拇指相對。

   A 

 B

2、大拇指由上往下,將泥球向下壓開洞。

                  

(四)壓捏球身

1、托住泥球的一手做轉動的動作;另一手壓泥球,每轉動一下,就壓一下。拇指離開中心點,以螺旋形的運動軌跡,逐漸向上,進行同樣捏壓轉動的工作。

     A 

  B 

 

2、一面壓捏,一面用手感覺坯體的厚度,直到坯體的底部被壓到約0.5公分的厚度。在逐漸捏薄捏高的過程中,開口會越撐越大,但大小保持在10公分左右即可。

    A 

 B 

   3、先捏出容器尖部與寬部。

    (A) 

 (B)

 

(五)容器修飾

      1、將捏好的容器粗胚倒蓋在氣球(約小朋友的拳頭般大小)上,並搓一泥條繞住氣球底部固定,再進行表面修飾。

         (A)

 (B)

         (C)

   2、輕輕拍打,整理弧度。

                

(六)容器裝飾

      1、使用口徑約1的吸管進行貝殼弧線的刻劃動作,此動作需利用吸管的彈性順著容器的弧度進行刻劃同時以非慣用手在旁輔助。

         (A) 

 (B)

      2、使用手捏的技巧將貝殼的造型修整出來。

          (A) 

 (B)

          (C)

      3、使用食指與拇指捏出百褶裙般的褶。

        (A) 

 (B)

         C)

     4倒蓋在手上,進行內部線條的刻畫與修飾,並完成作品。

       A

 

    

胚完成修飾:

      1)將作品做最後的修飾以達整體的美感。

      (2)將作好的作品放在報紙上,然後放置晾乾架陰乾。

                           

     (A) 

 (B)

     (C)

(五)素燒(800℃,持5℃)

      (A) 

 (B)

      (C)

(六)釉燒(1220-1250

    A

 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陶瓷发展史——陶器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陶瓷
史上最全陶瓷材料解析
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
陶器的发明
陶瓷的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