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围血管病知识(续)

. 常见有哪些周围血管疾病是很急的,需及时诊治谨防残疾或生命危险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疾病中的急症,故较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谨防误诊、漏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残疾或危及生命。

1.下肢急性动脉栓塞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心端大动脉壁脱落后,被血流冲向远侧,停留在下肢直径小于栓子的动脉内,导致肢体的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此病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使病人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绝大多数栓子来源于心脏,约80%的病人伴有心房纤颤。在我国,在各种心脏疾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下肢动脉栓塞的常见原因;随着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增加,冠心病引起的动脉栓塞的比例也日渐增多;心脏瓣膜移植术后及亚急性细菌性必内膜炎也是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可成为动脉栓塞的原因,但较少见;心脏及血管手术、各种有创性血管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普及,使医源性因素也在增加;其它如脂肪、空气及羊水等也可成为栓子。

   栓子嵌于下肢动脉后,被栓塞动脉的血流即部分或完全中断,反射性地引起患肢血管痉挛,由于动脉缺血和动脉痉挛,导致血管壁营养障碍,动脉内膜将发生缺血而出现退行性变,栓塞动脉内继发性血栓形成,加重了组织的缺血。栓塞后4-8小时将导致肢体的坏死。

   肢体的动脉主干栓塞后引起患肢的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的症状。开始疼痛位于动脉栓塞处,以后疼痛平面可略下移并涉及栓塞平面以下的整个肢体。栓塞以下的动脉搏动消失,患肢皮肤苍白,以后变为花斑状,皮肤温度降低。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在栓塞的远端肢体呈袜套形感觉丧失区。其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的平面低于栓塞平面。栓塞一定时间后,患肢可出现麻痹,表现为足下埀,提示已发生坏死。

   有心脏疾病,特别是伴有心房纤颤的病人,出现以上症状诊断并不困难,即可直接手术取栓。但有些不典型的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外伤或动脉的各种手术(包括介入性治疗后),尤其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栓形成,此前多有慢性供血不全的症状。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多普勒超声、或动脉造影等来确诊。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是周围血管疾病的急重症,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者,肢体缺血或坏死后的代谢产物防吸收,除可加重组织坏死外,还可引起全身的中毒反应及代谢紊乱。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诊断确立后,必须迅速处理,处理的早晚关系到患 者肢体的存活与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应是动脉切开取栓术,处理愈早,效果愈好。术后中医辨证治疗以更好恢复肢体功能。

 

2.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数发生在下肢,其中较常发生在各种外科手术后,而以髋关节手术,经腹的妇产科手术和经腹的前列腺手术最多见。其它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还有:妊娠分娩、肥胖、老年、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各种血液凝固异常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肢体突然肿胀,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温度可见较对侧升高。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根据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不同部位。临床上可见如下几种类型

1)小腿肌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但许多病人可无症状,或症状极轻微,常被手术创伤的所掩盖。临床表现有小腿部疼痛或圧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若血栓延及至主干静脉,可产生回流障碍的典型症状,或并发肺栓塞。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少数可单独存在。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

3)髋股静脉血栓形成:髂总、髂外到股总静脉范围内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是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少数原发于髂股静脉。在此类原发性病变中,左侧下肢深静脉发生率较右侧多2-3倍。髂股静脉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主要通道,若发生血栓形成,可迅速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故其实际病期与症状出现时间基本一致。本病发病急骤,数小时内患肢出现浅静脉曲张,股三角区及股收肌管部位有明显圧痛,在股静脉部位可摸到索条状物并有圧痛。继发性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小腿深静脉血栓通过顺行性扩张而形成,因而具有如下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多隐匿,初期症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而实际病期要比症状期长。此外,足靴区皮肤出现营养性障碍、脱屑、色素沉着、甚至溃疡形成等

4)股青肿:临床少见,是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类型。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深、浅静脉,交通支全部阻塞,同时伴有动脉痉挛。患肢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呈青紫色或紫绀,起疱,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有时导致静脉型坏疽。全身症状常不明显。

   常见的致病原因有

1)制动因素:本病多发生于手术后,手术时麻醉使周围静脉扩张,麻醉和手术或术后制动(如石膏固定),卧床使肌肉处于麻痹状态或处于被动松弛状态,都能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易于导致血栓形成。

2)静脉壁损伤:静脉内膜损伤后,可暴露胶原,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凝血活酶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静脉损伤包括:①化学性损伤:经静脉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溶液、抗生素、有机碘溶液和烃化类等抗肿瘤药物等,可导致内膜损伤、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②机械性损伤:静脉挫伤,撕裂伤和骨折碎片创伤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可因损伤股总静脉和髂总静脉,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③感染性损伤: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引起子宫静脉脓毒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导致静脉炎引起。

3)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的原因可见于下列情况:①组织和细胞损伤,如休克、手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其中各种大手术是引起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②药物作用,如雌激素、血小板抗体、大量使用止血药物等;③各种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晚期癌症、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妊娠和脓毒血症等。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先天性因素有:抗凝血酶原缺乏症,C蛋白和S蛋白缺乏症,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

   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特别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单一因素不独立致病。若不能找出致病原因,应考虑存在的先天性因素。静脉血栓形成后主要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

   目前深血栓形成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类方法。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较早的急性期的患者,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手术方式以取栓术为主。但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患肢水肿、疼痛后,较少及时到专科就诊,多贻误了可以手术取栓的时机,应采用非手术治疗。该病属中医下肢水肿范围,根据中医辨证与湿热瘀结,脉络不通有关。治疗时,急性期多以清热利湿,活血通脉为主,在恢复期则重在健脾益气。根据临床表现湿热重,肿胀明显或血瘀者,辨证论治,攻补兼施,祛瘀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病人常见疗效。

   病人应关心自己的腿肿,应及时明确诊断,认真治疗;尤其发现突然水肿,并有疼痛表现时不要贻误病情。当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认真治疗,发病在两周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度,谨防血栓脱落发生危险的肺栓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外科[副高·正高]高级职称考试考前高频考点26-1
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
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2
血管堵了的七个症状
血管堵没堵,看一眼就清楚!6个征兆要记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