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行山五大雄关之一:邢台马岭关古长城,石板古道兵家必争之地

马岭关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的太行山脉,是秦汉以来中国北部边陲的一个重要关隘,乃兵家必争之地,为太行山五大雄关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畿辅通志》卷四十一载:“马岭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势顺险,下有涧沟二十余丈,名曰鬼谷,相传为王诩藏修处,其南六十里为清风岭口,山势高耸,盛夏无暑气,二口皆有关墙,为明时戍守处,与黄榆关相犄角。王诩即相传旷世奇人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著有《鬼谷子》十四篇传世。鬼谷子曾隐居在此,修道授徒。叱咤风云扬名天下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徐福等人,在这里向鬼谷子拜师学艺。

================================

在网上让孩子查阅了邢台太行山古长城的一些资料,孩子很兴奋,很希望能去那里爬山一观古长城的雄姿!自驾之旅本来就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决定。周日,导航定位马岭关,车在蜿蜒的盘山路轰鸣而上,拐过上图中的山口,就能看到不远处的那个隧道了。这条路以前曾经走过,涵洞的那一面,就应该是山西境内了。

在一片开阔地驻车,因为附近有个牧羊人,经打听才知,马岭关口处在太行山的山西与河北交界处,再往前行几公里就能看到马岭关了,但古长城有很多是在邢台山界中。观古长城最佳的爬山地点是在来时路上的那个明水桥的地方。

在此开阔地环顾太行山脉,此处已是重峦叠蟑、绝壁突兀高耸入云,异峰挺拔、地势险要。

开车掉头绕过一段盘山路,就能看到明水桥了。旁边就是一个停车场地,北侧就是一个稀稀落落仅有几户人家的村庄。道路都是新修的,明显可以判断出,这里已经由开发商进入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从这里上山也要收费了。

孩子对村边上的两个石碾子很感兴趣,不住的问我他们的用途。我只好用常识的判断告诉他:“石磨”是用来磨碎谷粒的,就像我们平时吃的小米或玉米糁等;而“石碾子”是碾压各种粮食成更细的粉,经过细箩筛之后食用,就像玉米面‘白面等。

星转斗移,碾子和石磨的时代一去而不复返,而这一刻似乎只有一瞬之间,又好像过去了千百年。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终结注定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只有经过那个时代的人,上了年岁之后,心头时时泛起往昔的场景。

顺在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盘旋上山。

因为暑期的雨季,有不少地方山体塌方。不远处,就是一个新修的庙宇。

走近庙宇左拐,就是一条石板古道了。

马岭关长城建于明嘉靖年间,设在两山之间的谷口处,形成一个独立的关城,两侧是纵贯在谷口的石砌城墙和墩台,古驿道从关城中通过,东门和西门也就成了关城唯一的两个出口。整个关隘呈长方形,布局别致壮观。高大而壮丽的青石门楼,和雄伟庄严的带有垛口的青石围墙,象一条凶猛飞舞的青龙,沿着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向门的两翼翻腾而去,这条雄壮的建筑全长约五华里,形成了自西北至东南一道严密防线。站在高处,环顾周围,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东关门位于长城中段最低处,用规整的青色条石砌筑,现存高度为3.2米,宽4.5米,拱形券门洞高2.13米,平面为“凸”字形。

门洞为拱形,前后都是用青石砌成,工艺相当精湛。门的顶端是哨楼,站在楼上,向东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十华里以内秀美山河的多姿景色。可惜因年长日久,保存不善,关门和围墙大都毁坏。

东门西侧15米有营堡一处,条石垒彻,坐北向南,面宽两间,8米,进深6米,墙厚0.7米。坡式顶,前檐稍高,后檐置瓦,以流雨水,屋内为券顶,高2.8米,东间为明间,西门向南开有窗口,高0.75米,宽0.67米。

东城墙顺山之陡坡边缘而筑,两端与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相接,唯盘绕于崖间的一条小路可以上下。东城墙略呈“S”形,长约800米,毛石砌边,白灰色缝,内填黄土、碎石。墙体底宽3米,残高一般不足1米,保存较好处高达2.5米,外墙亦可见垛口残迹。

马岭关地势险要,东南有重峦叠蟑、千寻绝壁的牛群垴,西北是异峰挺拔、万丈悬崖的白虎山。形成东、南、北三面的天然屏障。关隘设在两山之间的谷口处,只有东门和西门。东门外是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唯盘绕于崖间的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西门外有一条二十米宽的鬼谷沟,在谷的最窄处有一吊桥,桥对岸是数百米高的悬崖,有一小径从悬崖处盘绕而上。山的顶端,又有坚厚的石墙维护,颇有关外之关之感。东、西门里是一小盆地,约有五千平方米。原有官厅营房等,可供一营兵驻扎。现在还可清楚地看到原来的宏伟规模和残垣断壁。整个关呈长方形,布局别致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盘山公路旋转而上。顺南沟朝西走上碎石坡,远处是棋子大小的烽火台,孤立于铜墙铁壁般的悬崖之上。

两座烽火台分别位于北面、南面山峰上,相距约1.5公里,北烽火台三面临悬崖,规整条石砌成,残高4.2米,底部东西宽4.3米,南北长5.3米,南侧面有台阶拾级可上,台阶宽1.4米,长8米;南烽火台坍塌严重,残高已不足1米。由于两座烽火台位于马岭关海拔最高处,登台了望,关门内外尽收眼底,发现敌情,迅速点燃烽火,及时传递情报。

马岭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明代以前就筑有关隘。据《汉书》记载,韩信伐赵代,沿太行山西麓北进,就曾驻军马岭关,指挥汉军作战。在关门顶上,有一通明代残碑,碑额篆书“邢州西山关隘”,碑文中有“明嘉靖……”等字,当于明嘉靖年间刻立,是修筑马岭关长城的记事碑,可见明嘉靖年间曾大规模修建马岭关长城,现存马岭关长城即是此时修筑的。沟涧之上现存单孔石拱桥为清代修建,在一块清代修桥碑上写道:“东连齐鲁,西接秦晋,别无他路可行人通往。”由此可见,马岭关有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明朝时为吊桥,遇有紧急敌情,则拉起吊桥,增强了军事防御力量,

马岭关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理想的军事要塞。据有关资料记载,汉高祖三年,韩信屯兵上党,上书刘邦伐燕赵。刘邦准后,韩信沿太行山北进,用奇兵一举破井烃,消灭了十余万赵代联军。他的统帅部就设在了马岭关。据《邢台县志》记载:“韩信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马岭山脊大峰也。悬崖陡壁,高出云表,为西北诸山之祖。上有台,名曰放箭台。”

唐天佑三年,河东元帅李克用遣其大将李嗣昭领兵数万攻邢州,进兵路线也是和韩信一样,沿和顺、昔阳县东进,企图首先抢占马岭关一带制高点。但邢州守将朱全忠,深知马岭关的战略价值,即令骁将张药,伏兵马岭关一带天险,其结果,李嗣昭还未看到马岭关的影子,先头部队已被张范所歼灭。最后,李嗣昭终因无法突破,大败回返。张鸣利用马岭关之险为保卫邢州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从而也显示了雄关无比威力。

一九三七年初,我红军先头部队沿太行山东进,也曾因首先抢占了马岭关险要,以一个连的兵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田福义部驻扎在明水村装备精良的一个营,建立了宋家庄以西的抗日政权。

9月13日,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在邢台拍摄《长城内外》系列节目,在拍摄马岭关长城时,同行的中国长城学会理事张保田、著名长城专家张保田发现了一块马岭关长城鼎建碑残碑,在摄制组和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县文保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又找到六块同一古碑的残片,经过对照我国最早的记述长城重要关塞的方志书之一《西关志》,恢复了碑的全文。

此次发现的马岭关长城鼎建碑名为《邢州西山关隘建修碑记》,建造于1542年,珍贵之处在于,这通石碑与马岭关修建之时同步建立。专家张保田说:“中国历代长城体量浩大,然而以长篇记事碑全面阐述长城修筑起因、过程、规制等却十分罕见。”专家称,通过解读碑文,失传已久的马岭关长城各关隘匾额得以重现,如马岭关匾额为“邢州外翰”和“马岭重关”;鹤度岭匾额为“鹤度仙踪”;黄榆岭匾额为“黄榆古道”等。

《邢州西山关隘建修碑记》简译

顺德府古称邢州。城西百里的连绵群山就是太行山脉。山峦起伏跌宕,岩壁有如刀削直插天空,峻拔高耸。......1541年(嘉靖辛丑)秋,北方游牧族入侵山西,围困太原,逼近井陉,邢台一带与太原井陉相邻,也感到威胁。游牧族不久就退兵了,虽然边关险要,官兵忠勇可为依靠,然而游牧族贪得无厌,定要防患于未然。统领三关六郡的都御史东阿刘公想到太平光景已久,关隘渐渐畅通,樵夫牧民商人列旅者又开辟出山间小道,游牧族入侵都能利用。于是决定修建关口。协察侍御殷公发文向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一一分派任务。顺德府同知郭从道殚尽竭力,亲历险阻,他的属下分领各地民夫工匠,吃住在荒野工地,建城所用木材,石料等就地取材,所耗费的国库银两仅预算的十分之一、二。各关口的尺度规模,层次品阶高低,郭从道均画图明示。赏勤罚懒,奖罚分明。关隘均筑城堡,城上建楼,设可以启闭的关门。城内建官兵营房。立墩台瞭望敌情,建城墙防止敌兵越度。共建成顺德地方关隘六座,立墙阻塞小口二十二处。关口上均置匾额:马岭关为“邢州外翰”和“马岭重关”:鹤度岭口为“鹤度仙踪”;黄榆岭口是“黄榆古道”;大岭口为“大岭连云”;黄背岩口是“黄背苍岩”;清风岭口为“神开地险”和“圣作风清”。工程竣工,太守(王)朝闻撰文以记其事曰:天堑地险都是天然形成,还要以德治国,才能众志成城。人和和地利都不可偏废。......春秋之际,越国图谋吴国,越王夫差善待国民,从农耕畜牧到婚丧嫁娶都亲身过问,才能举国一鼓作气攻下吴国。以此与诸君共勉,以不负守土一方的责任。大家都要躬身勤政,而没有松懈怠惓的道理。邢州长城工程以马岭关最为险要,工费最大,因而在马岭关立石刻碑,使后续官员有所依据,了解建关的过程,以后缺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以图邢州长城无穷永固。

1251年(蒙哥汗元年),郭守敬治理达活泉河道,从淤泥里挖出被埋多年的小石桥,当时的大诗人元好问专程来邢,写了《邢州新石桥记》一文,并登临马岭关,惊叹于太行山的峻美和马岭关的雄奇,曾赋诗数首。

西岭秋高大陆前,马岭寒影踏遍天。

群峰不断浮云色,绝排长流落日悬。

地险关门衔急峡,山奇削壁挂龙泉。

何人更遇青泥饭,有客空歌白石篇。

沿石板路向西行近二百米,便是西门,所谓西门,已看不出门楼的痕迹,只是一个大豁口,但西边约长五华里的围墙,最高处可达十余米,厚在四米以上。围墙沿鬼谷沟(相传孙膜在此学过艺)南岸,向南随着山势的婉蜒起伏,时出时没地一直延伸到石板房东崖嘴处。出西门数米便是在半山腰开凿的一条约有三米宽的栈道。沿鬼谷沟西去三百余米,便是吊桥(后拆毁,建成了石桥)。桥高七、八米,桥下有一潭,水深莫测,即使在偏枯年份,潭水也无干枯过,是马岭关唯一水源。过桥沿陡峭小路才能上到山顶。从东门到山顶约计三华里,所以这里叫三里坡,是河北与山西交界地。

千年太行古雄关-马岭关

马岭关以其宏伟庄严的雄姿和秀丽奇特的景观,扣击着古今游人的心弦,的确为太行山区不多见的一处历史名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邢台发现明代长城建修碑 已有近500年历史
邢台长城文化
邢台风光1:太行雄关一邢台马岭关
隐藏在太行山里的明长城,绵延山脊数百公里,至今鲜为人知。
雄关漫道今何在?深藏大山无人知!探寻太行山邢台长城五大雄关
(4)八月十六探古关(太行五关之马岭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