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必慎其独

       什么是慎独?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慎于独也”。慎独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重要的一环,在《中庸》和《大学》里都多次提及。

    《大学》中说:“人之视之,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则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强调的是“君子必慎其独也。”

       汉代的名臣杨震去东莱当太守,途经昌邑县,他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当时正好在昌邑当县令。得知恩公路过,王密半夜揣了十斤黄金去拜见杨震,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杨震说:“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不好意思地说:“天黑,我来的时候没人看到的。”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看到!”王密听罢羞愧不已,悻悻地退了出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事情其实都会被察觉,人之视之,就连你的肝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算在隐微之地也能显现出来。君子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所以不能自欺欺人,所以要慎其独也。

       真正的君子是把慎独融进了自己的“骨血”里,慎独就是君子的天性。

     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坐在宫殿里交谈,听到有车轮辚辚的声音,到了宫殿前就停止了,过了宫殿就再次听到了车轮声。卫灵公问夫人:“你知道这是谁吗?”夫人说:“这个人是遽伯玉。”卫灵公问:“你怎么知道的?”夫人说:“我听说礼法规定,过宫门要下车,见路上的车马,都会抚轼(是车前横木上的扶手)而过,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忠臣和孝子不会因为事情昭然才讲信义讲节操,也不因为无人知晓便有堕落之行。蘧伯玉,卫国贤能的大夫,仁义而有智慧,尊敬的侍奉国君。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人不知道,便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是他。”卫灵公派人去看到底是谁,果然是蘧伯玉。

       慎独的人,不会为了沽名钓誉故意在人前做出让人称颂的事,也不会在没有人监督自己的时候做出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

      孟子曾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晚清名臣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这四条,“慎独”是根本,强调能够慎独则自我反省不会感到内疚,可以无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会因为行为不合于心意而不安。内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会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这便是人生自强的首要之道,寻乐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务。

      慎独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慎独: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慎独】
慎独,人生的境界
君子慎独
素材1
君子慎独五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