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不在碑,有口皆碑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开封包公祠。

开封是清官包拯做府尹的地方,当地有一块一丈长的石碑,碑上写满了历任开封府尹的名字。自北宋起,凡是到开封的游人都会参观当年包拯坐堂审案的地方,然后观摩那块刻满名字的石碑。

石碑上有一个凹陷的深坑,包拯两个字已模糊不可辨,其他人的名字却个个清晰可见。原来,游人和敬仰包拯的人站到那块刻满名字的碑前,都会寻找包拯的大名,然后用手指认。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游客触摸过那个写有包拯名字的地方,日积月累,石碑竟然被手指磨出了一个深坑。

开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开封府题名记碑。

偌大一块石碑,那么多的人名,“遭遇”竟然如此不同:包拯的名字模糊不可辨,而其他人的名字却清晰可见。

在这见与不见的背后,恰恰体现了老百姓对历代开封府尹的爱憎程度:清晰可见的名字,被视若无睹,随时光而湮没了;磨灭难辨的名字却早已刻到人的心里,愈发清晰!

这块石碑,其实就是包拯为官做人的最好口碑。包拯一生清正廉洁,执法公正、铁面无私,号称“包青天”,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清官。无论史书记载他嫉恶如仇、仗义执言,还是民间戏曲传唱他三把铡刀,连皇亲国戚都敢铡,无不证明包拯脸黑、心正、人清廉,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官。老百姓敬仰这样的清官,发自内心地爱这样的好官。

斯人已去,他的清誉却长存。这种清誉不仅镌刻在石碑上,而且更深深地刻在老百姓的内心。海可枯石可烂,碑文更容易磨灭,而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清誉,却永垂不朽!

央视纪录片《千年包公》。

与此石碑相映成趣的是,包拯也曾刻石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可见,包拯不但自己清廉正直,还约束后世子孙,不污其清名。任何人,尤其是官员,如果都像包拯这样爱惜名誉,因为爱惜名誉而注意言行、约束克制自己,那么违法犯纪的现象还会如此猖獗么?

做人当做好人,做官也应争做好官。“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誓与“犯赃滥之子孙”不共戴天。今天的仕宦之人该如何面对这块刻着包拯家训的石碑呢?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没有哪个人生来想做坏人,也没有哪一位官员不想在他任内大展宏图,实现伟业,更没有哪个官员不想获得群众的好口碑。

只是有些人宦海沉浮,难以抵御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慢慢沉沦乃至迷失了自己。等到想起赢得好口碑的时候,早已朽木不可雕了。

包公祠大殿“公正廉明”匾额。

中国人向来重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活一辈子,百八十年,相对于漫漫历史,其实也就是弹指一挥,倏忽而过。活着一定要多想想,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是千古骂名,还是永远的尊严,这取决于你活着时候的所作所为。

包拯曾作诗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一句“无贻来者羞”就是包拯为官清正直道的最好写照。事实也证明,后来人都是以他为荣的,那块指碑就是明证。

包公雕像。

一个人的是非成败,只有盖棺才能论定;一名官员的清廉与否,也需要后人来评说。有的人,坏事做尽,其人,千夫所指;有的人,终生为善,其名,被众人的手指摩挲。一恨一爱,尽在百姓的“指”间。

本期编辑:晁星

新媒体制作人员:晁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封府难觅“包拯”二字
这块石碑上记载了183任开封府尹的名字,为何看不到包拯的?
指碑
散文窗 || 《巍巍开封府》——王才干
开封头条
刻有183任开封府尹的石碑,他被'点赞'的指印最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