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宰相算计活宰相的故事

石崇是唐代“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四朝,三度出任宰相,为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 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姚崇第一次出任宰相是在女皇帝武则天执政时期。武皇帝虽然为一介女流,可她不因循守旧、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却是很多帝王难以望其项背。徐敬业起兵反叛时,请“神童”诗人、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代其起草了一篇名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檄文。文中罗列了武则天的诸多罪状,极尽攻击漫骂之能事,写得极其精彩感人。武则天让人大声念给她听,当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禁不住拍案叫绝,责问宰相,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早发现、早重用?

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因替唐高宗起草要废武皇后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诛杀,等她成长到十四岁,因才华诗文出众被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称。

姚崇的起点比上面二人高多了,他是个官二代,父亲姚懿曾经担任过嶲州都督(地方军政一把手)的职务。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姚崇对社会、军事方面的事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人作乱,侵扰河北一带,连续攻陷了数州,各州府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兵部忙得不可开交。

姚崇被调到兵部任夏官郎中(兵部高级官员),在此,姚崇的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再纷繁复杂的事务,经他的手都处理得干净利索,井井有条。深受武则天赏识,立即提拔他为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神功元年(697年),唐军大败突厥和阿拉伯帝国,武则天大赦天下。在一次御前会议中,武则天对朝臣们说:“先前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时,很多朝廷大臣受到牵连,罪名都是谋反,我就纳闷了,怎么有那么多人谋反?这其中有没有刑讯逼供,被冤枉的?于是派人到监狱核查,可那些被审的人都自己认罪了。周、来两人死后,就再听不到有人谋反的事了,这是为什么呢?”

姚崇洞察出武皇帝已经大权在握,再不是当年靠杀人树威的武太后了,她要开始转变形象了。就趁机说道:“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来俊臣一伙罗织罪名,为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人去查问,被派去的人连自身都难保,又哪敢里推翻他们的结论呢?而被问的人如果翻供的话,又怕招来更惨毒的折磨,与其生不如死的苟延残喘,不如早死早解脱。陛下圣明,如今酷吏已除,我以全家性命担保,从今往后朝廷内外将不会再有谋反之人。若是真有人谋反,我甘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

一席话说得武则天心花怒放,顺水推舟地说道:“过去的宰相明哲保身,都不说真话,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了滥用刑罚的君主,只有你说的话,让朕感到欣慰!”不但赏赐姚崇大笔奖金,还让他出任宰相兼相王府长史。

后来,姚崇因得罪了武则天的宠男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被贬为司仆寺卿,调离京城,去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但武则天仍保留姚崇的宰相头衔,临行前,武则天要他推荐一位宰相,姚崇即推荐了张柬之。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联合桓彦范等人,密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交出政权,恢复李唐江山。姚崇刚好此时回到京城,得以参与政变密谋。“神龙政变”成功后,大家都欢天喜地,额手称庆,姚崇也因功被唐中宗赐封为梁县侯,可是他却涕泪横流,伤心痛哭起来。

张柬之对他说:“你要哭也不看个时候,今天是哭的日子吗?恐怕您要大祸临头了,到时让你哭不出来!”

姚崇说:“我在则天皇帝领导下工作很久了,她突然离开岗位,我感到非常难过。我参与你们诛除凶逆的行动,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认了!”

果然,姚崇很快就被贬到亳州当刺史。事实证明,姚崇对武则天怀有深厚感情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此次调离京城,是他预先意识到了危机,以流泪的方式,达到自保的目的。

果然不久后,参与神龙政变的张柬之、崔玄暐、敬晖、袁恕己、桓彦范等人都遭到武三思与韦皇后的陷害不得善终。

唐睿宗官复原职,重返皇帝工作岗位后,姚崇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宰相、兵部尚书。这时,强势的太平公主插手朝政,甚至撇开皇帝自己拍板,她这是在效仿老妈,要当女皇帝的节奏。为防患于未然,姚崇与宋景联名上书,建议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享受荣华富贵,并将掌握兵权的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等诸王外放到地方上当刺史。

糊涂的唐睿宗竟姚崇将上奏的内容如实地告诉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勃然大怒,指责太子李隆基。李隆基惊慌失措之下,为了撇清自己,指控称姚崇等人挑拨皇上兄妹关系,离间皇室,应予惩处。姚崇因此而被贬为申州刺史,后来又频繁调动,先后任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

唐玄宗继位之后,第一个就想到正在同州担任刺史的姚崇,遂于开元元年(713年),趁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视察部队之机,密召姚崇前来见驾。君臣俩进行了一番亲密谈话,唐玄宗邀请姚崇再次出任宰相。姚崇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先提出了十条政治主张,明确表示:皇上若同意我就上任,否则只有违抗君命了。

平心而论,唐玄宗前期还是很有进取精神的,见姚崇的“十条施政纲领”条条针砭时弊,当即欣然接受,可却遭到中书令张说的极力反对。

张说帮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有功,与姚崇有过节,见唐玄宗要用姚崇为相,就想把事情搅黄,先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打小报告,再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唐玄宗不上当,第二天就下旨让姚崇出任宰相兼兵部尚书。

张说未能达到目的,心里开始发虚,为安全起见,竟昏了头的私下找岐王李范当靠山。此举正好给姚崇抓到了把柄。一天,姚崇在退朝后故意落在后面,当唐玄宗询问缘由时,他称腿脚有毛病。

唐玄宗关心地问道:“是不是很痛?”姚崇回答:“陛下,疼痛不在脚上,臣是心里担忧啊!岐王是陛下您的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俩搞在一块,臣是担忧岐王会误入歧途啊!”唐玄宗心里咯噌一下,马上将张说贬为相州刺史,逐出京城。

姚崇用同样的手法,让刘幽求遭到贬黜。刘幽求先前为尚书左丞相,后改任太子少保。新岗位看着风光轻闲,实际上是没权没势的一空职,搁谁心里都不会痛快,免不了私下里发点牢骚。官场上从不缺打小报告的小人,唐玄宗收到举报,检举刘幽求心怀不满,有'怨望语'。

唐玄宗心里更加不痛快,要求有关部门从速查处。姚崇从旁发表意见:“老刘是立过大功的,只是对担任散职一事有点想法,发几句牢骚,这也是人之常情,适当处理一下就算了!”表面上是为刘幽求说情,实际上却坐实了刘幽求有怨气,心怀不满。结果,刘幽求被贬为睦州刺史,在赴任途中郁郁而死。

魏知古为人正直,早年曾得到姚崇推荐提携,后与姚崇并列相位,对他略有轻慢。姚崇便任命魏知古担任吏部尚书,让他到东都洛阳主持考察官员。魏知古知道这是姚崇借机排挤,心中非常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不知深浅的一味请托。被魏知古向唐玄宗告状。唐玄宗选个闲聊的机会假意问姚崇:“卿有几个儿子,才能如何,在哪里任职?”

姚崇官场争斗那根弦时刻绷紧着,皇帝一连串发问,让他马上揣知了对方的心意,答道:“臣有两个不争气的儿子,都在洛阳任职,臣料他们肯定给魏知古增添了不少麻烦。”

唐玄宗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姚崇说:“魏知古还是个小官员时,臣曾悉心培养和提携过他,臣那俩不肖之子肯定借此请托于他。”

唐玄宗由此得出结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就想撤了魏知古的职,姚崇又说了:“是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看人家这水平。唐玄宗平衡再三,还是将魏知古作调离岗位处理。

姚崇凭着过人的智慧,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杠杠的,他曾自信满满地问同僚齐浣:“我这个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跟管仲、晏婴比如何?”

齐浣说:“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贯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呢?”

齐浣回答:“您就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一拍腿,哈哈大笑:“救时之相,好,也实属不易了!”可见他已深得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怪连后世一位伟人都评价他: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古今少见。

唐玄宗在姚崇的辅佐下,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对他自然是恩宠有加。到了开元九年(721年),劳心劳力了一辈子,已经年过古稀的姚崇,眼看就要油尽灯枯了。此时,他开始审视自己并为后人想退路了,自己做了三朝宰相,整过不少人。说不定自己归天之后,有人会跳出来反攻倒算,于家族不利,放眼朝中,脑海里出现一个人的名字——张说。

因为这个时候的张说由于平定突厥人的叛乱有功,已经重新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

于是,姚崇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嘱咐他们:张说对我怨恨很深,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报复你们。此人有个贪财的毛病,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必来吊丧。你们可将我多年积攒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欢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那你们可能会有灭顶之灾,自己想办法避祸吧;如果他看了这些东西,那是你们的告化,你们可将他看到就两眼冒的东西一古脑都给他关过去,一旦他收下,就趁机请他为我撰写碑文。接下来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就保管你们没事了。

官场上的事情很奥妙,尽管掐得你死我活,可一旦对方倒下了,那怕是惺惺作态也得走个过程。张说听说姚崇死后,自然也过来凭吊一番。

一到姚府,张说见到所陈列的珍宝器皿,不仅看了,有些东西还看得特别仔细,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姚崇的儿子暗暗高兴,马上遵照死鬼老爹生前的吩咐,将张说看又看的珍宝器皿全送到他家。张说心里嘀咕了一声:识相,就将东西笑纳了。对方这时很诚恳地请他为死去的爹撰写神道碑文。

撰写碑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俗习,这类文章,无非是写几句溢美之词,把死者赞颂一番。这对张说来说不算个事,他可是高考状元出身,又是当代文学家,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当时的许国公苏颋一起被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为燕国公)。

让张说来赞誉、说姚崇的好话,他是十二万分不愿意,可刚刚收下那些珍宝已经叫下人拿给老婆大人了,要退回去肯定招来一顿臭骂。没办法,那就硬着头皮写吧。

张说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一篇叙述姚崇生平事迹,褒扬姚崇政绩的碑文跃然纸上,据说是当时最好的墓志。姚崇儿子拿着碑文,千恩万谢地回家去了。

几天后,张说冷静下来一想,自己跟姚崇本来是死对头,怎么极尽溢美之词替他歌功颂德?

于是派人到姚家来索取碑文稿本,说文辞不够周密,需要修改。

姚崇的儿子说,哎哟!咋来不早说,现在可不好改了。说着,领来人去看已经刻在石碑上的墓志铭,并告诉来人说,宰相大人把先父写得太好了,我们怕承受不起,特地逞给皇上审阅,请他定夺。皇上称赞说写得很好!

张说听派去的人把情况说了一遍,懊恼万分地感叹: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老子服了,他的才能我这辈子都赶不上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玄宗四大宰相系列之姚崇篇
历任三朝宰相,京城却没房产,家人偏居郊区,自己寄身寺庙!
姚崇传
【历史著名政治家】唐朝--张说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一人低头痛哭,一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读完《旧唐书.姚崇传》,我终于找到了“安史之乱”的源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