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热下寒,不用怕!咱老百姓有验方

我们把上、下焦设想成两个车站,这两个车站互相向对方发车,会有两种原因导致交流失败:一是车站不能发车,二是路途中有堵塞。

一是车站不能发车下焦(车站)肾阳不足(不能正常发车)不能鼓动肾水上升,使得上焦(车站)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会出现上热的症状。同时,下焦(车站)肾也得不到上焦(车站)心火的温煦,会出现下寒的症状。同理,上焦(车站)心阴不足,不能主动向下焦(车站)肾发车,也会造成上热下寒。

二是路途中有堵塞。饮食不当、情绪压力等引起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堵塞了上、下焦(车站)的道路,就会出现热盛于上、寒滞于下的现象。

上热下寒的治疗

1、刘渡舟治疗上热下寒

宋某,男,48岁。患腰以上汗出而心烦,但腰以下无汗而发凉。伴遗精,阴部发冷,阴茎回缩,大便稀溏,每日一次。舌质黯红,脉沉滑。此属阴阳不和,上下水火不相交济,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阴阳水火。

制附子10克(水煎煮)、大黄、黄连、黄芩各6克(沸水泡渍)

上药和汁兑服,二剂。服药后大便每日二三次,但不稀溏,下肢已由凉转温,汗出心烦止,梦遗阴缩消,只有阴部仍然有凉冷的感觉。舌边尖红,脉沉。这是属于火热邪气已清,但阳气尚未遍达周身之象,再投以四逆散原方三剂而愈。

【解说】

本案临床表现寒热错杂,热为真热、寒亦是真寒,临床上辨证治疗均比较困难。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所以用附子泻心汤,专煎附子以温下寒,另渍三黄以清上热,这样一来,寒热之药异其气而生熟之品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使阴阳调和,水火交济,则诸证自愈。

2、乌梅丸

中成药名。

组成

乌梅肉、黄连、黄柏、附子(炙)、干姜、桂枝、细辛、青椒(去目)、人参、当归

功效

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主治

  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3、全真一气汤

熟地(24g,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

制麦门冬(去心,恐寒胃气,拌炒米,炒黄色,去米用9g,肺虚脾弱者少减之)

白术(炒深黄色置地上一宿,出火气,不用土炒,如阴虚而脾不甚虚者,人乳拌透,晒干炒黄,9g,如脾虚甚者,用至12~18g)

牛膝(去芦,由6g加至9g

五味子(由2.4g4.5g

制附子(由3g加至6g余,水煎冲参汤服)

人参(由6g~9g加至12g~15g钱,虚极者30~60g,随症任用,另煎,冲入前药。如肺脉大,元气未虚者,竟用前药,不必冲参汤)

煎服法以上六味,必先煎好,另煎人参,浓汁冲服,则参药虽和,而参力自倍,方能驾驱药力,克成大功。

主治 

常治斑疹阴分焦灼,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上实下虚上热下寒之症,投服即愈。

4、护产汤

出处【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处方】人参、茯苓、附子(制)、白术(蜜炙)、当归、熟地黄、山茱萸、麦冬(去心)、牛膝。

煎服法【用法用量】水煎服。

【功能主治】

产后半月后将至满月,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上假热而下真寒,少阴证3-4日至6-7日,忽然手足倦卧,息高气喘,恶心腹痛者。

5、黄连汤

出处《医学入门》

古代剂量

黄连二钱,干姜、桂枝各一钱,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二分,甘草五分

煎服法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主治

治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者,上热下寒也

6、黄芪益气汤

出处【摘录】《证治宝鉴》卷一

【处方】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五味子、麦门冬、陈皮。

【用法用量】加姜汁、竹沥,水煎服。

【功能主治】补肺。主阳厥气虚,一名热厥,上寒下热

7、加味术桂汤

出处【摘录】《辨证录》卷五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处方】白术30g,肉桂3g,甘草0.3g,人参6g,丁香3g

【用法用量】水煎,加人尿半碗,探冷服之。1剂即安。

【功能主治】格阳不宣,肾经寒邪太盛,上假热而下真寒大小便闭结不通,渴饮凉水,少顷即吐,又饮之又吐,面赤唇焦,粒米不能下胃,饮1杯吐出杯半,脉亦沉伏。

8、调经种子第一神方

【处方】

淡吴萸4.5g(平时腹不痛,兼之火旺者,减去1.5g,体寒腹痛者加1.5g

全当归2-9g,川芎4.5g,杭白芍6g(酒炒)

嫩桂枝(手足常冷兼之麻痹者,用桂尖,否则用桂枝心,火旺者用3g,火衰者用4.5g,冬月或用6g),真阿胶6g(水酒另炖冲)

法半夏6g(体寒痰多者,加1.5g或加3g,痰少而口常干者,减3g,加淡条芩4.5g)

党参4.5g(津液不足,口常干苦,素体火旺者,以洁洋参6g代之)

粉丹皮4.5g(血热者用6g)

拣寸冬12g(常时口干,唇舌红赤者,用15g,并加生地6g),

炙甘草4.5g(胸腹胀满者减去,加4制香附4.5g)

淡生姜(切薄片)4.5g(体寒痰多易呕者,用6g,暑月少减)

【用法用量】

水煎,每于经行时服起,日服1剂,每月3-4剂。服至2-3月,经即对期色正,数月必受孕矣。

【功能主治】妇人上热下寒,心中发热,少腹常痛,经寒久不受胎,经水紫黑稀少,或过期不至,两尺迟涩,两寸关洪大或弦数,或腰腹胀痛,或经行干呕。


9、既济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竹叶石膏汤加熟附子3-1.5g

【功能主治】上热下寒。

10、增减地黄汤

出处《石室秘录》卷一·礼集

古代剂量

附子(一个)熟地(半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麦冬(一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丹皮(三两)山药(四两)肉桂(一两)

煎服法水十余碗,煎四碗。探凉与病患服之,二刻内四碗服尽,立刻安静。

主治

病在上者,乃上焦火热之盛,吐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体冰凉,此上假热而下真寒也。

11、附桂理阴煎

出处【摘录】《白喉全生集》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处方】熟地12g,僵蚕6g,制附片9g,炮姜()4.5g,银花4.5g,当归3g,炙草3g,肉桂2.4g(去粗皮,蒸兑)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功能主治】上假热下真寒证。

12、上热下寒 -刘渡舟

侯某,女,55岁。患上热下寒证,每于进食后约一小时,胃气上逆而泛恶吐酸,胸中憋闷疼痛;同时伴见腹痛肠鸣,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弦。黄连汤主之。

黄连10克、干姜7克、桂枝9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大枣5枚。

服药五剂,寒热之证尽愈。

【解说】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減黄芩加桂枝而成。虽然取意于泻心汤,但立法则与之有别,黄连清胸中之上热,干姜温脾胃之下寒,妙在加桂枝下气降冲,宣通上下,而使气机调顺。

注意事项:

  以上方子里面的“制附子”这味药有大毒,需要先熬一个小时,然后再下入其他的药物,熬四十分钟即可,早晚各服用一次。必须让当地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加减,才更妥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有五张方子帮助调理
上身热下身凉咋办
上焦怕热、下焦怕冷?送你十味中药,清上温下,改善冰火两重天
伤寒论.第173条
三伏天,身体上热下寒,用一个方子,三焦一通,疾病自然除
“上热下寒”为哪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