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听说“地震”她就神情恍惚足不出户

  50岁的刘老师从得知九寨沟地震发生那一刻起便神情恍惚,十多天来足不出户,取消了原定的旅游计划,甚至平时一向健康的她血压猛升,心慌胸闷,时不时自己抹眼泪。老公怕她想不开强行将其送到武东医院精神科,李四冬医生发现刘老师居然是“地震综合征”。

  原来,唐山大地震时刘老师才9岁,那时正住在北京,只记得半夜房子突然强烈摇晃,她被妈妈拖起来光着脚丫往外跑,在迷糊中不停地喊“鞋子,鞋子!”多年后,她在梦中经常会出现上学要迟到了却找不到鞋子的片断。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刘老师带着她的学生志愿者们往灾区送水送药,在帐篷里给孩子们上过课,又亲眼见到了残垣断壁和无数死伤。她忍着不断呕吐的生理反应在灾区坚持了半个月。今年8月,她和朋友计划自驾游九寨沟,到成都后因家里有急事便赶回武汉,朋友去了九寨沟,虽然在地震中有惊无险,但刘老师似乎比朋友的反应还要强烈。

  武东医院精神心理专家李四冬主任说,从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容易凸显出来。遭遇灾难性事件,人们会对生命的脆弱产生无助等负面情绪,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难以入睡、食欲降低等,往往伴随恐惧、焦虑、抑郁,有些则产生敌对、酗酒、吸烟、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

  李四冬说,最需要心理救援5种人群,他们是: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包括灾难事件的幸存者、灾难事件中家属伤亡者、灾难事件中直接参与救灾者、灾难事件中的工作人员(包括新闻工作者、心理救援人员本身)和间接了解灾难事件者等5类人群。

  “年龄越小,受到心理创伤的影响就越大。如果处理不好,这种恐惧和阴影就有可能伴随他们终生。”李医生说,刘老师就是早年的创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我们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在心理应激期,拥抱、肢体接触、倾听等是心理干预最起作用的部分;而对于不善交流的人,则建议他们主动地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士的帮助,其中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拨打心理咨询热线。

  链接

  “应激”是人体在超常刺激状态下,为维持其体内环境的稳定,通过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和植物神经系统,表现出的一种防御反应,反应过度便可引起疾病。在灾难发生后,切莫忽视“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机体应激疾病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和躯体两方面。处理机体应激性疾病应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12地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地震后,语言安慰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汶川十年,为什么不在其中的你也感同身受?
危机干预的CISD团体技术—“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系列培训第52讲
地震过后的心理辅导
科学心理干预化解危机 转自《新闻晚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