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 因村民家中建房 无意中发现了赵匡胤七世孙之墓

常回家看看

2016年5月,浙江台州黄岩,村民老杨房子没建成却挖了人家的祖坟,惊动了省里的专家。

5月3日午后,前礁村的老杨正在家里打地基建房子,就在几个工人一起启地槽的时候,挖到了硬石板,待挖掉石板之后突然微光一闪,老杨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在把土启开一点定睛一瞧,只见几个人“嗷嗷...”一片,竟然是一樽棺材,这可把老杨吓坏了。

过了一会,土又挖开一些,棺材的旁边竟然还有一个墓穴,几个人就不敢再挖了。此时的老杨内心七上八下,莫非是挖到“宝藏”了,以前都是看电视里才有的故事,今天这好事轮到我了?老杨的心情已经无法平静,就赶紧给在外工作的儿子拨了个电话,并向儿子诉说了这一惊心的发现。

被出土的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的棺木

老杨的儿子也是个有知识的人,听闻父亲这一说辞,挂了电话当天下午他就赶回家了。不久,他们就给当地的派出所拨打了电话报案,并说明了发现类似古墓的可能。

《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陆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的所有文物,都归国家所有。”

从及时报案这一举动,说明老杨家人很开明,有着类似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不管里边有没有什么文物,这都是对保护文物做出的巨大贡献,值得学习!

此时的天就要慢慢沉下来了,等派出所现场查看后,就马上通知了黄岩区的博物馆,而黄岩区博物馆又马上向浙江省文物局做了汇报,事不迟疑,省文物局立刻又通知了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从下午施工发现墓葬就停工,一直到了晚上9点钟,就等着省里的专家来鉴定了。老杨一家人的却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盗墓的人不是到处都有,但老杨的心里还是非常担心,毕竟事关重大,害怕有人来搞破坏,于是和派出所的同志商议,事情安排妥当就回去歇息了。

直到第二天下午的三点多,省里的考古专家才姗姗来迟,主要是从杭州到台州的路也不是特别近。来到黄岩的专家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考古专家郑嘉励,他带着一行人赶到现场,首先判断了这是一副南宋的墓葬群,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

“砖式石板墓,男女同穴,典型的南宋墓葬特征,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考古发现,必须要重视保护”,郑嘉励当时这样评价道。

郑嘉励在现场向所里领导和省文物局领导分别做了汇报,并要求地方博物馆加强保护,并请示要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能前来现场协助考古发掘

“放水,放水,放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郑嘉励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原来这是丝绸博物馆的专家在远程指挥。俗话说“湿千年,干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比如两千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里,发现的素纱襌衣就一直浸泡在水里却保存完好。南方的天气潮湿多雨,在棺木里一定有很多水,学名“棺液”,这些棺液若是不及时排出,里边的微生物很快会活跃起来把里边的纺织品食化。

挖掘现场

隔行如隔山,周围的人听完郑嘉励说“放水”后,都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不可理喻,好好的棺木都没有渗水,里边怎么可能有水?郑嘉励说道 “如果明天这口棺木里的文物全部烂成泥巴,我们怎么向丝绸馆的专家交代,我们又怎么能担得了这个责任?”最终,在郑嘉励的强烈要求下,现场的师傅带着一股极不情愿的态度,在棺木的侧下方用电钻开了个孔。果不其然,大家一时都无言垭口,开孔后的棺液汩汩而流,一直流到了第二天早晨。

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细致发掘,古墓里的信息慢慢浮出水面。

确认是双墓穴,男墓齐全完整;女墓似乎被人盗挖过,只剩一块墓志铭。根据墓志铭的内容“赵伯澐之妻李氏之墓”和其他信息,参照《黄岩西桥赵氏族谱》进行了对比,发现里边所描述信息属实吻合,这样基本确认了这位赵伯澐就是北宋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赵伯澐之妻李氏之墓墓志铭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是当时赵伯澐墓葬的风水选择。于1216年,享年62岁与其妻合葬。生前的赵伯云是平江府的县丞,死后追封“通义大夫”,朝廷四品官员。墓葬的形式是“石椁石板墓”,这种棺墓十分考究,算是比较尊贵一级的,外围砌砖,内衬石板,再把棺材放进去,放好后盖石板,然后将石板和砖墙全部密封,可谓固若金汤,连个虫子也爬不进去。

随葬品,出土服饰样式多样,有各式绢、罗、纱、丝绸等制品,包括鞋、袜、衣、裤等多达66件之多。根据这批文物尤其精湛的手艺技术,被冠以“宋服之冠”之名。赵伯澐出任平江府的县丞,这样的地位决定了他应该有一定的家底。

出土的部分衣物图

既然有族谱,那为什么这个棺墓会跑到了老杨家房子的地下?原来,赵伯澐的孩子们后来迁移到了温岭市的大溪乡,时间久了墓地都被附近滑落的泥土掩埋,虽然偶有回来祭拜,却也找不到具体的位置。机缘巧合,直到老杨建房,尘封了800年的赵伯灵夫妻之墓才再次重见天日,而赵氏家族后人也得以再次触及自己的先人。

另外还有两件出土的玉器,一件透明水晶壁,一件“投龙玉璧”,为什么称“壁”,说法应该和蔺相如的“和氏璧”的意思相同吧。两件玉器出土时都在赵伯澐的枕头边,说明是其生前极为喜爱的物品,类似古装剧里香囊或玉佩别在腰间,可能就是同样的意义把。

透明水晶壁

投龙玉璧

据专家的综合评论,这次古墓的挖掘意义重大,出土的丝绸制品,见证了南宋时期丝绸的高端造诣,揭开了中国丝绸之路的冰山一角;而且包含春夏秋冬的几乎全部衣物样式,可以说涵盖了整个南宋时代,因此被冠以“宋服之冠”当之无愧。

赵伯澐墓地

至此,老杨的“惊奇”发现被彻底解开了谜底,原来老杨是挖到了人家的祖坟,如果是刻意为之的那可是要让人家血拼的。作为老杨,房子没建成也够亏的,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又要重头再来,重要的是还要找块合适的地基,万一再挖到别人的祖坟,心里不得不打个鼓。

通过这个事件,我发现族谱的作用真的很大,怪不得有的姓氏,需要大搞活动重修族谱,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就是那个名望贵族的后裔。不知道你的或者听说的家族有没有修过族谱,是不是也有这样显赫的先人背景,欢迎你来现身说法。

根据实际,不知道赵氏家族会不会感谢老杨他们,虽然找到了祖坟,甚至亲手触摸了自己的先人,但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是你家的祖坟被这样重见天日,你会作何感想?欢迎你的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老农翻修旧宅,挖出南宋红棺,专家研究后赶紧让人离开现场
南宋黄岩的陵墓中,出土“谜”一样的玉璧,专家说它不应该出现
考古挖出17块石板,三十年后专家痛哭:我们犯了大错
浙江发现南宋赵匡胤七世孙墓 土丝绸文物堪称“宋服之冠”
考古专家,刚挖到一半大喊:停下,这是我家祖坟!
农民迁祖坟挖到文物,拿给考古专家看,问这是什么?结果追悔莫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