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星河璀璨 道不尽侯官风流
userphoto

2022.11.25 广东

关注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偏处东南一隅的福建侯官诞生了一群引领时代的杰出人物,有“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他们如璀璨群星,照亮了近代中国的天空。

侯官,是怎样的一片土地?为何诞生了这么多的精英群体?又怎么形成如此辉煌的侯官文化?

今天,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长河,跟随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追寻侯官文化的历史源流,在当下,更好地把握侯官文化的精髓、深入践行侯官文化的当代价值……

寻根

历史上的侯官,建置屡有变革,但侯官之称,历经千年,弦歌不辍。曾几何时,侯官成为福州的代名词。

侯官文化以地得名。侯官之地,环山、沃野、派江、吻海,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有着丰富的物产与发达的农渔经济,以及发达的商品经济与海上贸易。北宋诗人龙昌期曾在此留下名句:“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市垂帘。”

侯官文化自昙石山文化遗存起,在多源文化的滋养中,形成层累叠加、兼容并包的气象。

闽越文化性格底色印刻其中。闽越既崇神重祀,又自由奔放;在逐水而居、讨海而生的过程中,闽越先民世代积淀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血性与勇气,印刻出刚健明强、坚韧耐苦的文化品格。

中原文化主流传统于此延展。福建尤其是侯官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在历史的湍流中形成一个平静的港湾,容纳下近千年间北方汉人的三次大批入闽移民。明代著名方志学家黄仲昭感言:“闽虽为东南僻壤,然自唐以来,文献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矣。”

海洋文化地域特质深刻呈现。福建面向台湾海峡,拥有3000多公里的曲折海岸线。早期闽越族就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形成了悠久的对外交流传统。自汉至隋、由唐入清,福州一直位居中国南方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促进了中外融通、面向世界的典型海洋文化形成。

共 塑

侯官植根闽都沃土,以闽越文化为底色,以中原文化为核心,融合海洋文化,兼收山海之包容,并蓄百族之多元,形成了内涵丰富且特色鲜明的侯官文化。

这一文化,在精神层面凝结成以近现代侯官人士群体为代表的特定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

蕴含“爱国兴邦”的家国情怀。侯官文化正是对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发扬。谪戍伊犁前,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抒怀明志;维新变法中,严复以“吾辈一身无足惜,如吾子孙与四百兆之人种何”笔醒山河;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张亨嘉以“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这一北大最短就职演说寄语学子……

彰显“追求真理”的实践品质。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提出“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沈葆桢坚信船政局的创始之意“重在学”,倡导“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严复先后译著《天演论》《原富》等八部西方学术名作,以进化论启蒙世人。侯官人物心怀济世救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力促实现“吾奋吾力,合群图强”的社会理想。

传承“严谨治学”的书院精神。宋时,侯官古灵、拙斋、三山书院,为八闽大地首批书院;在朱熹推动下,南宋福建书院大批涌现,大力提升了福建教育的水准。近代侯官名人林则徐、陈宝琛、陈衍、张亨嘉等求学于鳌峰、正谊等福州四大书院。其严谨治学精神通过为官主政一方、办学浸润一代、为文传诵一时的方式散播传布。

投射“首倡变革”的创新精神。侯官人物直面时代危机,倡导变革、振衰除弊。林则徐从政近40年,历官14省,“无一事不尽心,故无一事无良法”;沈葆桢制造兵船、开办学堂、建设海军,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并开启台湾近代化进程;严复振臂疾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翻译家、教育家的身份介入社会改革。

育 人

今天,回望侯官先贤,接续侯官文化,以跨越时空、震荡当下的侯官文化引力波,激发出昂扬向上的现代声响。

善用物质遗存深化实践育人。侯官之地拥有自古以来的书院遗存、学堂旧地和众多名人故居,林则徐出生于侯官左营司巷,严复成长于侯官阳岐乡,而三坊七巷中,沈葆桢故居、严复故居、林觉民故居林立其中;当下则有汇集13所高校、文史理工农医各类学科的福州地区大学城,有连接海峡两岸、成为国家东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福州高新区,定位“东南硅谷、山水智城”的中国东南(福建)科技城加速推进。它们都是教育领域侯官文化的“可视化”名片,需要保护好并充分利用。

明晰制度精华促进组织创新。侯官之地宋时书院兴盛,教学目标注重人格涵养,教学内容注重学业探究,教学方式质疑问难、灵活多样;明清面向基础教育的社学、义学逐步建立,坚守公益、覆盖孤寒子弟;清末福建船政学堂开启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弘扬侯官文化,即是需要系统梳辨各类颇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将其创造性纳入今日教育组织中。

聚焦精神内核浸润价值引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正需要新时代青年弘扬侯官志士“爱国兴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首倡变革”的伟大抱负与实践品格。福州地区大学城毗邻古侯官所在地,当以侯官文化为主题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造就更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民族英雄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是清嘉庆侯官岁贡生。青少年时代的林则徐,受到林宾日的教诲和影响,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正派刚直的性格。在他出仕为官之后,更是有着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刚毅正直的德操,以及浓郁的家国情怀。

林则徐从政近四十年,历官十四省,从翰林编修到地方大员,或位居要职或身处逆境,“无一事不尽心,故无一事无良法”。面对河患、灾荒、烟毒等自然灾害与社会积弊,他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改良农具、救灾办赈、厉行禁烟、加强海防。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至二十五日,专职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决心。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迅速学习西方人文地理和军事技术,设立译馆,翻译西文报纸和西方贸易法规,绘制外国地图,主持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开眼看世界”,提出“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里程碑式的巨人”

严复,这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他一生“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一八六六年十二月,严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并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他在五年时间里系统学习了英文、代数、几何、天文学、航海术等几十门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一八七七年,二十三岁的严复作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前往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他游历欧洲各国,并广泛考察英国社会。在欧洲的学习经历,让严复开始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国强军之路。

两年后,严复学成归国,先后任教于福建船政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上海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安徽高等学堂。一九○二年至一九○四年,严复受聘为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一九一二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同年五月由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改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从一八九八年开始,严复先后译介出版《天演论》等八部西学经典,为国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中国船政之父”

作为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持福建船政筹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并力持船政“重在学”,创办船政前后学堂,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科技基础,为国家与民族培养出叱咤世纪风云的一批精英……

一八六九年六月十日,在沈葆桢的主持经营下,福建船政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军舰——“万年清”号完工。它的建造,标志着中国近代海防工业起步。

一八七四年六月,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奉命巡台,督办台湾军务,巩固台湾海防。他倡导开发台湾,着手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开办学堂,并开发台湾东部山区,废除渡台禁令,鼓励开垦。他的到来,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因而他也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科教名家

承接侯官文脉,现代涌现出“侯氏制碱法”创始人、化学工业奠基者侯德榜;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二十八岁就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的陈岱孙;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中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庄巧生等科教名家。

心怀家国以诗言志

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则徐从西安启程赴伊犁,临行前,将诗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留别家人。诗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到达伊犁后,林则徐不顾自己年近花甲、体弱多病,仍奔波于勘垦一线。他带领民众修建水渠,成功将喀什河水引入阿齐乌苏大渠,解决了当地种植的缺水问题。这条被当地人称作“林公渠”的水渠,至今仍发挥着引水灌溉的作用,造福当地百姓。

在林则徐的倡导下,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地开浚了一批新型坎儿井,使自古以干旱闻名的火洲赤地逐渐变成了沃壤绿洲,百姓把林则徐改进推广的坎儿井称为“林公井”。

林则徐在新疆度过了三年时光,他抱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怀,为新疆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边防巩固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近代海军摇篮

一八六六年,福建船政学堂在马尾创立,它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船政学堂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采取入学招考、借才异域、严格管理、师夷长技、学用结合的新式教育模式,别于科举之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在四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启蒙思想家严复,外交家罗丰禄、陈季同,造船专家魏翰、郑清濂,矿务专家林庆升、林日章,轮机专家陈兆翱、杨廉臣,海军将领萨镇冰、邓世昌等一系列杰出人才,铸造近代海军骨干,培育大批科技英才……从船政学堂走出的五百一十名学子中,许许多多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如雷贯耳。

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认定、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第一个被确立的考古学文化。据专家推断,昙石山遗址距今约五千至四千三百年。

文脉兴盛

福州地区大学城汇集十三所高校,集合文史理工农医各类学科;依托大学城,定位“东南硅谷、山水智城”的中国东南(福建)科技城正加速推进……

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的前身“正谊书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创立。正谊二字取汉儒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语义。

正谊书院首任山长是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状元林鸿年,他在书院主讲十九年,造就了许多人才,如叶大焯、陈宝琛、林纾、陈衍、吴增祺等杰出人士都曾在书院内就读。正谊书院对晚清文学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千年侯官

闽侯上街侯官村,一千多年前曾是侯官县的县治所在地。侯官渡口不远处的镇国宝塔,正是昔日侯官繁华的象征。

承接悠久的历史底蕴,侯官村赢得了“千年古村”的美誉。通过打造“夜泊侯官”品牌,侯官村现在持续挖掘各类文旅资源,逐步成为闽江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有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之三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之七巷。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被称为“明清古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这里云集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名人故居,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

鳌峰书院

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办了鳌峰书院,为清代省城福州四大书院之首,堪称“东南第一学府”。书院当时每年约招收三百人,而每次报考人数往往多达五六千名,可见竞争激烈。

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在福建甚至中国历史上都十分著名的人物,如林则徐、梁章钜、陈化成、蔡世远、蓝鼎元、张际亮等。

策划:陈煜晃 李艳 郭金铭 制图:陈静 林蕙钧 陈羽晶 黄彦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侯官新学”起例
三坊七巷,志气骨气贯长虹
探索·发现《三坊七巷》严复与朗官巷
漫游细品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一一三坊七巷
盛产学霸!福州这些书院全国闻名
辜鸿铭、林语堂、严复、林纾……这些翻译大佬,竟都来自一个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