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愈与大颠禅师的故事
userphoto

2022.12.10 广东

关注

韩愈与大颠禅师,这二个在信仰上完全不相同的人,却在学说交流中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情谊,成为千古佳话。

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唐宪宗贬到边远之地的潮州这里来做刺史。

可见,韩愈本是不信佛的,然后,耐人寻味的是,韩愈在潮州前后仅八个月时间,却与潮州名刹灵山寺高僧大颠和尚结下了莫逆之交,这是一代名儒与一代高僧的交往,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说,皆因大颠“颇聪明,讲道理”,与之交谈非常投机,而“非崇信其法”。

传说当时韩愈刺潮后,他便听说潮阳灵山寺有一位得道高僧大颠,精通佛学、文学,于是就修书一封派人送去,邀请大颠来府衙做客,请了多次,大颠才应诺前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会见后,两人谈论佛学,虽观点不同,但话语投机,谁也说服不了谁;谈论文学时,二人却观点一致。《潮阳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谈论十数日,甚为投契”。此后,两人常常书来信往,深入交流佛学、文学。至今,灵山寺仍可见韩愈致大颠禅师信函的手迹石刻。

这是历史上一段颇为微妙的儒释交往的故事,他们的深厚友谊一千多年来被传为佳话。

韩愈与大颠禅师

民间传说,韩愈与大颠禅师初遇时,颇具传奇色彩,而他们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浓缩在修建叩齿庵和修建留衣亭的动人故事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韩愈为大颠修建叩齿庵

古时候的潮州,地处偏僻的南蛮荒地,离京都遥远。为了治理好这个地方,韩愈刚上任,就亲自带领属下走出府衙到各处巡察民情。正当他们走出南城门时,忽然看见一个和尚站立在百姓中间,久久地向韩愈观望。

韩愈见这个和尚秃头青面,粗眉大眼,两颗门牙突出嘴外,相貌极其难看又很凶恶。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佛骨过份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 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便对跟随在身旁的赵德说:“此僧一定不善,你看他那两颗大牙……”赵德知道这位韩刺史是“反佛”的,就只微微笑了笑,没有吭声。

等到巡察完回府,韩愈在书房刚刚坐定,就有差役匆匆忙忙跑来,呈上一个小包,告诉他,这是一个叫大颠的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不由“啊”了一声,原来是两颗带血的牙齿,正好和那和尚的两颗门牙一模一样。他望着这两颗带血的牙齿沉思良久,越想越觉得蹊跷,急忙叫来赵德询问。

(这赵德是个有学问的人,韩愈一到潮州,就请赵德进府衙帮他料理州事。赵德呢,因久慕韩愈大名,见韩愈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便拜韩愈为师。)

赵德来到书房,韩愈让他看过牙齿,便问道:“这大颠为人如何?”赵德说:“韩大人,此僧与您是同乡,他俗姓陈,名宝通,祖籍是河南颖川,自幼出家,专攻佛学,曾云游天下大山,拜访各寺僧师。早些年他在潮阳县的白牛岩、莲花乌岩辟庵修行,现又在县西幽岭脚下创建了一座灵山寺院。这个和尚与其他僧人不同,他不爱繁华胜地,只爱独处僻壤,深居简出;不爱轻易化缘,只爱躬耕田亩,自食其力。他所到之处,都能为百姓排忧解难,不取报酬。他实实在在是一个极有修养的僧人呀!”韩愈又问:“他送来两颗牙齿,这是何意?”赵德沉思片刻,说:“此僧生性耿直。我想,他久慕大人之名,定然十分敬佩。今日大人的城南之语,大概是传入他耳,气愤之下,才……”

韩愈点了点头,暗想,这个和尚果然不凡。如今皇上崇佛,天下僧人多奔闹市,被人当作神敬。而他却能在这偏远的南海之滨,深藏山林,自修自炼,不攀富贵,为民效力,实在令人钦佩。看来佛门中也有高雅之人啊!想到这里,他自责道:“我一时以貌看人,铸成大错了!”随即亲自修书一封,命赵德去请大颠和尚来府内做客。

谁知韩愈三次相请,大颠三次让人传话说出游去了。韩愈吃了三次闭门羹,他又让赵德找到当时的潮阳县令史虚已,说明情由,想让他窥探大颠和尚的踪迹,以便自己能与大颠会面。史县令对赵德说:“大颠深居简出,出游未必是真。刺史大人若真要见此人,还是请他亲自到灵山寺去吧。”

赵德将此话告知韩愈,韩愈听后对大颠更加钦佩,当即挥笔写下“叩齿庵”三个大字,并命人在潮州城南为大颠修建一座庵,命名为“叩齿庵”,以次来纪念这件事。一个月后,韩愈专程到潮阳灵山寺登门拜访大颠和尚。

这时大颠和尚头戴五佛禅帽,身披千佛袈裟,将韩愈接入寺内。入座后,韩愈遂向大颠承认失语之错。大颠也立刻向韩愈道三次回避之歉。从此,二人便相识相交起来。

(2)大颠为韩愈修建留衣亭

韩愈自从去灵山寺会见大颠禅师以后,二人便经常联络,就好像是多年深交的老朋友似的。韩愈每次南巡的时候,都要到灵山寺看望大颠,大颠每次北游的时候,也都要到潮州府去看望韩愈。每每相见,相谈甚欢,相交甚好。

每当相见时,二人在一起谈经论道,评说世俗。大颠禅师也不乏从中对韩愈进行感化,使之前对佛教不友善的韩愈,一改过去的态度,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能够给予客观的评断,这从他后来赠送给大颠禅师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着南荒;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

韩愈饱读儒书,刺潮期间对佛学有所研究;大颠精通佛经,对儒学亦有涉猎。二人倾谈己见,对佛、儒两家学说的变革与发展都做出了贡献。这两个在信仰上完全不相同的人,却在学说交流中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情谊。

韩愈刺潮八个月后,唐宪宗皇帝又把他调到袁州去任刺史。离开潮州的时候,韩愈特意去灵山寺与大颠道别。临别时,大颠把韩愈送到了灵山寺山脚下,二人依依不舍,韩愈将身上穿的官袍脱下,双手捧着,赠送给大颠禅师。

韩愈走后,大颠禅师为了纪念他们的友情,便在韩愈留衣处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留衣亭”。

韩愈与大颠禅师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潮汕地区传颂着。而这“一庵一亭”,正是他们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汕| 潮汕地区的三大古刹
韩愈:从排佛到向佛的转变
许申灵山寺碑记信息解析
从排佛到向佛转变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应机随照泠泠自用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今天...
大颠禅师与韩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