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夏战争第三战 定川寨之战

作者:近卫军

自元昊1040年大举攻宋以来,尽管宋军一败再败,将士死难无数,但是镇戎军等诸多堡寨仍然屹立不倒,顽强抵御着敌人的进攻。元昊在好水川与三川口之战后气焰日盛,不断调兵遣将,入寇钞略,宋军由于机动兵力的损失,只能被迫采取守势。

这里简要介绍下西夏军队的构成,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思考西夏军队所采用的战术。西夏军队骑兵以铁鹞子与班直战力最强,步兵中衡山羌组成的歩跋子与擒生军最负盛名,撞令郎则担负冲击敌阵,破坏队形的任务。除了上述正规军外,还有大量临战征召的民兵,这些人自备武器,数量众多,但战斗力较差。根据《东都事略》记载,西夏兵员元昊时总数为十五万八千五百人,不过根据元昊时期对宋作战来看,西夏兵力绝不只有十五万。《宋史》中记载西夏总兵力为五十万人,这一数字可能是加上全国的守备兵力与机动兵力推断的,比较接近实际。

元昊期间对宋作战,动辄十万人大军,但实际战斗力较差就是西夏军队构成的直接反映,往往要以五到六倍于宋军的数目才能将其围而歼之。参战人数众多,后勤压力必然巨大,为了解决粮草问题,西夏军队进攻之前会在临边重镇储备粮草。但是西夏军队一旦深入宋境,除了就地补给之外几乎别无它法。同时,对于总人口不过两百万的西夏来说,征调如此众多的人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综上所述,由于后勤与国内经济的掣肘,西夏军队很难长期与宋军作战,元昊也深知这一点。因此每次作战很少顿兵坚城下,歼灭宋军之后一旦援军抵达往往会选择撤退,择机再战。这与韩琦对西夏军队的判断大体一致,其精锐不过数万人,针对西夏军队比较好的战术是先诱敌深入,使敌顿兵坚城下,待粮草耗尽班师之时再以机动兵力阻截。

宋军在陕西驻军有二十万人,但是需要防守各处堡寨,机动兵力只有数万人。驻扎在边境的宋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此前的一系列战斗中即使身处绝境也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是宋军的缺点也很明显,机动性差且指挥受制于文官,武将受朝廷节制,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北宋军制,分禁军,厢军与乡兵、藩兵。在北宋初年,河北禁军战斗力最强,但在宋辽战争中一败再败,在高粱河、君子馆与岐沟关蒙受了惨重损失以致精锐尽丧。陕西诸路宋军则在经年累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战斗力冠绝全国,成为鼎鼎大名的西军,甚至连陕西的乡兵都颇有战斗力。在宋夏边境上,还有藩兵的存在,他们是投靠宋军的少数民族,战斗力也较为强悍。根据《宋朝兵制初探》相关资料,在秦凤路便有藩兵11527人,在陕西诸路的藩兵也有数万人,还有不少人在正规军中。与此同时,陕西诸路还有大量弓手,按照宋初编制,一万户以上县配弓手五十人,这些在必要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陕西宋军的地位在元昊骑兵后兵力也得到了扩充,《宋史》中也有相应记载:“康定初,赵元昊反,西边用兵,诏募神捷兵,易名万胜,为营二十。所募多市井选心耎,不足以备战守。是时禁兵多戍陕西,并边土兵虽不及等,然骁勇善战。京师所遣戍者,虽称魁头,大率不能辛苦,而摧锋陷阵非其所长。又北兵戍及川峡、荆湘、岭峤间,多不便习水土,故议者欲益募土兵为就粮。于是增置陕西蕃落、保捷、定功,河北云翼、有马劲勇,陕西、河北振武,河北、京东武卫,陕西、京西壮勇,延州青涧,登州澄海弩手,京畿近郡亦增募龙骑、广勇、广捷、虎翼、步斗、步武,复升河北招收、无敌、厅子马,陕西制胜,并州克戎、骑射,麟州飞骑,府州威远,秦州建威,庆州有马安塞,保州威边,安肃军忠锐,岚、府州建安,登州平海,皆为禁兵,增内外马步凡数百营。又京东西、河北、河东、江、淮、荆湖、两浙、福建路各募宣毅,大州二营,小州一营,凡二百八十八。岢岚军别置床子弩炮手。时吏以所募多寡为赏罚格,诸军子弟悉听隶籍,禁军阙额多选本城补填,故庆历中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视国初为最多。西师既罢,上患兵冗,帑庾不能给,乃诏省兵数万人。”

不过宋军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体制方面问题重重。一是更戍法,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二是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导致指挥不畅。

针对宋军兵力部署的情况,西夏国师张元向元昊献策。出于对付西夏的目的,宋军精锐多集结在陕西诸路边境,而关中地区守备空虚。如果在派军牵制边境宋军的同时出一路奇兵便可乘机攻克长安,占领关中平原。这一计划听上去虽险,但可行性并不低。因为宋军兵力部署一直遵循前重后轻的原则,即在边境地区大量部署,内陆只有少量兵力,即使是少部分悍匪,也能在内陆大杀四方。比如历史上的宋江,仅仅三十六人就可以造成巨大破坏,更不消说西夏的正规军了(《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1042年9月下旬,元昊调集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举入侵。其中一路从天都山出发,沿得胜寨朝笼干城进发,吸引牵制边境宋军,另一路则出奇兵,欲经定川寨与镇戎军攻击渭州。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葛怀敏是名将葛霸之子,靠着父亲的荫补为官,还曾经担任过莱州团练使,发兵剿灭土匪有功。但是,葛怀敏从未上过战场,更没有与西夏的任何作战经验,范仲淹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人滑懦不知兵。擅长做官的人也许在太平盛世之时能步步高升,但真正的战场上容不得溜须拍马与投机取巧。

等到葛怀敏抵达瓦亭寨,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已经在瓦亭寨北部的五谷口扎下营寨。按照王沿的部署,宋军应该在瓦亭寨背城为营,向敌示弱,寻机歼敌。葛怀敏极有可能出于立功心切,在看到其他诸路宋军抵达后便违抗了这一命令,大军还未补给完毕便匆忙开拔。宋军其他几部的指挥官分别为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和两路都巡检李良臣等人,其中只有赵珣作为武官有一定经验,曹英是文官,而李良臣在平时只负责维持治安和捕盗等任务。

九月二十日,宋军各路人马抵达镇戎军西南部,距离夏军较近,葛怀敏听从赵政意见于傍晚抵达养马城。宋军在到达后得知元昊移军新壕外,于是众将商议于次日黎明前往袭击。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首先是袭击需要突然性,世界军事史上偷袭一般以夜袭为主,在黎明袭击非常少见。其次,在之前的好水川与三川口之战中,西夏军对宋军行军路线和安排了如指掌,葛怀敏的一举一动都很难逃过元昊的耳目。

这时,只有泾原路都监赵珣分析认为夏军远来,且出动人数众多,其军事行动必受制于后勤补给。因此,他建议葛怀敏在马拦城附近布设障碍,阻绝敌人归路,大军固守镇戎军,等到元昊因为粮草问题退兵时再进行攻击。赵珣的分析一针见血,元昊日后退兵也确实是因为粮草将尽,然而葛怀敏贪功心切拒绝了这一建议,并且昏招迭出,命令大军分四路前往定川寨。本来宋军有数万人之众,即使遭遇元昊主力伏击敌人也很难将其歼灭,但是葛怀敏分兵之后最多的一路也不过万人,极其容易被分割歼灭。

九月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不过元昊的目标并不在这一支偏军上,直接挥师进攻葛怀敏率领的主力宋军。葛怀敏、赵珣、曹英、叶芝春等人在发现敌情后迅速,退守定川寨。很快,夏军的其他部队分别截断葛怀敏部的粮道与退路,重重包围定川寨。

葛怀敏为了夺取战场主动权,曾率军列阵于寨前,准备同元昊作战。夏军首先击败了在河西的刘贺一部,集结之后反复冲击葛怀敏部。前面几篇文章已经见过多次,宋军的战斗力其实非常强悍,这次也不例外,宋军主力在被包围后经反复冲击仍岿然不动。奈何突然狂风突起,四处飞沙弥漫,葛怀敏部大惊,阵型混乱后人人恐惧,溃败入城,多亏赵珣带领刀斧手在门桥奋力阻击才击退夏军。

遭此挫败,葛怀敏在观察敌情后改变了计划,决定突围走镇戎军,其他将领纷纷表示同意。久经战阵的赵珣发现其中有诈,提出若撤向镇戎军则必中元昊下怀,不如出其不意,迂回笼竿城,这次葛怀敏依旧没有听取意见,一意孤行撤往镇戎军。

二十二日黎明,葛怀敏部列阵出城,向东撤往镇戎军,往东南方向行进二里后遇到夏军主力。元昊麾下骑兵从四面八方冲击宋军,又断其归路,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战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只有殿后的宋军撤退回了定川寨,并迂回笼竿城才得以保存。

元昊在消灭葛怀敏部后趁机南下,接连攻破数个堡寨,兵峰直抵渭州,由于其他宋军前往支援和粮草不继大掠而还,定川寨之战以宋军惨败结束。

纵观整个战役,宋军对元昊入境非常重视,一改之前的轻敌大意,从各路调集数万重兵与之作战。指挥层面也不乏有识之士,王沿提出的计划可行性不低,而且即使设伏不成,凭城固守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赵珣更是多次提出得当可行的意见,可惜的是作为统帅的葛怀敏把这些都当成了耳旁风,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失败,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引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元的报复有来由
西北烽烟连年起:西夏与北宋的三大战役7--军事频道-中华网-中国最大职业人士门户
定川寨: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大宋从此成为了夏辽眼中的肥羊
北宋讨夏(西夏)赵元昊之战,范仲淹识破其阴谋,勒兵不追
【史海钩沉】仁者误国(五)——定川寨之战
好水川之战,西夏明明大获全胜,为什么还要与宋朝议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