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杞国:延绵国祚达1500多年之久,几经迁徙,灭亡于楚
userphoto

2023.02.27 广东

关注

要不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怕是许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杞国,

杞国,是夏殷一个古老的小国,

它历经商灭夏、周灭商政权交替,又经西周、春秋,一直存活到战国时期,

延绵国祚达1500多年之久。

杞国的国君姓姒,是大禹后裔。

殷商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作为地名的“杞”字及称“杞侯”的,

武丁也曾娶一位杞国的女子,由此可见,杞国是商王朝诸侯国之一。

尽管太史公在《陈杞世家》提到了杞国,可他说“杞国微小,它的事迹不值得记载”,

因此,有关杞国的史料记载着实不多,只有二百七十多字。

太史公说,杞国在殷商时期“或封或绝”,

根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灭夏后,夏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被迁到杞国,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

周初,武王找到夏禹之后东楼公封之于杞(山东),可知东楼公是西周时期杞国的第一位国君。

东楼公和西楼公,是父子关系吗?

东楼公之后,杞国的国君为其子西楼公,之后是题公,之后周厉王时期是谋娶公,按着父传子世袭。

不过这里有一点比较匪夷所思,

为什么杞国的前两任国君被称为东楼、西楼?

与牟娄这个地名有关,

据《左传》记载,鲁隐公四年的时候,莒人攻打杞国夺取了牟娄,

可知“牟娄”当是杞国的一个地方,楼即是娄的别写。

另一点奇怪的是,

按照太史公的说法,从周初东楼公到周厉王时期的谋娶公,这200多年的时间里杞国只经历了四代国君,

反观周朝却经历了十位周王,由此来看这期间杞国的世系当有所缺漏,

从“东楼公生西楼公”这一记载来看,父亲生活在娄东,儿子却突然跑到娄西很不合理,

应当是这两位国君之间的世系不可考证了,或许东楼公和西楼公不是父子关系,而是杞国的两个分支,

据《诸城县志》说,牟和娄是两个地方,县的西南有牟山,地名“牟乡”;同时另有“娄乡”。

想来,这应当与东楼和西楼有关。

杞国数次“迁国”

关于杞国的历史,《左传》还有零星一点关于春秋早期它的数次“迁国”的记载:

第一次迁国发生在鲁桓公六年(前706年),淳于公亡国,杞似并之,迁都淳于。

这里的“淳于”也是殷周之际一个古老的姜姓小国,这是说疑似姒姓杞国灭掉了淳于,占领了其地并迁都到了那里,

可见这时的杞国要比周围小国强盛,所以它把邻近不同氏族的淳于灭掉了


第二次迁国发生在鲁僖公十四年(前646年),杞国又迁到了缘陵(今山东昌乐县),原因是“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

这里的“诸侯”指谁?

左传也没说,

不过从当时的各种历史事件来看,发生在鲁僖公十三年一件事或许与杞国迁国有关,即“淮夷病杞”,杞国因为遭到淮夷(徐莒等国)的侵扰被迫迁国,

但是淮夷离杞国并不近,胳膊怎么能够伸这么长,

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笔误,应当是潍水流域的潍夷,而不是淮夷。

第三次迁国发生在一百零二年后的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晋人城杞之淳于,又迁都于淳于。

杞国,实际是在晋、齐、宋、卫、郑、曹人、莒人、滕人、薜人、小邾人等国的帮助下自河南迁回山东故地。

这个时期齐国的霸业已衰,霸主国为晋国,

晋国与杞国有联姻,

史料记载晋平公的母亲,就是杞国公主,

应当是杞国在故地无法立足,或者遭到外敌入侵,

齐霸衰落后,杞国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后,想要得到晋国更多庇护,

于是请求晋国帮它迁国,

晋国遂以霸主国的身份,召集齐宋等国,共同帮助杞国在淳于重新建国。

灭亡于楚

杞国几经迁徙,国势渐衰,到了春秋后期其国内多次出现内乱,

杞悼公去世后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杞国就更替了5位国君:

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去世,其子杞隐公即位,但仅过数月,杞隐公就遭其弟杞厘公弑杀;

好景不长,杞厘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儿子杞愍公,

杞愍公在位十六年后,亦遭其弟杞哀公弑杀;

杞国最终在在公元前445年灭亡于楚惠王之手,杞简公成为杞国末代君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姓名文化散说282东楼公
夏商周古国——杞国
杞县人物——“东楼公”娄云衢
杞迁小议(李春颂)
夏后氏
历史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