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与其说亡于金,不如说亡于己!数着不慎,岂有不亡之理?

前言

都说北宋是被金国所灭,不如说北宋是亡于自身。偏居一隅的南宋尚且能以一己之力抵抗强大的蒙古帝国四十余年,疆域远大于南宋的北宋却在金国铁骑之下如同草芥一般仅支撑了两年。难道是因为北宋面对的金国比南宋面对的蒙古更加强大?显然不是,那么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原因。

北宋本身是一种'患病'状态,'三冗'问题让北宋存在严重的内忧,再加上北宋在面对金国时是连番错着,'联金灭辽'、'攻幽之战'、'汴京之围'都存在严重的决策问题。一着不慎,尚且满盘皆输,北宋数着不慎,焉能不亡?

宋徽宗早期形势图

一、 积重难返的'三冗'问题

自宋太祖和宋太宗给北宋定下'崇文抑武'的基调后,'三冗'问题便出现了。所谓'三冗',即冗官、冗费和冗兵。经济实力强如北宋,在'三冗'之下也是不堪重负,不得不靠较高的赋税来勉力维持。除了对经济有直接影响之外,'冗官'问题让北宋的行政体系运转不灵,很多官员因为身上没有'职事',只得空拿薪俸,不干实事。

'冗兵'问题让北宋的军队中多是滥竽充数的兵员,导致兵无战心,军无战力。'冗费'问题,让北宋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民心很受影响。

宋徽宗后期的宋朝形势

宋徽宗继位之后,不仅'三冗'问题越发严重,朝中还有蔡京等奸臣当道。宋徽宗生性浪漫,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不顾国库空虚,只知一味地去追求自己的物质欲望。蔡京等人身为朝堂重臣,却不思为国分忧,只知逢迎媚上,想方设法给徽宗皇帝弄钱。

蔡京等人在弄钱一事上的本领可谓是登峰造极,他们从金融入手,通过大量发行纸币来中饱私囊和充实国库。此举的实质和加税一样都是盘剥百姓,纸币滥发,物价飞涨,民间自然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百姓们由是怨声载道。徽宗皇帝为了转嫁矛盾,不断挑起和西夏的战争,还意图趁着辽国势微,收复燕云。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

二、为人诟病的'联金灭辽'

女真人自辽东崛起后,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发动了和辽国的战争,翌年即建立金国。辽国当时如同垂暮的老人,而金国却如同身强力壮的青年。两番相较之下,金国军队高歌猛进,辽国军队节节败退,没过多久,金国就攻占了辽国的半数领土。如此形势,北宋只有三个选择:其一,坐山观虎斗;其二,助辽抗金;其三,联金灭辽。

第一种方案虽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只需严防边界即可,但是却和宋徽宗转嫁矛盾的意图相违背;第二种方案虽然是最好的方案,但是宋徽宗心心念念的燕云之地就难以收回;第三种方案虽然是最坏的方案,但是能够满足宋徽宗的要求。

金国崛起

自从檀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状态,彼此之间算是知根知底。金国却不一样,金国崛起得太过迅速,变数太多,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一旦金国取代辽国,那么金国肯定比辽国更难对付。换而言之,辽国再弱,北宋却只能与其分庭抗礼,当金国已经展示出强于辽国的态势后,那么北宋又岂是金国的对手?所以说,第二种方案是最好的方案。

然而,北宋是上有徽宗皇帝这个一点都不考虑现实的皇帝,下有对当初石敬塘割燕云给辽国之事感到愤懑的臣民,北宋毅然选择了最差的方案。宋徽宗为此派大臣出访金国,希冀实现'联金灭辽'

宋徽宗画像

三、 实力决定话语权

经过近两年的磋商,北宋最终和金国正式结盟。双方约定翌年同时向辽国发起进攻,金国负责一路向西,攻打辽国西京,北宋负责一路向北,攻打辽国南京,让辽国腹背受敌。与此同时,两国还明确,无论是金,还是宋,都不得单方面与辽国议和,并且当辽国灭亡后,北宋需每年支付金国高达五十万贯的岁币。

唯一让北宋觉得有收获的就是燕云十六州,金国同意战后燕云归属北宋。站在金国的角度,此番与宋结盟,能够加快灭辽进度,还能够获取北宋的岁币,而且,一旦北宋违约,那么所有约定都将是废纸。站在北宋的角度,此番与金结盟,能够让金国死战辽国,而且金国也会出兵配合北宋攻取辽国南京。

辽国五京分布图

宋金之间达成的约定本就是不平等的,再加上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最后只能成为废纸,并且还滋生出了一堆棘手的问题。由于北宋没有按约定时间对辽国发起进攻,导致金国以一己之力独战辽国,看似金国压力变大,实则金国反而因此催生出了更大的动力,灭辽进度不断加快。北宋君臣眼看形势不对,迅即组织军队发起攻幽之战。

可悲的是,北宋军队几无战力可言,不仅打不过苟延残喘的辽国的幽州守军,反而还让自己的财政问题愈加严重。无奈之下,北宋只能眼看着金国攻取燕云,然后再通过向金国支付数额高达一百万两白银的巨款,换取一座百姓都被金国迁走的幽州城。北宋君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即使有一些大臣表示对金国的担忧,但是这些声音都淹没在徽宗皇帝和朝堂诸公的欢声笑语之中。

宋钦宗画像

四、 宣告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

北宋在攻幽之战中的表现,金国上下都是看在眼里的。金国高层认为北宋连辽国都打不过,那么金国能够灭辽,就一样能灭宋,何况宋比辽更加富裕。很快,金国就借口北宋违约而向北宋发起了战争。北宋这边几乎没有任何准备,金国军队因此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有力度的抵抗就打到了汴京城下。

徽宗皇帝惧怕之下,不思号召勤王之军来抵御金军,反而把皇位禅让给他那年轻的儿子,是为宋钦宗,并让钦宗守好汴京,他自己一路逃到了润州(今镇江)。钦宗皇帝本就一直在徽宗皇帝的高压之下成长的,性格上偏于软糯,又没什么主见,他只能像个摇摆钟一样,无法乾坤独断。

靖康之变

钦宗皇帝起初想的是主战,因此把素有名望的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并让其主持汴京防务。然而钦宗皇帝很快又被一些软骨头的大臣所影响,想效仿徽宗皇帝,逃离汴京。如果不是李纲多番活动,钦宗肯定会逃。不仅如此,李纲还粉碎了金军攻破汴京的计划。可惜的是,北宋君臣竟然在这种环境下还想着和金国议和,除了割让太原以北等大量领土之外,还献给了金国数百万两的金银。

事情到此还不算结束,金国撤军之后,因为领土交割不畅和北宋意图诱降从辽国投降到金国的将领等问题,金军再次入侵北宋,而此番汴京城内再无李纲身影,金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破了汴京城。钦宗皇帝只得再向金国求和,然而金国的条件却比上次翻了数百倍,金、银分别需要一亿十亿两,绢帛还得要一千万匹。钦宗皇帝只得下令搜空京城,但是依然达不到金国的要求,最后竟然拿女子冲抵,据史料所载,有八千名左右贵女被献给金国。这样的王朝岂有不灭之理?结局就是金国把徽、钦二帝,还有大量的皇室子弟掳走,北宋宣告灭亡。

咎由自取的徽、钦二帝

结语

综上所述,北宋首先是因为'三冗'问题,导致综合国力较弱,再加上一个'不作为'的宋徽宗,国力更是虚弱不堪。如果宋徽宗守住'不作为'的底线,北宋也不会如此轻易被金国所灭,偏偏宋徽宗还某些方面还喜欢'妄为',导致北宋在金国面前甚至连纸老虎都算不上。

'联金灭辽'在决策上是让本可以作为缓冲的辽国被灭,让北宋直面比辽国更加嗜战和强大的金国,在实施上也不如人意,一场攻幽之战,尽显宋军之弱,让金军奠定了攻宋的思想基础。'靖康之耻'在决策上摇摆不定,将主战派的李纲等人贬谪出京,让金国轻易破了汴京。如此之北宋,就算没有金国,也会有更多的方腊,更多的宋江,将其送入历史长河!

参考文献:

《宋史》

《金史》

《宋史纪事本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靖康之难”究竟有多耻辱?千百年来深深刺痛汉人的心
历史丨《汴京之围》:大宋皇帝如何一步步将百姓推入深渊?
古代皇太子都争着做皇帝,有没有不愿意做皇帝的太子呢?
宋徽钦二宗酿靖康之耻 国破受虏留骂名
北宋最后十年
《北狩见闻录》揭露,宋徽宗既懦弱又狠毒,贪婪愚蠢,毫无诚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