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一篇,瓜果门菜式揭秘讲解(3)
userphoto

2023.07.20 广东

关注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秘传食谱-瓜果门

前言:

我国各省超市常有“荷兰豆”售卖,很多人以为这种豆原产荷兰。有趣的是,在荷兰的超市也有此豆售卖,但却称Chinese beans(中国豆)。令国人一头雾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

《秘传食谱》揭开了名字的谜底。

原来,“荷兰豆”最初就来源于我国,明清两代时在江浙一带盛行,以食用其豆为主,俗称“青豆”。著名的“扬州炒饭”标准配料之一。

此豆在广东至迟也是在民国时期的写法是“嗬囒豆”,名称应该是来源的广东,后来约定俗成地写成“荷兰豆”,才引起一场误会。

后文有注解

另外,根据《秘传食谱》的记载,在民国时期,萝卜不写“萝卜”,而是写作“萝 菠”及“萝蔔”。

正文

第十一节 火腿炖萝卜

预备

[材料]除萝蔔(潘老师按:卜)外,其余一切材料均同本篇第一节火腿炖冬瓜一样。

手术

一切做法都同本篇第一节火腿炖冬瓜一样。

在民国时期,萝卜不写“萝卜”,而是写作“萝菠”及“萝蔔”

第十二节 烩萝卜丝

预备

[材料]萝蔔(潘老师按:卜)若干,好鸡汤、鸡蓉(潘老师按:鸡茸)、火腿蓉(潘老师按:火腿茸)均适量,盐少许。又洁净布个大块。

手术

[第一步]将萝蔔(潘老师按:卜)去净皮,切作丝子,(潘老师按:用)洁净布包住,先扭去苦水候用。

[第二步]用好鸡汤加上鸡蓉(潘老师按:鸡茸)、火腿蓉(潘老师按:火腿茸)、萝蔔(潘老师按:萝卜)丝一并烩好。将好时,略加盐合味起锅就食,味极佳美。

潘老师按

注1:此节原标题为“鸡蓉火腿蓉烩萝蔔丝”,过于冗长,今将“蔔”改成“卜”并缩减标题为“烩萝卜丝”。

第十三节 红烧萝卜

预备

[材料]萝蔔(潘老师按:萝卜)若干,油适量,红酱油(或红焖鸡汁)少许,虾米、香菰(潘老师按:菇)、好汤各适量,熟盐合味。或草菰(潘老师按:菇)若干。

手术

[第一步]将萝蔔(潘老师按:萝卜)去净皮,或切作块,或切成两分宽、一寸余长的条子,先在油锅内透炸一过。取出闭(潘老师按:在第六节时出现过一次,疑为“漂”或“沥”字,至少为“毙”,或是某地的方言)去油气,候用。

[第二步]先用红酱油或红焖鸡汁少许将切好的(这里是不是要加“并经油炸过的”)萝蔔(潘老师按:萝卜)略炒一过。然后加进香菰(潘老师按:菇)、虾米、好汤、熟盐合味,焖到极烂去吃。

附注

也有单用草菰(潘老师按:菇),不加别物同焖的,更好。

潘老师按

注2:萝卜膳用通常会取腍软质感。

所以在正式烹饪之前,厨师会对萝卜进行预加工,即水烚和油炸。油炸是油灼热后才放萝卜。但水烚则是萝卜与清水一起入罉(煲)加热,这样可避去萝卜的苦味和突出萝卜的甜味。

第十四节 萝菠泥

预备

[材料]萝蔔(潘老师按:萝卜)若干,鸡蓉(潘老师按:鸡茸)、火腿蓉(潘老师按:火腿茸)、好汤、白酱油均适量。

[特别器具]沙缽一只,夏布袋一个。

手术

[第一步]将萝蔔(潘老师按:萝卜)去皮,先放入沙缽内擂到极烂。再倾入夏布袋中绞净本汁。再放水中略浸一刻,取起,再绞一次(或只绞一次)。

[第二步]再将(潘老师按:疑漏写了“鸡蓉”“鸡茸”)火腿蓉(潘老师按:火腿茸)、好汤、白酱油、萝蔔(潘老师按:萝卜)丝一并烩成米糊一样取吃,颇好。

潘老师按

注3:萝卜又称“ 莱菔”,但《尔雅·释草》称其为“葖芦萉”,后人解释这是“萝蔔”。

萝蔔大概是音译,所以后来又写作“萝白”,此节标题写作“萝菠”也是这样来的。

它其实是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罂粟目[Rhoeadales]白花菜亚目[Capparin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族[Trib. Brassiceae]萝卜属[Raphanus]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块根。

萝卜这种植物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不晚于战国时期被中国人认识,何时被中国人引种则无从考证,但北魏(后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已有萝卜栽培方法的记载。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四季均可种植,多数地区以秋季栽培为主,其果实成为秋、冬季的主要蔬果之一。

第十五节 烩嗬囒豆仁

预备

[材料]嗬囒豆仁若干,火腿丁、冬笋丁、蘑菰(潘老师按:菇)丁、白酱油丁(潘老师按:这里的“丁”疑为衍字)、好汤(均适量)。

[特别器具]沙缽一只,夏布袋一个。

荷兰豆民国时期写作“嗬囒豆”,

江浙一副膳食“豌豆”

广东一带膳食俗称“豆苗”的豌豆苗及俗称“荷兰豆”的豆荚

手术

将嗬囒豆仁煮到刚熟透心(或尚在半熟),加上火腿丁、冬笋丁、蘑菰(潘老师按:菇)丁、白酱油、好汤再煮到烂熟为止。

潘老师按

注4:嗬囒豆今写作“荷兰豆”。此豆虽称“荷兰”,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豆。

实际上,在国外,这种豆就称作Chinese beans ——“中国豆”。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将本土原生的豆以别国的国名称呼呢?

原来,这是广州人弄错了。

约于明代的时候,荷兰人在江苏获得一种江苏鼎鼎大名的豆种带回荷兰种植,但荷兰人膳用这种豆时却不与江苏人一样吃其成熟的老豆,而是吃其嫩豆青荚,因此,这种豆荚在欧洲名声鹊起。

约于清代的时候,台湾人从荷兰引种了该豆。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作为西餐的食材,这种豆从台湾辗转去到大陆南方有着“食在广州”美誉的广州,广州人就将这种豆荚称作“嗬囒豆”,并且不仅在西餐中应用,还派用到粤菜中去。

实际上,这种豆荚就是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蔷薇目[Rosales]蔷薇亚目[Rosineae]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野豌豆族[Trib. Vicieae]豌豆属[Pisum]豌豆[Pisum sativum Linn.]的嫩荚。

豌豆在唐代之前称做“豆”,原产于中国新疆一带,所以又称“胡豆”等。

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穀(谷)部·豌豆》云:

豌豆释名胡豆、戎菽、回鹘豆、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时珍曰:胡豆,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种出胡戎,嫩时青色,老则斑麻,故有胡戎、青斑、麻累诸名。陈藏器《拾遗》虽有胡豆,但云苗似豆,生田野间,米中徃徃有之。然豌豆、蚕豆皆有胡豆之名。陈氏所云,盖豌豆也。豌豆之粒小,故米中有之。

《尔雅》:戎菽谓之荏菽。

《管子》:山戎出荏菽,布之天下。并注云:即胡豆也。

《唐史》:豆出自西戎回鹘地面。

张揖《广雅》:豆、豌豆,留豆也。

《别录》序例云:丸药如胡豆大者,即青斑豆也。

孙思邈《千金方》云:青小豆一名胡豆,一名麻累。

《邺中记》云:石虎讳胡,改胡豆为国豆。

此数说,皆指豌豆也。

盖古昔呼豌豆为胡豆,今则蜀人专呼蚕豆为胡豆,而豌豆名胡豆,人不知矣。

又乡人亦呼豌豆大者为淮豆,盖回鹘音相近也。

时珍曰:豌豆种出西胡,今北土甚多。八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对生,嫩时可食。三四月开小花如蛾形,淡紫色。结荚长寸许,子圆如药丸,亦似甘草子。出胡地者大如杏仁。煮、炒皆佳,磨粉麪(面)甚白细腻。百穀(谷)之中,最为先登。又有野豌豆,粒小不堪,惟苗可茹,名翘摇,见菜部。

待续……

粤厨宝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品汇精要 续集卷之三 谷豆部蚕豆
豆焖饭的做法
在朋友家做豆焖饭
保肝护肾食谱200例
豌豆又称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豍豆、?豆、荜豆、寒豆、麦豆、雪豆、兰豆《本...
仁杰医话32:五谷杂谈(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