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侯长春笔下的老北京民俗(十二):日杂用品——少不了唉!
userphoto

2023.11.26 广东

关注

卖花儿样子的

专卖妇女刺绣用的花样子,以粉连纸十数张为一摞,用各种口刃的刀子刻成,纹样绮丽,刀工纤巧,方圆曲折,随形就势,其中常用的有鞋头、鞋帮、枕头顶儿、靴衣儿、裕谜、槟榔荷包、扇套、眼镜盒等等;花样内客多是吉祥图案,如四季花开、喜上眉梢、鸳鸯卧莲、凤凰牡丹、鹿鹤同春、三多九如、富责白头、鲤跃龙门、封侯挂印、一品当朝等等。贩者设摊在街头避风处,挂起一块青布或蓝布,上面挂满各色花样,按顾客所需用镊子揭下夹在纸中。

香蜡铺

香蜡铺者以专营祭祀用之香蜡神纸为主,另售洗脸用之胰子球及洗发用之桃形碱锭,名为桃儿。碱胰子则以猪胰脏为原料,加碱及香料和以白荞面,揉成球状,名为猪胰子。店一角置石磨一盘,小伙计推磨猪胰子。此业20世纪50年代即无矣。

打帘子的

进入夏季,京中居民皆张挂竹帘,以通风纳凉,故有打竹帘子工匠身背竹架、竹劈、棉线等物串街揽活儿。

卖耳帽

数九以后,滴水成冰,户外行人蜷身袖手以避风寒,耳帽乃应时之物。街头有卖者,取兔猫等皮制成环状或壳状以售。

卖夜壶的

冬天夜长,上年纪的老人起夜频繁,所以都准备这种溺器,晚间才有卖的,或挽一篮子或背筐,吆唤只两个字“夜壶”。尾音拖得很长,其声悲凉,杂于朔风呼啸之中,愈增几分严冬的寒瑟。

约零炭的

早先北京居民生炉灶都用木炭和劈柴引火,每日午后就有卖炭的,以荆条筐或竹筐装上木炭和劈柴串巷叫卖,吆唤“约零炭呐”,手摇一面扁鼓,咕咚作响。传统相声段“三棒鼓”最后也提到卖炭的鼓声。20世纪30年代末这种行业就没有了。

卖胡盐的

早年北京人晨起漱口刷牙,当时还没有牙膏,只有蝴蝶牌和老火车头牌牙粉。一般民众多用胡盐。胡盐经焙炒,研成细末,再加上薄荷、豆蔻、砂仁等香料,包成小纸包在庙会上叫卖。

卖支炉砂锅的

早年居民做饭用的锅除铸铁锅外,还有砂锅,加之砂锅没有铁锈味儿,耐烧、好使而且便宜,所以很受居民欢迎。砂锅品种很多,浅帮儿的可用来煎煮,深腹的可用来煨炖,薄的如砂壶、砂吊儿可以煮水煎药,还有一种表面有许多小孔的支炉儿,用来烙老北京人喜欢吃的发面饼。京西门头沟斋堂一带,农民取土烧窑,秋冬之际,担货进城叫卖,所谓“燕地之人,泥锅做饭斗量柴”即指的是这种锅。用斗来量的柴当然是煤了。

鞋摊儿

把半旧的鞋刷洗干净,千层底儿涂上大白,也有用旧材料加工成新鞋出摊儿售卖,因为这种鞋是放在地摊儿上,所以又被戏称为“低头儿斋”的鞋。

卖油的

串巷卖食用的花生油、香油,一般多不吆唤,只敲打一只大桑木梆子,声音响亮。

卖耳挖子的

自己制作的耳挖勺、牙签儿、痒痒挠儿、胡梳儿等竹制的小物件,做这种营生的多是上岁数的老头儿,手持竹呱嗒板儿,边走边击,蹒跚过市,叫卖一天也不过是几个铜板的买卖而已。

卖蒲帘子、狗窝的

旧北京居民多睡在砖炕上,炕上铺稻草帘子,上面再加苇席,苇席上再铺棉炕褥子。稻草帘子,一两年需更换新的。入冬以来城郊农民有干这一行的,用蒲叶或稻草以细麻线儿编成帘子。此外还有用稻草编制的狗窝,直径为一尺半左右小圆篓,上面再接编一个圆的篷,以防风雪,将狗窝与蒲帘子一起叫卖,吆唤为“买咿蒲帘子来,狗窝来狗窝”。

卖支锅瓦儿的

老北京居民以炉火炊饭,用三块支锅瓦将锅支起。支锅瓦是用砖磨成的,其形是一个长方形六面体,再磨出一个斜面,三个为一副。除卖支锅瓦以外,带卖插熏纹香的香墩。这类货担是小买卖,所以多是老人干的,吆唤为“支锅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北京老建筑:番外之二:老北京风情(二)
根治老寒腿(关节炎)的土秘方
​滋膵饮
郭澄:锅台【锅头】
铁锅锅底破了个小孔,怎么补?一点点小,针眼大的!
奴性至死未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