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楼一古】胡文豹大楼:国内首“星”见证报业辉煌,高尚“报格”彰显爱国精神



说起汕头老市区“胡文豹”,大家都会把它和“胡文虎”紧密联系在一起。被俗称“胡文虎”的永安堂制药厂和俗称“胡文豹”的虎豹印务公司两座建筑物,是“兄弟楼”,均主要为南洋著名爱国华侨胡文虎所建。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情深,携手共同创业,家产并没有分割,两座建筑各自得名为“胡文虎”和“胡文豹”,是因为两座大楼上各有一只虎和一只豹的雕塑,交相辉映,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造型和恢弘壮观的气势,成为汕头埠的标志性建筑物。1950年代初,两座大楼上的虎豹雕塑分别被拆除,“胡文豹大楼”、“胡文虎大楼”这两个名字却依然留在汕头人的记忆中。

胡文虎


“胡文豹”曾作为《星华日报》社址,华侨办报的宗旨、理念、风格以及所带来的新文化,引领的新气象,对汕头的报业发展史研究均极具价值,“胡文豹”可以说是汕头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新闻事业发达的鲜活见证。目前,该大楼已被推荐为汕头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

“胡文豹”大楼总建筑面积3178平方米(含主、副楼)。“胡文豹”和“胡文虎”的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同样位于十字路口转角,外观呈现扇状,一层临街为骑楼。稍有不同的是,“胡文豹”二、三层临街为通廊,高大的柱体非常气派。外立面正中二层饰有中式屋檐,三层饰拱顶。同样的“楼叠楼”,不过塔楼为两个方柱体叠加而非圆柱。精美的纹饰别具一格。


进入正中大门,可见厅堂模样,天花吊灯区有纹饰,转折而上的楼梯旁是值班室。一、二层由于常年使用的缘故,保存得非常好,楼梯木扶手仍光亮可鉴,铁栏杆绿漆可辨,很少缺损。

韩江边的胡文豹、胡文虎两座大楼交相辉映,陈传忠藏

1982年,从乌桥岛东望的印刷厂大楼,王瑞忠摄

历史沿革

1927年,侨居缅甸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把汕头定为创业基地之一,选址兴建了“永安堂制药厂”,这是胡氏开创的第一座制药厂。


1934年,胡文虎又在永安制药厂大楼东侧不远处盖了一座6层楼建筑,作为“虎豹印务公司”的用地(现为民权路2号),建成后,胡文虎在汕头创办的《星华日报》社址也迁到这座楼。


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后,“胡文豹”被日寇侵占,用作伪《粤东报》社址。《星华日报》迁往大埔。1945年9月汕头复员后,《星华日报》回迁,虎豹印务公司重新开张。1951年,《星华日报》停刊,印务公司歇业。“胡文豹”大楼用作《汕头工人报》社址。1954年以后用作“汕头市印刷厂”办公与生产的场所,现在一、二层仍在使用。

1950年代的胡文豹大楼,韩志光摄

往事如烟

胡文虎和《星华日报》


汕头1860年开埠后,西方文化传入,中西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使汕头成为一个思想活跃、舆论多元的社会,新闻事业也发达起来。当时广东,汕头报业发达程度仅次于广州。到了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汕头报业大盛,竟有报纸20余家。


著《汕头埠老报馆》一书作者,对汕头报业发展有过深入研究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出版办公室副主任曾旭波告诉记者,《星华日报》创刊于1931年7月10日,是胡文虎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亦是他著名“星系列”报纸的第二家(第一家为《星洲日报》,1929年创办于新加坡)。4年后,《星光日报》才创办于厦门。1938年之后,其它星系报纸才相继在香港、上海和东南亚等地创办。“‘星华’最初位于万安街44号,之后搬至胡文虎大楼。胡文豹大楼落成后,1935年迁移而至。”


曾旭波说,胡文虎涉猎报业的初衷,就是因为“永安堂”的产品推广要经常做广告。胡文虎认为,与其给别人(报纸)做广告赚钱,不如自己做自己赚。尽管初衷为自身商业利益服务,然而在办报时,《星华日报》强调办报纸的报格,认为办报人首先应人格高尚,报纸才能具备高尚报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固报格之卓卓者,然要保持此种卓卓之报格,凡报业圈内人,均应每个先保持自己人格才能产生高尚报格。”


《星华日报》的报社社长到总编等人,均为胡文虎的雇员。当时在胡文虎身边,聚集了一帮爱国爱乡的报人,他们能力强文学修养高,并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使该报在当时竞争激烈的汕头埠报业界脱颖而出,报纸销量很快达到7000多份,这是当时其他大报难以办到的。



“华侨办报,特点就在于‘敢说’。虽然他们办报理念‘中立’,但是在日本侵略者夺我河山欺我百姓时,《星华日报》同仇敌忾,一方面不断宣传我抗日军民来畏强敌英勇抗战,另一方面以笔代枪,揭露日寇的丑恶嘴脸。”曾旭波感慨道,为抗日,胡文虎不遗余力,不计其数捐资捐药支援抗日。“虽于商业萧条,生计万分艰难之时,犹愿节衣缩食,踊跃寄款,助军抗敌”。


珍贵的老照片

新旧大楼并立的汕头印刷厂,陈嘉顺藏

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陈嘉顺现在还保存着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他爱好摄影的舅舅,用海鸥120相机拍摄的。照片中,他站在韩江堤边,背景是一座位于对岸的扇形欧式骑楼,正是“胡文豹”。他说,看到这张照片,说起“胡文豹”,都会想起外公。

    

陈嘉顺向记者讲述,外公十几岁时就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后来进入星华日报社,成了一名学徒工,无论是印刷作业,还是排版校对,几乎与印刷有关的所有工种他都干过。后来报社变成了印刷厂,外公也渐渐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再后来,外公因为读过小学,有点文化,干起了总务这个别人眼中极美的差事。外公什么事都讲原则,丝毫不含糊,因为外公的耿直,厂里很多人亲切地称呼外公“总伯”。

    

由于外公在印刷厂工作,一家人都先后成了印刷厂的职工,家也从盐埕头搬到了工厂隔江而望的韩江旁。韩江旁地势较低,一有台风雨涝,非常容易积水,特别是1969年的“7·28”特大台风,这里成了一片泽国,全体居民只好临时跑到印刷厂大楼避灾。大楼正门入门处的值班室下面有地下室,有楼梯可上下,即使是当年“7·28”特大台风,地下室也干燥如常。

   

 “外公故去了,尽管外公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让人道起;但他却是见证胡文豹大楼沧桑变化的老汕头人。胡文虎创办的《星华日报》与胡文豹大楼,共同成为当年汕头报业的一份历史记忆。” 陈嘉顺说。




Hello,伙伴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虎”的华侨,汕头人都应该认识他
18个关于汕头的“冷知识”!99%的汕头人不一定全知道~
【探寻文保单位】这座汕头昔日的最高楼 沉淀了一段华侨爱国史
万金油乐园中奇幻瑰丽的艺术风
汕头市区保存较完整的一栋近百年楼龄的欧陆式建筑风格骑楼
2016.03.07 广东 汕头 汕头老城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