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沪港两地戏迷眼中的陆派弟子王梨芳

视频鸣谢凤舞,仅供学习交流

宿庙题诗》王梨芳、黄燕


王梨芳与越剧陆派艺术

认识梨芳很久了,知道她是从上海移民来香港的越剧小生演员。出生于戏剧世家,父亲是琴师,母亲也是越剧演员,祖籍浙江绍兴。就是一百年前越剧诞生地。方方面面的因素,注定她是属于越剧舞台的。


2002年她在香港成立“香港小锦花越剧院”,用陆派创始人她的师传陆锦花的名字命名。努力推广宣传继承陆派艺术。陆派唱腔是在“四工调”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丰富。梨芳热爱陆派艺术,她说陆派唱腔的优美之处是:音色明亮纯净,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不管唱平缓含蓄的“尺调腔.散板”还是“中清板”或是“嚣板”,陆派都可唱得如玉珠落盘,清新悦耳,柔美亮丽,如行云流水般潺潺流入观众听众的心田。


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感染力的深浅,决定于感情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清晰和真挚度。梨芳在舞台上每一个角色的演出中,都倾注了全部情感和心血。“珍珠塔”中落魄的方卿,她能充分体现出人穷志不穷的骨气。虽说家中已快断炊,可在姑姑的百般奚落,讽刺,挖苦中,最后,还是放弃姑姑那一点点令他丧尽自尊的“施舍”。这段“方卿见姑”前高潮,梨芳演得层次分明,进退有据。把一个不得志的才子的沮丧和颜面,无奈和羞耻表现得淋离尽致。“宝莲灯”中的男一号,是位儿女情长的才子刘彦昌。那段圣母庙提字,也是整场“宝莲灯”戏的灵魂。很喜欢梨芳的这场戏。才子爱佳人,乃千古定律。可这刘彦昌是爱上了一位圣母菩萨,并为她神魂颠倒地写情诗。舞台是小生一个人唱“独脚戏”,这全靠演员自己的个人表演了。梨芳在这场戏上人物性格分寸拿捏得非常好。那一份对圣母的仰慕痴情,却又感觉和女神无法交流。因为,她是神仙菩萨,自己是凡夫俗子。这种近乎妄想的爱情,只能是“梦”。梦想成真了……


梨芳在舞台上承传陆派艺术,用自身的努力发扬光大陆派唱腔。


王梨芳虽居住在香港,而香港以广东粤剧为主流的环境下,仍不遗余力推广陆派越剧。悉心钻研陆派艺术,安排参加各类演出。并送戏去香港的大专院校,去小学示范表演,去福利院,老人院为活跃小区表演。她在承传陆派唱腔的艺术道路上竭尽全力,发扬光大。更借助自己的演出专场,培养更多的票友,戏迷和陆派唱腔接班人。梨芳没有令观众失望,没有令票友失望,没有令陆迷失望,更没有令陆老师失望。作为陆派小生传承人,她是成功的。


舞台永远属于真正的艺术家!祝梨芳艺术长青。


作者  謝越芳 (香港)


视频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陆迷相聚唱越剧


在广东一带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王梨芳老师却因私事而北上上海期间,抽空在冬至那天与戏友们重聚申城,也因节日期间想必大家也忙,所以就小范围与陆派爱好者们欢聚一堂。相聚时也都不忘切磋陆派艺术,除了欢声笑语、畅叙探讨外,当然也少不得一展歌喉唱上一段钟爱的越剧。这次聚会有的唱起了自己擅长的流派,比如来自台州现居上海的李子,她的戚派非常地道,很有金静老师的演唱特色,听来荡气回肠。陆派的送花楼会大合唱也可喜大家有了很大进步……


每次的相聚都充满温馨与感动,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可以共叙,有王老师的陪伴倍感温馨,聚会中总会留下一串串美好回忆与有声有影的欢聚片断。用餐后交流越剧表演时王老师说起了当年拜陆老为师后的一件往事:陆老得悉王老师在香港复出后演出的《宝莲灯~宿庙题诗》中题诗时根据别的演出版本修改成“待我在罗带题诗一首”念白,并挥笔题诗在圣母娘娘的罗带上时,就指出这样在罗带上题诗会显轻佻,不符人物性格。王老师听从了陆老的指正,在以后的演出中都改正为题诗在墙上。那时是王老师刚复出的第二场演出,她已时隔十多年没上舞台,台步都差不多忘了怎么走,所以总不满那时演出的质量,但其实演出中香港观众给予了多次热烈的掌声......趁着这次相聚,王老师适时提醒大家要多练多唱才能提高表演与演唱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王宗师版《北地王.杀宫》音配像,穿越半个多世纪的回响
越剧黄慧
“梁山伯”化蝶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逝世
今晨送别王文娟,女儿说,妈妈去天上给爸爸过百岁生日了
我心目中的王爱爱和爱爱腔
今日送别,王文娟老师一路走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