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百年历史的“海上吉普赛”村落,即将要从地图上消失了…



东南面呈扇形环绕大海

西边毗邻深圳第一大港盐田港

海鲜食街所在的旧墟镇

不仅曾拥有“

白鹭栖息的烟屯山

整治清滢的盐田河

倒影夕阳的内海湖的美景美誉


更生活着有“海上吉普赛”之称的疍家人

由于近年来盐田区政府的改造

曾经繁荣的

盐田旧墟镇渔民新村也将成为历史





干净的街道、院落式独栋小楼整齐排列,小楼里不时传出哗哗的麻将声,老人们坐在村口的长凳上彼此拉着家常,春日阳光下午后的渔民新村比平时显得更宁静,也更慵懒。偶有满载海鲜的小货车经过,才让人想起原来在深圳关内竟然还有打渔为生的城中村。



祖籍福建的龙伯今年56岁,从老家来到这里后之后就一直以打鱼为生。“早上打鱼,下午晒网”已经成为龙伯坚持了多年的习惯,此时的龙伯正把烂渔网从雨绳上拆下来,换上新的网,整个过程麻利而熟练。


“打鱼很辛苦!冬冷夏热,一出海七八个小时,很多时候收成还要看运气。”龙伯虽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脸上仍旧挂着灿烂的笑容。


1996年,由于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风浪,听说盐田沙头角这边水域平稳,海港开发也初具规模,龙伯就和几个朋友来到盐田旧墟继续他们的渔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龙伯早已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连小孙子都上初二了。


(打渔归来的龙伯正在收渔网)


“突突突!”远方一艘渔船返回了岸边,船夫小林只有20多岁,但是由于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肤让他看起来多了一丝沧桑。小林是龙伯的湛江老乡,由于来深圳时间不长,对这片水域还不是很熟悉,大多数时候都要依靠龙伯带着他一同出海。


“现在年轻人都不怎么打鱼了,只有小林(打鱼)了。他比别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获也比别人多。”龙伯介绍到。


系好船绳,小林麻利的把“战利品”往岸上的桶里倒,然后把它们抬到不远处的海鲜档口。“螃蟹一斤60,虾子50,墨鱼40....”档口老板把不同的海产分门别类。这些海鲜转到镇背后海鲜街餐馆,每斤基本几乎能买到100元左右。


(小林正在给海鲜分类)


现在的鱼真是没以前多了,收入也没过去多,小林抱怨道。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鱼了,我们渔船就是租他们的。”小林说,自从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脚上岸”后,打鱼的活儿就被外来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们分工明确,湛江人主宰了渔船,福建人在村里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则利用宗族关系在村里既打渔,又经营店铺。而本村人和大多数深圳本地人一样,通过出租房子和渔船,成为了包租婆包租公。


(村内的水产档口)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里的包租婆们,却有着辉煌的海上历史,曾被成为“海上吉普赛”,而这个似乎并不是那么起眼的小渔村,在当年却是深圳东部十分热闹的海鲜交易市场。


渔民新村毗邻盐田旧墟镇,与拥有百年历史的旧墟镇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说渔民新村是他们的现在时,而旧墟老街则记载了他们发展辛酸史。


据盐田区许多姓氏的族谱记载,渔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内陆迁徙到盐田区域来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时期进入盐田大鹏湾水域的。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县志》墟市条记载,本区域已有盐田墟,是新安县的主要鱼埠之一。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盐田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水文特质,让这里的捕鱼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贸易集市,生活在这里的疍家人,则成为了当地渔业的中间力量。


改革开放后,原来居住在旧墟镇的渔民开始盖新楼,一栋栋错落有致的三层小楼房就这样拔地而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渔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岁,是旧墟镇里土生土长的疍家人。在全家搬进渔民新村之前,小时候爷爷带她出海打渔几乎填满了她整个童年时光。


(黎阿姨没事就帮渔民换渔网)


那时候渔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现在房子多了,船却变少了”黎阿姨回忆道。80年代初,渔村还很小,虽然大多数村民已经上岸了,但是打渔的仍旧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天几乎都有几十艘渔船出来,场面相当壮观。



打渔、赚钱、盖楼、娶妻、生子....大多数老一辈的渔民几乎都是这样过来的。90年代,随着深圳经济的崛起,盐田区被规划建设深圳的大型集装箱货运码头,村里年轻人们走下渔船,走进工厂,开启了新的生活。


而渔民新村的崛起,则让旧墟老街里的大多数建筑物沦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杂物的场所,但是这些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纪30年代形成的老街风貌,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后,依旧挺拔坚固。


(渔民新村背后的旧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经早已经不打渔了,她把渔船和旧墟的老房子出租给龙伯这样的外来渔民,每个月依靠租金来维持家人生活。


(黎阿姨们在渔民新村里的三层小别墅)


虽然已经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并没有闲着,没事的时候,她就会去海边走走,或者帮助还在打渔的老朋友们补补渔网,换换鱼线。“人还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给自己干,毕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说。




2018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政务网发布《2018年关于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盐田区第一批计划》中显示,包括渔民新村在内的旧墟镇城市单元将面临拆除和旧改。拟拆除重建用地为157055平方米,未来将建成包括渔人码头在内,涵盖居住、商业、酒店等多种形态的城市综合体。


(包括渔民新村在内的旧墟镇片区已经被纳入旧改范围)


“小时候,我是在海边长大的,后来搬到了渔民新村,虽然不是海边,至少也是近海的,旧改政策下来,看样子我们要离海越来越远喽。”黎阿姨十分唏嘘。


对于老渔民来说,旧改对他们最直接的冲击就是——“我们以后干嘛?”像龙伯这样的人,打了一辈子渔,突然不打鱼了,以后靠什么生活?


渔民新村的旧改牵动着村民们的心,但是黎阿姨和龙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渔村的年轻一代似乎更中意宽敞明亮的现代楼房住宅。村里不少年轻人都搬出了渔村,只有黎阿姨这样的“老人”留下。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这是黎阿姨常挂在嘴边的话。别人都以为她守旧,其实她比谁都想得明白:疍家人自古以来就是唱着咸水歌,吃着鱼虾长大的水上民族。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而离本族的传统却越来越远了。


“现在的小孩子,还有几个会拉渔网的?”黎阿姨说。


(这样的渔船在村里已经不足30艘)


所幸,疍家文化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以疍家习俗为主题的文化节连续举办了6年,同时独特的婚俗也被列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口矗立的现代高楼)


然而,在南山蛇口,大鹏新区,以及盐田的渔民新村片区,疍家渔村正因为城市改造而不断地缩减和消失。官方虽然以各种方式试图保存下疍家文化基因,但是渔村的消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都说时代浪潮不可逆,渔民新村也一样,这里承载着了太多人的记忆,也装载体了代代渔民对大海的情感。“我们文化不高,但是我们是爱大海的。”黎阿姨坦言。



如今,在整个渔村片区生活的疍家人,只剩下不到500人。也许在未来,要了解疍家文化,只能文化节里,又或是博物馆里那些模糊的老照片里找寻这个纵横了深圳海域百年的水上文明了。





作者 | DMC

不爱音乐的厨子不是好编辑


本文为深圳微时光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


参加活动,勾搭小编

请加小编号:lushang6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柒摄影--大咖秀】色彩霞浦
中国最美的海就在这里,五彩斑斓,光影变幻!
有一种“炫富”叫广东开海!
为何短短的几年福建“霞浦”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十大摄影圣地之首?
霞浦滩涂
印尼巴东的海岸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