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 | 还记得小时候的“柴头戏”吗?

提线木偶戏又称“柴头戏”,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木偶四大剧种之一。古称“悬线傀儡”,又名线戏。2012年,揭西提线木偶戏被省文化厅列入第四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整冠、捋须、甩袖,惟妙惟肖、逼真如人。线线连偶,十指绝艺。日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项目——揭西华艺线剧团提线木偶戏来到揭西县河婆镇埔尾村二王古庙,在这里连演几天木偶戏。走演,是线剧团的生活常态。“生旦文武共一箱,穿州过海走城乡。手口随心提拉扯,痛快淋漓演一场。”就是他们的生动写照。戏棚的后台,排着一列仿真的木偶,高约90厘米,一个个形神逼真,生、旦、丑、公、婆、净一应角色俱全,木偶的头部、身躯、手脚安装有很多关节,一般都有10多根操作线。到了晚上,锣鼓声喧,亮提线偶,他们会一个个粉墨登场,演尽众生百态,前世今缘。





在揭阳,从清末时五经富庵背新村人吕德门创办“黄竹头木偶戏剧班”开始,提线木偶戏就活跃在揭西客家地区民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开始,木偶戏是以汉剧唱腔为基础演唱的中国地方戏曲,历史上称为汉腔、北调(外江戏),到了本地,部分剧目融入客家山歌演唱精华、客家方言说白,以至于“木偶戏”在揭西客家地区一枝独秀,并有了“戏王”之称。



提线木偶戏有生动逼真的木偶创造,有操作自如的提线技巧,有奇特传神的表演技艺,再加上提线木偶戏剧目多是传本戏和杂耍戏,经常活跃在乡村、民间节庆、庙会等场所,为百姓增添了不少乐趣。




一些传统剧目更是保存着客家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很多与群众的生活相关,几乎是与客家人相伴共生,成了民众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内容的有机部分。2012年,揭西提线木偶戏被省文化厅列入第四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戏开棚了!锣鼓喧天,一众演职人员纷纷上台,手操木偶。无论生旦丑公婆净或是神仙老虎狗,每一件木偶的五官、服饰、须发各不相同,令人仿佛置身“小人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非遗: 提线木偶戏散发光彩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千年 名扬四海
世界上难度最高的木偶艺术
岌岌可危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木偶戏
木偶戏:人才断代、事业不继,剧团严重缺岗,急需年轻人的加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