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十七章:登峰凌顶

新中国的成立,为象棋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1956年象棋被列入全国比赛项目后,这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竞技娱乐活动,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备,中国象棋史上的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赛,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次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举办的全国象棋赛,在华夏大地上还破天荒的第一次。历代的高手,如“七省棋王”周德裕、广州“四大天王”、“棋仙”钟珍都曾名噪一时,但都只能称雄一方。谁能获得首届全国冠军,谁就是象棋史上名冠华夏的第一人。对棋手而言,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于1956年12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参赛者为全国各地31个大中城市的31名棋手,一个城市挑一个(南京高源林因逾期赴会,作弃权论处,实际上只有30名棋手),可以说他们都是各地弈林的“一方诸侯”,棋艺都十分精湛。裁判阵容也声名显赫:裁判长是北京棋艺研究社的副主任王又庸,谢侠逊、彭述圣、林弈仙几位弈林老前辈出任第一、二、三副裁判长,陈松顺、谢小然、张德魁任裁判员。这次全国大赛,实际上成为几代名棋手的大荟萃!

谁将成为第一位全国象棋冠军?这无疑是全国棋迷最为关心也是最为热门的话题。论实力,当首推杨官璘。这几年来他威震南北,横扫棋坛无敌手,堪称第一国手。而上海何顺安、北京侯玉山也是棋力深厚,哈尔滨王嘉良、武汉李义庭等年轻新秀更是异军突起,他们都是桂冠强有力的竞争者。

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分六个组,各阶段每位棋手和同组其他棋手各对弈两局。杨官璘过五关斩六将,显出超人的实力,初赛和复赛均获小组第一名,最终和上海何顺安、武汉李义庭、杭州刘忆慈、哈尔滨王嘉良、北京侯玉山诸名师会师决赛。

12月23日,六位高手进行了殊死拼杀的巅峰对决。杨官璘横刀跃马,直取刘忆慈,以当头炮七路马进攻对手的屏风马,占得当头后卖个破绽,兑车以马炮兵入局,逼得刘忆慈举手投降。次局二人战平。再战何顺安,二人只杀得天昏地暗,激斗正酣,杨官璘乘敌方双马失保之隙,弃象为饵,开动横直双炮,击毙何一马,何顺安棋局迅即土崩瓦解,缴械败北。两人再次交锋,握手言和。第三仗对北京侯玉山,侯玉山守棋功夫堪称上乘,中、残局功夫尤其了得。当年杨官璘在上海与之交锋,仅以4:2取胜。这次再度交手,杨官璘摆中炮七路马,侯还以屏风马进七卒。战至半酣,侯玉山已无斗志,只求和棋,于是主动邀兑,希望以自己的守棋功夫与杨官璘平分秋色。杨官璘洞知幽微,看到双方虽然子力相等,而己方局面略佳,相持下去,必以多兵占优,于是大施“锉功”,最终以多两兵磨败侯玉山。

杨官璘一路闯关夺寨,前三场均以一胜一和连克这三员老牌骁将,后面只剩下两个年轻小将了。杨官璘不禁暗暗松了口气:王嘉良、李义庭虽然骁勇,但毕竟比较稚嫩,自己应已胜算在握。

这时杨官璘夺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当时报纸上预测前三名将是杨官磷、何顺安和侯玉山。唯独窦国柱说:“东北有个小王很有希望。”他对王嘉良非常欣赏,两人在天津下过八盘棋,王五胜三和,所以窦才有此一说。

第四场即将交锋。和杨官璘一起进场的长春棋手赵振寰见杨官璘围了条崭新的围巾,就开玩笑说:“老杨,把脖子围紧一点,小心挨刀哟!”一旁与杨官璘熟悉的《北京晚报》的记者也提醒说:“老杨啊,小王的棋长进了,今非昔比,他赢刘忆慈才用十几分钟,二十来步,你可要多加小心,这一关不太好过。”杨官璘此时已连胜三场,再和一场就稳获冠军了,他说:“小王的棋是长了,比过去好多了,和我下盘和棋很容易,不过要赢我的话怎么也得三年以后。”

一向谨慎的杨官璘何以此时信心满满?此前,王嘉良与杨官璘切磋,无有一胜:在这次全国赛中,王嘉良初赛对蜀中名将刘剑青,头盘以车炮士象全对车马炮兵,此局也少刘三兵,但都侥幸成和。两人大小分相同,加赛一局,王嘉良才得以以小组第一名出线,复赛阶段王嘉良又受挫于侯玉山,居小组第二名。这样的成绩,与初、复赛均以全胜出局的杨官璘自不可同日而语。

正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杨官璘与王嘉良一场恶战,险象环生,差点阴沟里翻船!

一段时期以来,王嘉良的棋艺进展神速。对杨官璘之役,他做了充分的赛前准备,并与棋友对其左马盘河做了深入的研究,找出了破解的新着法,杨官璘始料不及。针对此事,后来王嘉良在自己的专集中写道:“1955年我负于杨官璘之后,感觉吃亏在布局上。我认为,当时南派强棋手,布局研究分析得比较成熟准确,后半局功夫又好,因此常有不败之势。为此,我专心从布局上下工夫,终于让我对上号了。”

两人甫一交手,杨官璘挟三连胜之余威,利用先行之利,急于想快速拿下首局,频频向对方发起进攻。精明的王嘉良则利用对手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改大刀阔斧、攻杀凌厉的棋风,将阵地守得滴水不漏,使杨官璘无机可乘,最后成车马双士对车马卒单象的官和之势,两人

只好握手言和。

第二局,王嘉良先行,布中炮,进七兵,挥车过河。杨官璘还以屏风马,走出了左马盘河的争先之着,谁知王嘉良跳马,挥车驱马.一步一步将先手扩大,以平车捉马的新着针锋相对,使杨官璘一直没有反先的机会。鏖战中,经过兑子简化局面后,成红方车炮双兵双相对黑方车马士象的局面。王嘉良多双兵,明显占优。又经交手,王嘉良破去杨方双象,最后以车炮兵构成杀势,纵使杨官璘残棋天下独步,至此已无回天之力。杀至74回合时,杨官璘不得已认输告负。

杨官璘为什么败在了东北小将王嘉良的手下?后来,王嘉良在他所著的《象棋前锋》中透露了玄机:他用当头炮进七兵对付杨官璘的左马盘河,将杨杀了个措手不及。在这次全国象棋赛中,王嘉良凭自己这招独创的“飞刀”连败杨官璘和刘忆慈,足见其杀伤力非同小可!

踌躇满志的杨官璘遭此一击,犹如当头挨了一闷棍,沮丧、懊悔使他彻夜难眠,精神大为不济?

12月27日进行最后一场的决赛。杨官璘的对手是年方19岁的后起之秀——武汉的李义庭。交手后,由于杨尚未走出上一场输棋的阴影,糊里糊涂地输了首局。

这一输,杨官璘的形势更为危急。但这盆冷水也把他浇清醒了,不能过多地在乎那些积分、名次了,要全心扑在棋局上!第二局,杨官璘先行,以中炮对屏风马,着着占先,以车换兵,将李义庭的兵扫得一干二净,最后以车双炮马三兵对双车马的绝对优势取胜,扳回一局,与李义庭打成平手。

此时,杨官璘成绩为三胜一负一和积7分,排名第一。而他的劲敌王嘉良二胜二和积6分,还有一场未下,对手是上海名将何顺安。这场比赛如果王胜则以8分夺魁,平则两人同分,王嘉良因曾胜杨官璘一局,也可夺冠。

这形势,不但杨官璘清楚,王嘉良也心知肚明。

最后一场王嘉良对何顺安,这两盘棋王嘉良只要有一盘和棋,就会拿到冠军。现在冠军离他近在咫尺,王嘉良不禁喜上眉梢。这时有位棋手马宽找到王嘉良,说:“祝贺你,这回你一定得冠军了!”王嘉良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呢?”马宽道:“何顺安现在无心恋战,他怎么下都是第六名。你不知道,过去他和杨官璘有嫌隙,不会跟你拼的:”王嘉良恍然大悟:“是这么回事。”马宽又接着道:“这盘棋你和了就是冠军,那还不容易?何顺安要是走五七炮,你就走一盘屏风马平炮兑车的布局,他来压马你退炮打车,他一平车你就退窝心马,他一捉你一打,双方不变就和了。”王嘉良觉得这主意不错。

下午比赛,何顺安果然走了五七炮,王嘉良还以屏风马,接下来退炮打车等一系列变化都按部就班,当何顺安车三平四时,王嘉良本应上士,使局势平稳,但他却按马宽教的着法退了窝心马。何顺安平车捉炮,王进马打车,暗想这盘棋要和了。没想到何顺安突施辣手:一车点入象眼,将王嘉良的马套上笼头,顿时将他半边江山控制住,使其动弹不得。王嘉良本以为胜券在握,毫无准备,队伍一下子就被冲得七零八落,不免手忙脚乱,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穷于应付。何顺安招招紧逼,最后终于夺得一子而胜。

煮熟的鸭子居然从手中飞了!王嘉良痛失千载难逢夺冠的好机会,把首个全国冠军送给了杨官璘,心中的悔恨和沮丧,真是用任何言语都不能表达其万分之一!

王嘉良之所以痛失良机,与他的麻痹大意不无关系。他只看见杨官璘和何顺安在棋坛上是“死对头”,满以为这次比赛何顺安会“落井下石”,将杨官璘拉下擂台,却不知二人20世纪50年代初早在香港时就成了莫逆之交。特别是何顺安初到香港时,钱财被盗,生活无着,连吃饭都成问题,在走投无路之际,是当时初登香港象棋研究会会员赛冠军的杨官璘大动侠肝义胆,以“新科状元”的身份登高一呼,与何在南华体育馆举办了一场棋赛,售票所得悉数交给何顺安,才使他有钱离港回沪。何顺安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铭感五内。这次全国大赛杨官璘是否能夺冠,命运就掌握在他的手里,纵使从报答故人的角度来讲,他也不会让王嘉良一举而胜。更重要的是,何顺安乃沪上顶尖高手,在棋坛的地位仅次于杨官璘,只是由于多年肺病,身体欠佳,精力不济,所以才未在这次大赛的决赛中取得胜绩。以前,何顺安与王嘉良初次公开交手,以二负一和一胜败北,后来两人相约再斗六局,何顺安却以三胜三和全胜,因此,为保自己在棋坛的地位和名誉,这番战争何顺安也是势在必拼!

面对像何顺安这样的棋坛老将,王嘉良竞没有足够的警惕和重视,轻敌于先,待发现时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与全国第一届冠军失之交臂,实在令人痛惜之至:从这里亦可看出王嘉良棋艺虽精,但实战经验却还相当稚嫩.怎能不吃刀挨宰?!

王嘉良落败后,杨官璘以三胜一负一和积7分的成绩成为第一位全国象棋冠军。由此结束了象棋界各地棋手称霸一方、“割地为王”的历史,产生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棋王,在中国象棋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这次杨官璘夺冠,有人说是上海何顺安一箭定江山,拉下王嘉良,捧上杨官璘。当人们纷纷以杨之桂冠归功于何之际,大会副裁判长.昔年有“无敌中炮”美誉的林弈仙老先生却持有不同的见解。他说:“何顺安确实助了一臂之力。但杨官璘最后一仗,如不能击败小神童李义庭,依然不能问鼎。不过,话还可这般说,杨官璘即使这一届未能加冕,但以他的实力与历年来的战绩,也理当是首屈一指的顶尖儿人物。”

林弈仙又说:“杨官璘的棋艺,开局、中、残功夫俱臻上乘,跟周德裕相比,实在难分高下。若单就战绩来说,那么,“七省棋王”还逊一筹!记得30年代,周德裕南征北战(作为华东主将,对华南、华北两场埠际大赛,成绩俱优)声誉甚隆,但他有一次在广州轮战广东三个'天王’,虽然压倒了卢辉与冯敬如,可是碰到龙头黄松轩(黄系'广东四大天王’之首,另一位是李庆全,病故于1933年),不仅难占上风,并且在近二十局的角逐中,还多输了一盘棋,而杨官璘这几年在上海轮番大战董文渊、何顺安与朱剑秋'华东三杰’,俱能保持优势占上风,其中犹以何顺安之失利,像卢天王受挫于周德裕一样,近20仗中,竞难以一破杨城.可谓无独有偶了……”

1956年杨官璘夺得首届全国象棋冠军,不由感慨万下,咏诗言志,其诗《参加第一届全国象棋赛有感》曰:

犹记当年落魄时,千疮百孔有谁知?

今朝一发春雷响,雨雨风风洒战衣。

全国夺冠,意味着“杨官璘时代”达到了巅峰。

未完待续,点点关注多多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粤棋王杨官璘21——全运摘冠
浅谈象棋界那些因胡荣华而变得悲情的棋手
【弈人码头】梁羽生畅谈中国象棋“棋坛三杰”的浮沉
王嘉良:开创“北派”棋风,培养三个世界象棋冠军
胡荣华和许银川,谁是中国象棋第一人?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二百零一章 棋艺史上名冠全国的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