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涯独行人,秋水秋月几多愁——读明代诗人谭元春《舟闻》

读谭元春《舟闻》

明.谭元春

杨柳不遮明月愁,

尽将江色与轻舟。

远钟渡水如将湿,

来到耳边天已秋。

//天涯独行人 秋水秋月几多愁

作者谭元春是明代文学家,字友夏,湖北天门人。他是竟陵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文学主张强调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有《谭友夏合集》。

这首诗是写旅人在江上乘舟远行,听到岸上传来的钟声,不觉触动愁绪,有感而发。

起句“杨柳不遮明月愁”,写江上景色。江畔,杨柳依依;天空,明月徘徊。月与柳,在古代诗词中都是象征离情别绪的意象。

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词中,便用“今番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描写征人在旅途中的愁况。谭元春这句诗便是点化柳永诗句而成,但又有所创新,一个“愁”字,把明月拟人化。

“杨柳不遮”又突出了愁的沉重和深广,似乎杨柳也遮不住明月的愁颜。其实,“明月愁”正是旅人之愁,旅人天涯飘荡,见月生愁,所以觉得月也在愁,这是一种移情的写法。

“尽将江色与轻舟”,是说乘船在水上航行,极目所见,无非江景,终日与烟波为伴,甚觉枯燥乏味。

这一句诗透露出诗人的寂寞。其中的“江色”是虚写,但它与上句的实景相配合,构成一种水月相映,凄迷苍凉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作者的愁绪。

“远钟渡水如将湿”,是运用通感,想象钟声被浪涛打湿,听起来格外沉重,格外徐缓。

这是在诗人寂寞难耐之际,忽然听到岸上的钟声,这钟声对他来说,不啻空谷足音,听起来倍感亲切,又觉得相隔那么遥远,流露出来的是对水上生活的厌倦,也给读者以压抑之感。

“来到耳边天已秋”,这最后一句,紧承上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钟声之慢,同时,又写出了对季节变换的感受。

作者在舟中生活多日,犹如远离人世,忘记了季节。猛然听到岸上的钟声,寻声远眺,只见天地间一派萧飒的秋景。

秋天是令人感伤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离乡远行,随波飘荡,就更容易触动愁肠。

这首诗短小凝练,深沉隽永。诗人选择了最能表现离情别绪的多重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又调动起新奇的想象,运用夸张、拟人、通感、移情等手法,创造了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的意境。诗中虽然化用前人诗句,但能别出新意,其感染力很是强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柳不遮明月愁,尽将江色与轻舟|马文俊书法七十七
欧阳修《晚泊岳阳》
欧阳修最经典的一首诗,一开头便惊艳了世人,美得让人心醉!
高考古诗词鉴赏·欧阳修的《晚泊岳阳》
精读《唐诗三百首》01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国学集萃(第129期)华夏诗人王加明诗词专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