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琴时的2个“重要”,3个“不重要”,请你一定要知道!

级别不重要

很多人一提到学琴的,首先一句话就是问“几级啊?”还有的人觉得9级的人一定比8级的水平高。与其问这些还不如问“跟谁学的”和“从几岁学的”。

因为业余4级程度的人练两个月也能练熟6级的曲子,所以级别只能说明拥有这级别的人曾经练熟练过这些曲子。这个和英语的级别是完全不一样的,英语的 4级到6级差别挺大,但二胡的4级到6级相差并不是特别大。

更不要仅仅为了考级而练琴。既然国内文化课教育已经是应试教育了,所以请尽量别让音乐(乐器)教育变成“应级教育” 。

一个真正把弹琴当成享受的人是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几级证书的。所以一切都应该从兴趣出发,热爱音乐的不考也无妨,不热爱音乐的考了也白考。

时间不重要

有些琴友总以为每天闷在琴房里硬练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琴房闷足10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演奏家的。

音乐需要一定的内涵,其灵魂就是演奏者丰富感情积淀的一种宣泄。每天单纯的硬练,哪怕练法很正确,最多也只是在纯粹的练技巧,而并不能对“音乐”有太大帮助。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在德国进修时每天的时间安排。他每天练4小时琴,其余时间散步、看书、和别人交流学习、偶尔也上上网。而只一味的跟人家拼时间、硬练、就无疑于“题海战术”。

结果不重要

学音乐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家”的,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和练习过就不用后悔了。不要把目标定得不适合自己,也不要盲目与别人攀比,因为那样的结果只会把自己弄得很累,而且还会产生不良情绪。

学音乐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学会享受艺术从而享受生活,还有得到通过练琴培养出来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毅力等等。但无论为了什么而学、学成什么样了,都不要做级别和虚荣心的奴隶。

交流很重要

艺术贵在交流,只有交流才有提高。交流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老师上课、看别人的演奏、与人聊天等等。有的琴友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与别人交流。比如来个琴友说“你也来拉一曲大家欣赏一下吧?”自己就不敢或不愿意展示了。怕比自己水平低的说自己“显摆”,又怕比自己水平高的说“差劲”,想得越多,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就越多。

兴趣很重要

一个学生从新手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要培养好这个时期的基础和兴趣。这个时期不仅是教师、就连家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会让孩子培养出好的习惯和兴趣,否则会相反。

现实中有很多情况是父母自己不喜欢,却硬逼迫孩子学。每到周末,父母要么出去玩、要么家稀里哗啦打麻将、看电视,而把孩子禁锢在孩子的小房间只扔下一句命令“练几小时”,再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在这种状态下要让孩子喜欢和热爱手中的乐器就实在太难了。

很多家长省吃俭用为了孩子不惜花钱买琴、交学费,但孩子依旧不爱学,这时家长要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练琴环境和学习气氛?如果父母也能学一点音乐或学一点别的乐器就更好了,这样还能跟孩子交流、合奏,会对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大有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想练琴怎么办?怎么办?
学钢琴一定要分清主次,不然考下十级证书也无用!
[海外]孩子几岁学乐器, 学什么乐器?
开始学音乐前,家长需要做好这些心理准备!
想对所有送孩子学艺术的家长说一些真心话!
99﹪的琴童都会有“厌倦期”,五招教你如何克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