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艳文谭|史籍拾珠记
3346432717@qq.com
 ↑关注

史籍拾珠记

 作者:彭妙艳  


 人的兴趣各有不同,就是同一类型的爱好,也会有迥异的取向。
 以读书为例,很可说明上面的感想。就说本人吧,因为做着文史的研究(用了“研究”两字有点夸张,姑且将就罢),难免就要阅读史书、史料,因为那些官修的文献,虽然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必定有着某些以主观为导向对客观的取舍与显隐处理,但总体来看,还是能够把历史发生的事物真实地记录下来,在“真实”这一点上,是许多“非史”的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更非某些故事传说可同日而语。
 地方志属于吏部文字,所有做着地方文史研究的学者都不能不读,而且仅仅阅读“本地”方志往往不够,要延伸到地方上的人去过的地方,这才可能把地方上历史人物遗留下的事迹、艺文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因为许多历史人物,地方志上或者有传,或者有录其诗文,但受体例、篇幅等的限制,通常比较笼统、概括,其涉及外地的诗文,也少收入。但如果这人物是到外地做官、游历,而其知名度、影响力又较大的,当地就可能会比较具体的记载。这对补充本地方志记录的苟略,显然不止有用,而是大有用。


 我过去编纂的《郑旻诗文辑存》里面的旧文,除《杨忠愍公遗集后序》出自本土方志外,其余诗文,分别录自《海阳县志》、《潮阳县志》、《高平县志》、《大名府志》和《贵州府志》特别是贵州府志。平时所写的部分有关地方人文的文章,也多倚仗各地方志提供的史料支撑,如写林松、黄国卿、刘业勤等人的传略事迹,莫不如此。
 就以最近为某村编写村志族谱为例。调查中村民反映其村清代出了个“廉州府学公”,可是不知其名,县志也没有明载。我去查了《廉州府志》,便发现原来是康熙三十年被任命为廉州府学训导的黄夏裔。而这一读,也就得以明瞭雍正九年(1731)从惠来知县任上离开的张玿美,原来是跑到廉州府当了同知,雍正十一年(1733),又获提升为廉州知府,三年之间,职级品秩连升三级,确实很不简单。又发现,雍正四年中式广东乡试成举人的揭阳人郑卓越,乾隆十九年(1754)到了廉州府所属的钦州的州学当了“学正”,并且以此身份参与了知府周硕勋主持的府志重修工作。又发现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渔湖江夏人黄元裳也曾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跑来钦州州学当训导。此外,还有从惠来知县升任廉州知府的张玿美的一系列诗文。所谓“开卷有益”,无非就是这样:因读了某书,而涨知识,增见闻。


 热心地方文史的人,如能于外地史籍见到本地有关的文史资料,那种欣喜心情是无法形容的。这也是此道中人才能体验到。
 而我不断收集揭阳人涉足的方志已经不少,无他,正是为了这种体验。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乐趣,这是其一。罕见有人专门叙此,因记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那些在广西修地方志修“上瘾”的天选修志人,谁修得最多
范莉莉:明代方志书写中的权力关系
清代民国时期全国灯谜形势
谢圣纶与《滇黔志略》
康熙《杏花村志》对名村志编纂的借鉴
地方志源流(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