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概念、原理及方法
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的题目并不难,但这部分内容的失分率高。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该部分概念和原理,对相关形成过程一知半解。因此,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一、概念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即为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之间由海岭、海沟等隔开。大板块的内部还有很多小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3.风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风力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这种作用表现为风对地表物质的风蚀、搬运和沉积过程。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等的影响下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和化学分解作用。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如机械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属物理风化;在空气、水等作用下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植物根系导致岩石裂开,属于生物风化。侵蚀作用就是风、流水、冰川在一定速度下挟带碎屑磨蚀、冲刷岩石,使岩石由大变小的过程。 二、原理及方法考点1: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U”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地表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
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欧洲波状起伏的丘陵)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山麓和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例1:指出下页图中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析:三角洲是河口地区河流入海泥沙沉积而形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保持能力强,水土流失少,来沙少。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导致入海泥沙量较少;入海口附近,地形、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河口有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加之海浪侵蚀,且大陆架较狭窄,海岸较陡,不利泥沙沉积。说明:这是一道按探究的思路设计的一道经典好题,题目设置非常新颖,不考三角洲形成原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探究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该题需要考生在明确地形和三角洲等相关概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原理,以及流水侵蚀、搬运、沉积过程的基础上来探究问题,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要求较高。
 考点2:六大板块与世界宏观地形板块同大洲或大洋的范围有区别,只是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命名而已,而且板块的边界不是大洲、大洋的边界,而是由海沟、海岭、造山带等构造带隔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等陆地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雅鲁藏布江是两个板块的地壳缝合线。对于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我们只要掌握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消亡边界的空间分布规律,知道其余边界均为生长边界即能解决此类问题。例2:下图中数码①—④代表陆地自然带,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陆陆地自然带呈南北对称分布,由此可判断甲大陆是非洲大陆,该大陆的北端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答案为A。说明:本题通过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来考查学生对六大板块分布的掌握情况。从这道题目来看,我们要重视对地球上重要经纬线经过板块情况的掌握。如赤道经过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平时我们还需要对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东经20度、东经120度、西经60度等重要经纬线通过的地理事物加以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必背知识】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海量素材,这篇《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PPT,一网打尽高中地貌知识!
高考考点丨考点19 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