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园记

陪着之之上网课,哪都去不了,只有在家拍植物了。刚好也记录一下附近到底有些什么。老一辈的许多潮汕人生点小病,都是去屋前屋后、田间地头找点草药,吃一吃就治病了,高效便捷。这个传统已经比较少传承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值得我们重新认识一下的。

院子里的主角是老爸种了五六十年的九里香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芸香科九里香属,常绿灌木。生于平地、缓坡或小丘灌丛中。花期4—8月(也有秋后开花),果期9—12月。

茎、叶可入药,有小毒,性温、味辛、苦,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虫蛇咬伤、局部麻醉等。

外用主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等。

屋边有棵合欢树。

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又名不知春(夏季开花),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生于山坡或栽培。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树皮可入药,性温、味甘,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

主治: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跌打损伤等。

楝(Melia azedarach L.),又名苦楝,楝科楝属,落叶乔木。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树皮、根皮均可入药,有,性寒、味苦,杀虫、燥湿。

主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虫积腹痛等。

外用主治:疥癣、湿疹等。

黄皮(Clausena lansium),芸香科黄皮属,小乔木。生于中国南部。花期4—5月,果期7—8月。

果可入药,性微温、味苦、辛、酸,行气、消食、化痰。

主治:食积胀满、脘腹疼痛、疝痛、痰饮咳喘等。

果核可入药,性微温、味辛、微苦,行气止痛、解毒散结。

主治:食滞胃痛、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痛经、小儿头疮、蜈蚣咬伤等。

叶可入药,性平、味辛、苦,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

主治:温病发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等。

根可入药,性微温、味辛、苦,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等。

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又名杨桃,酢浆草科阳桃属,常绿乔木。生于路旁、疏林或庭园中。花期4—12月,果期7—12月。

果可入药,性平、味酸、甘,生津止咳、下气和中。

主治:便秘、肺热咳嗽等。

枝、叶可入药,性凉、味酸、涩,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小便不利、跌打肿痛、产后浮肿、痈疽肿毒等。

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 (Nees et T.Nees)Blume),樟科樟属,常绿乔木。生于海拔100—2100米的疏密林中、灌丛中、溪边路旁等处。花期秋冬季,果期冬末和春季。

树皮可入药,性温、味辛、微甘,散寒、温中、祛风湿。

主治:食少、腹胀、水泻、脘腹疼痛、风湿等。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针叶乔木。花期4—5月,果期8—9月。

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Lam.)Franch.ex Drake),又名水杨梅,茜草科水团花属,常绿灌木。生于海拔200—350米的山谷疏林下或旷野路旁、溪边水畔。花期6—7月。

茎、叶可入药,性平、味淡,清热利湿。

主治:高热泻痢、牙痛、湿疹、外伤出血等。

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楝科米仔兰属,灌木。生于低海拔山地的疏林或灌木林中。花期5—12月,果期7—翌年3月。

枝、叶可入药,性温、味辛,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等。

花可入药,性平、味甘、辛,行气解郁。

主治:气郁胸闷、食积腹胀等。

黄杨(Buxus sinica (Rehder & E. H. Wilson) M. Cheng),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生于海拔1200—2600米的山谷、溪边和林下。花期3月,果期5—6月。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木樨科连翘属,落叶灌木。生于250—2200米的山坡灌丛、林下、草丛中、山谷、山沟疏林中。花期3—4月,果期7—9月。

果可入药,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

白花重瓣木槿(Hibiscus syriacus f. albus-plenus),又名白银纸花,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本种为栽培变种,与木槿相似,仅花为白色、重瓣。花期7—10月。

花可入药,性凉、味甘、苦,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主治:肠风泻血、痢疾、疥癣等。

桑(Morus alba L.),桑科桑属,落叶灌木。广布。花期4—5月,果期5—8月。

叶可入药,性寒、味甘、苦,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

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又名南非叶,菊科斑鸠菊属,灌木。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叶可作菜食用。

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生于海拔200—26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河旁、路边的密林、疏林或混交林中。花期3—6月,果期9—12月。

果实、叶均可入药,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痢疾、肺热咳嗽、跌打损伤等。

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 (L.f.) Bhandari),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攀援灌木。花期5—8月,果期5—12月。

根可入药,性寒、味苦,杀虫。

主治:疟疾等。

果可入药,性凉、味微苦、涩,清热解毒。

主治:瘰疬等。

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L.)A. Cheval),百合科朱蕉属,直立灌木。花期11—翌年3月。


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 (Lam.) Don),紫草科基及树属,灌木。生于低海拔平原、丘陵及空旷灌丛处。花期1—2月。

叶可入药,主治:疔疮、便血、咯血等。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生于海拔10—1500米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花期3—7月,果期5—翌年3月。

果可入药,性寒、味苦,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等。

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 Merr),茜草科栀子属,灌木。生于海拔90—800米的山谷、溪边林中、灌丛或旷野河边,常见于岩石上。花期4—8月,果期5—翌年1月。

果可入药,性寒、味苦,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等。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 ) Sw.),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600—1800米的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花期通常为6—10月。

墨兰(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Willd.),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蔽处。花期10—翌年3月。

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百合科吊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南非。花期5月,果期8月。

全草可入药,性凉、味甘、微苦,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等。

白肋朱顶红(Hippeastrum reticulatum),石蒜科朱顶红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巴西。是朱顶红的一个园艺品种。每年夏秋季为自然花期,也可人为控制花期。

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石蒜科朱顶红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巴西。花期夏季。

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L.) Ait),木犀科素馨属,攀援灌木。花期5—8月,果期7—9月。

根可入药,有,性温、味苦,止痛。

主治:跌损筋骨、龋齿、头痛、失眠等。

叶可入药,性凉、味辛,清热解表。

主治:外感发热,腹胀泄泻等。

花可入药,性温、味辛、甘,理气、开郁、辟秽、和中。

主治:下痢腹痛、目赤红肿、疮毒等。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爵床科穿心莲属,一年生草本。原产可能在南亚。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口咽肿痛、疮疖痈肿等。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期9—11月。

花可入药,性凉、味苦、辛,清热解毒、祛风明目、消肿、降血压。

主治:感冒、肺炎、白喉、疔痈、丹毒等。

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 .radiata Sch.-Bip.),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直立草本。生于村旁、路边及旷野。

全草可入药,性平,味甘、微苦,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等。

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Spreng.),唇形科马刺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原产非洲好望角、欧洲及西南亚地区。花期春至秋季。

叶可入药,性凉、味甘、辛,行气、清热、化湿、止呕、健胃。

主治:风热感冒、呕吐、胃脘胀满等。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生草本。生于山野、河滩草丛中及溪边湿润处。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全草可入药,性微寒、味苦、辛,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

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C.B.Clarke)J.K.Morton ex Hong),鸭跖草科水竹叶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谷水边、溪边沙地上。花期5月,果期8—11月。

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 Willd.),秋海棠科秋海棠,多年生草本。原产巴西。花期3—12月。

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Juss.),爵床科狗肝菜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村旁、路边及水沟边阴湿处。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甘、苦,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主治:感冒高热、斑疹发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关节炎、眼结膜炎、小便不利等。

外用主治:带状疱疹、疖肿等。

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伞形科天胡荽属,多年生挺水草本。原产欧洲、北美南部及中美洲地区。花期6—8月。

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伞形科积雪草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0—1900米的阴湿草地或水沟边。花果期4—10月。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苦、辛,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

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伞形科天胡荽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0—3000米的湿润草地、河沟边、林下。花果期4—9月。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辛、苦,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化痰止咳、祛风。

主治:黄疸、肾炎、淋病、小便不利等。

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 (L.) Liebm.),荨麻科冷水花属,多年生纤细草本。原产南美。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

全草可入药,性凉、味涩,清热解毒。

主治:痈疮肿毒、无名肿毒等。

外用主治:烧烫伤等。

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600—3400米的山坡、山谷潮湿处、沟边、灌木丛下或林下。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块根可入药,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主治:肺燥干咳、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等。

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 Sander),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多年生常绿灌木。原产加利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

文竹(Asparagus setaceus (Kunth) Jessop),天门冬科天门冬属,攀援灌木。原产非洲南部和东部。花期9—10月,果期冬—翌年春季。

根可入药,润肺止咳。

主治:肺痨咳嗽、咳嗽痰喘、痢疾等。

全草可入药,凉血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郁热咳血、小便淋漓等。

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天南星科花叶万年青属,常绿灌木状草本。原产南美。

全草可入药,有小毒,性寒、味苦,清热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金伤、闪挫扭伤、疮疔、丹毒、痈疽等。

绿萝(Epipremnum aureum),天南星科麒麟叶属,大型常绿藤本。原产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

鸡屎藤(Herba Paederiae),茜草科鸡屎藤属,蔓生草本。生于海拔20—2000米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边灌丛中或缠绕在灌木上。花期5—7月。

全草、根均可入药,性平、味甘、酸,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

主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脘腹疼痛、气虚浮肿等。

鸡蛋果(Passiflora edulia Sims),又名百香果,西番莲科西番莲属,草质藤本。原产大小安的列斯群岛。花期6月,果期11月。

果可入药,性平、味甘、酸,清热解毒、镇痛安神。

主治:痢疾、痛经、失眠等。

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菊科鼠麴草属,一年生草本。生于低海拔干地或湿润草地上。花期1—4月,果期8—11月。

全草可入药,性温、味甘,消风降气、止咳祛痰、除风寒、降血压。

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气喘、支气管炎、非传染性溃疡、创伤、胃肠寒泄泻、高血压等。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又名空心莲子草,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花期5—10月。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苦、甘,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主治:咳血、尿血、感冒发热、麻疹、乙型脑炎、淋浊、湿疹、痈肿疖疮、毒蛇咬伤等。

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酢浆草科酢酱草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花果期2—9月。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酸,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烫伤等。

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花果期3—12月。

全草可入药,性寒、味酸,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散瘀。

主治:咽喉肿痛、水泻、水肿、痢疾、白带、淋浊、疮疖、痔疮、痈肿、烧烫伤、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

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S. Odashima),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生于溪边、密林阴湿处或林边荒地。花果期全年。

全株可入药,性寒、味苦,有小毒,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癌肿、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等。

少花龙葵龙葵区别,龙葵可以有5个以上的一串果果,少花龙葵不超过5个。

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菊科豨莶属,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0—2700米的山野、荒草地、灌丛、林缘及林下。花期4—9月,果期6—11月。

全草可入药,性微寒、味苦,祛风湿、利关节、清热平肝、镇静安神。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屈伸不利等。

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 (L.) Moench),石竹科鹅肠菜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0—2700米的河流两旁冲积沙地的低湿处或灌丛林缘和水沟旁。花期5—8月,果期6—9月。

全草可入药,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祛瘀消肿。

主治:产后腹痛、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等。

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80—2300米的田边、路旁、山谷湿地。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全草可入药,性凉、味酸,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顿咳、湿疹、疥癣等。

鳄嘴花(Clinacanthus nutans),又名忧遁草,爵床科鳄嘴花属,多年生灌木状草本。生于低海拔热带疏林中或灌丛内。花期春夏。

全株可入药,性平、味甘、辛、微苦,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肾炎、肾萎缩、肾衰竭、肾结石、喉咙肿痛、肝炎、黄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胃炎、风湿痹痛、各种癌症等。

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Sweet) DC.),忍冬科忍冬属,藤本。生于丘陵地的山坡、杂木林和灌丛中及平原旷野路旁或河边。花期4—5月,有时9—10月开第二次花,果熟期10月。

花可入药,性寒、味甘,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等。

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菊科一点红属,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田埂、路边。花果期7—10月。

全草可入药,性凉、味苦,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肺炎、睾丸炎、麦粒肿、中耳炎、痈疖、蜂窝组织炎、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种,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花果期7—10月。

全草可入药,性温、味辛,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

主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跌打损伤、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虚寒胃痛等。

灵枝草(Rhinacanthus nasutus),爵床科灵枝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生于海拔700米左右的灌丛或疏林下。花期3—4月。

肉质的根和叶捣烂与柠檬汁混合可治轮癣和其他的皮肤病;种子据说也有同样的用途。此外叶的汁液可去汗疣;根可解毒蛇咬伤;近用枝、叶煎水服,治肺结核、咳嗽、高血压。

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爵床科驳骨草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屋前屋后、村旁、山下池边等阴湿处。花期春季。

全株可入药,性温、味辛、苦,祛风湿、散淤血、续筋骨。

主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等。

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 (L.) Ker Gawl.),天门冬科龙血树属,常绿灌木状草本。原产美洲。

狭叶翠芦莉(Ruellia simplex C.Wright),又名蓝花草,爵床科芦莉草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墨西哥。

金边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 var. laurentii (De Wildem.) N. E. Brown),百合科虎尾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非洲。花期11—12月。

叶可入药,性凉、味酸,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感冒、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等。

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百合科虎尾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非洲西部和亚洲南部。花期11—12月。

叶可入药,性凉、味酸,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感冒、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卉的药用价值
别把肇庆这些宝当系草!你肯定见过,却叫不出名字
凋零前的美丽(2)
途见|百花山(三)
福安人常用青草药
【行摄潮州】花,草,草药——潮州人的“青草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