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潮州学界大V的进击之路


摄影:笑兄 陈婕

文案:陈婕 

潮州人尊师重教的传统,可以追溯到韩愈在潮的时期。民间有俗语称“韩愈在潮八个月,潮州江水改姓韩”,可见这位百世之师在当年对潮州的影响力之大。

在明代,也有这样一位人物让潮州的山水改名。他以一己之力在程朱理学仍为官方哲学的情况下,在岭南开辟自己的心学宇宙,成为当时红遍江南大地的岭南大儒。

岭南大儒

他就是中离溪、中离洞、中离山名字的由来,明代潮州宗山书院的首席院长,被黄宗羲 《明儒学案》列为粤闽王门之首的薛侃。

薛侃(1486—1545)

字尚谦,号中离,明潮州府揭阳(今潮安庵埠薛陇)人,正德十二年(1517)成进士,后无心为官,以侍奉母亲为由南归,拜王阳明为师。并一生致力于维护师门。


学之初,王学忠实门徒

在薛侃的那个时代

众多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子弟通过入学、科举和仕进

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士大夫

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凤陇薛家也是如此。

▲潮安庵埠薛陇

在遇见王阳明之前,二十八岁的薛侃已经考了好几次都考不上进士,听闻此时王阳明在南京传授孔孟周程之学,便改道前往南京。他大概没有想到,这一改道,改的是他此后的一整个人生。

学习期间,薛侃作为王阳明的及门高弟,始终扮演着“助教”、“护教”、“传教”的忠实信徒角色,甚至在阳明外出期间,担任阳明先生儿子的家庭教师。

三年之后,正德十二年(1517)薛侃终于考中进士。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不负重托,如了许多人的愿。

▲薛氏历代名贤

但是升官加禄,荣华富贵对此时的他而言,都没有潜心研学的诱惑力大。于是以侍奉母亲为由南归。登第而未入仕,在当时也算得上一件稀奇事。

学之精,讲学金山上

随着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反叛,阳明心学的地位也随之提高。薛侃回到了家乡,开启了阳明心学在岭南大地的传播之路。

▲薛侃故居

1520年(正德十五年),薛侃与杨骥兄弟及澄海人陈明德一同讲学于潮州金山的玉华书院,并结斋于梅林湖,开始了他对阳明学说的深入钻研与传播,使"一时学者翕然宗之"。


在此期间,其兄薛侨与其侄薛宗铠同年科进士。由于薛陇村西有飞凤山,又名凤陇,凤陇三薛又科甲济美,都为理学文臣,故时人对他们有"三凤齐鸣"之誉。


▲薛陇家庙中的三块进士牌匾

岭南王学代表人物

嘉靖三年(1523),薛侃因母亲逝世,在梅林湖西的虎肚地建立茅舍,每天与潮州士大夫讲学不辍。

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省与他志向相同的学者闻风远来,各自在中离洞前后架屋居住,以文会友,探讨心学理论。中离洞就是当年薛侃讲学处。

在这里,他与亲友一道促成了潮州学人研习心学的前所未有的热潮 , 这实际上是将潮州以至于岭南地区儒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历史高峰。

如今洞仍在,“中离洞”三个字被后人重新描红,与庵埠镇的地标铁砧石遥遥相望。

洞内新铺上的水泥地和还未完工的石台阶,似乎还在说,世人没有忘记他。

路过的人总会抬起头去望一眼,跟人称道,那就是当年薛侃讲学,引来四方学子的中离洞。

开溪记

薛侃极为推崇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以探求事功层面的实践运用。

嘉靖六年 (1527 ), 他发现桑浦山麓一带“二水迴流, 相错不通,旱干水溢 ”。不论是农者商者 , 乃至交通运输,均极为不便 。


他通过实地勘查 , 证实这一段 “可浚而通 ”。于是, 他得到潮州知府王袍的许可,经过周密筹划, 由各都分工, 凿通了此十里的河道 , 沟通了龙溪至枫口的两条溪流, 使 “农者利灌 , 商者利贩, 居者利运, 行者利舟楫 ”。


附近一带乡民得此溪之便之利甚大, 非常高兴地称之为中离溪, 并刻 《中离溪碑记》和建石亭纪念薛侃的功绩。

由于中离溪的开辟, 对附近一带的农田灌溉和商旅交通起着重大的作用, 薛侃因此深受潮汕乡民的赞颂。

起罢归里

粤闽王学的名气越来越大,薛侃这个名字也被传入宫中。明嘉靖七年(1528)起,薛侃受补故官,任职行人司司正。


1531年(明嘉靖十年)秋,薛侃任正七品官阶的行人司司正期间,针对皇位继承问题,薛侃上疏请嘉靖帝稽旧典,定皇储,择亲藩贤者居京师,慎选正人辅导,以待他日皇嗣之生。

但因其时嘉靖帝正急于祈嗣,见疏大为震怒,薛侃因触犯帝讳被革职为民。


薛侃入仕为官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加起来大概五年左右。

但不论在仕途间歇 , 如丁忧期间 , 还是官场挫折, 如被削职为民的乡居期间 , 他都孜孜以造福乡梓为己任 , 不计较个人得失 , 以其学识为乡梓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至今的薛陇家庙,还是会被乡人亲切地称作“后书斋”。

▲右划看更多薛氏家祠图片

嘉靖十一年(1532),薛侃在中离溪畔的中离山办学,筑宗山书院(在金石镇塔下村)。他讲授王阳明理学,南方各省共有百余士子闻风而至。

「延陈明德为师讲学,“中为祠堂,左为讲堂,右为经楼、为宴会厅,翼而环之以书舍,萃生徒卒业,可居百人。”」

宗山书院建成后,以此为根据地聚集了大批求学之人,学风蔚然,培养了大批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林大钦,于1535年辞官回乡后,便一直在这座书院讲学。

居乡思益其乡

薛侃在当时作为士大夫这样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对于这一时期的宗族建设影响极大。

为了提高整个家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声望去对乡村基层社会进行改造,普及正统文化,其中就包括薛侃推行的乡约。

据《薛侃集》记载,薛中离效仿王阳明《南赣乡约》,在自己的家乡推崇《乡约》。其内容有劝善彰善、纠过戒恶、生活智慧、日用规仪等,包含了乡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薛侃并不是很教条主义地将《乡约》颁布实施,而是通过浅易的文字和图解的方式去让乡民们了解,希望“使穷乡辟谷,皆可通晓”。

阿伯认为,相比起法律条文的强制性的防人之恶,《乡约》更多的是一种宗族之间的约定俗成,是以道德为精神根基的劝人向善。这也使得《乡约》在白丁居多的农村地区实施起来要比一般的法律条文难得多。

薛中离面对这个问题,采用的是在乡人面前举行彰善纠过大会的方式,并且设立彰善薄,纠错薄等小本本,来规劝乡民向善戒恶。

如今,在庵埠薛陇家祠,还有祠训以教育劝导后人。

除此之外,据 《薛氏族谱》所载, 薛侃为家乡所做的开溪筑堤 、 造桥修路的 “益其乡” 的善举甚多, 现引列如下:

1. 浚海阳县上莆等都溪三十余里 , 上通潮城 、 揭阳, 下通鮀江 、 鳄浦等都, 商民舟楫往来由里河 , 免航海劫溺之患

2. 造中离桥路大小共十五所 , 民往来与耕田 , 牛畜利便

3. 设龙溪都里社祭坛行道三条 , 并石亭二柱, 社庙一座, 门楼一间。舍园十二亩 , 带租银二两六钱 , 坐落蓬洲都土名蚬港等处

4. 舍园十五亩 , 带租银三两二钱 , 坐落海阳县南桂都土名磨坊洲等处 

5. 架龙溪都乡约所二处, 与乡都会约行约便利

6. 造龙溪都通济桥九门, 上通潮城,下达蓬洲所 、 潮阳县等处 

7. 造桃山都登岗桥五门, 上通府城,下达潮阳、 惠来等县 

8. 造地美都龙头桥七门 , 上通揭阳县,下达龙溪、 蓬洲等都 

9. 修地美都鸡笼山径路十余里 , 与民便利

10. 造龙溪都庵头桥三门, 并修石路至海阳县上莆等都二十余里 , 与民便利 

11. 筑许陇子堤, 并砌矶头三座, 御咸潮 , 通淡水 , 海 、 揭二县溉田苗利便 

12. 倡修南堤 , 长八千四百五十一丈,袤七十余里 

可见, 薛侃既是一个儒家学者 , 更是一个实践家。既崇尚良知心性之学 , 也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真正履行了他的 “居官则思益其民 , 居乡亦思益其乡 ” 的诺言 。

薛侃仕途坎坷,但学术造诣非凡,后人誉为"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他的整个晚年几乎都是在岭南大地讲学度过的。1546年岭南儒林一代宗师卒于家,终年六十岁。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用来形容薛中离最不为过。他对于当时的影响力我们只能通过史实记载去推敲,但他对于百姓的那些贡献正如同宗山书院旁的这条溪流,自开凿的那天起,便长流不息。

参考文献:

[1]杨启献.庵埠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4-8.

[2]陈贤武.潮人文化丛书·潮州古代名贤[M].潮州,2017:21-59.

[3]肖岳山.发现城市之美·潮州[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7:224-256.

[4]陈椰.薛侃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74-498.

[5]饶敏.薛侃生平事功与治学述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5):14-19.

[6]杨明.明儒薛侃乡约思想的教化意蕴及实践特色[J].船山学刊,2018(02):1-6.

专注原创,独家视频

          直播时事,关注潮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侃与岭南心学
薛侃丨居官则思益其民, 居乡亦思益其乡
阳明心学.传习录.明嘉靖三十年衡湘书院刊本 2
你知道潮汕这个地方么?(潮汕简述-明代名人)
【关学文研】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
樟林乡明清时期大事年表(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