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大臣提出“偷袭东京”的策略,北洋水师为何没有采纳?


本       文       约 3558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清末时期,在整个清廷的海防策略上,日本一直是首要防备对象。李鸿章早在建设北洋海军时,就把日本列为“头号大敌”。所以,除了建设海军,准备情报工作以外,最关键的,还有如何规划对日的防御体系。

当时甚至有很多人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化守为攻,偷袭东京。持有此观点的不止有为北洋水师编写章程的薛福成,中国海权论第一人姚锡光,甚至还有著名的东南总督张之洞。这些人为何热衷于“围魏救赵”,北洋水师又为何最终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呢?

李鸿章

日本崛起,水师初建

1872年,已经察觉到欧洲列强进步的李鸿章上书清廷:“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

因此,1875年,李鸿章、丁日昌等人结合了清朝的实际情况,清廷批准之后,一个宏大的“三洋海军”建设方案正式启动。

琉球国古地图

但是,海军计划的启动之初就充满了问题。当时,丁日昌提出“三洋海军”的发展计划,本来是想“互为呼应”,可以起到“击首则尾救”的效果。但是,实际上三洋海军正如当年左宗棠所担心的那样,缺乏协同,甚至出现各自为政,见死不救的情况。

更为关键的是,三洋海军发展不平衡,北洋水师基本是一家独大,实际远远超过南洋和福建,所以,当时防卫整个北方海岸线的重任都落在了北洋水师肩上。

那么,北洋水师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就成了重中之重,到底北洋水师应该如何抗敌?在这一点上,各方意见出现了极大分歧。

北洋海军的“右一”号鱼雷艇

龟缩自保,主动出击

在北洋水师的作战策略上,李鸿章的基本意见是“守疆土,保和局”,北洋水师主要应该依托陆军来进行防御作战。李鸿章的想法是,以渤海环线修建大量炮台,北洋水师卡住自旅顺到山东威海一线的“闸门”,防止日本海军突入渤海湾威胁天津大沽炮台,北洋水师与沿线炮台联合作战,依托陆军力量对抗日本。

这种防御思想今天来看比较消极,不过李鸿章的理论基础还是充分的,李鸿章表示:“西方各国,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夷。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若陆军训练得力,敌兵登岸后尚可靡战。炮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据守。”

也就是说,李鸿章认为,如果再度发生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样的问题,就是敌人军队登陆直奔京师,那就应该先用陆地上的巨大炮台消灭敌方登陆舰船,海军再包抄其后,陆军进行合围。不过,这可不是唯一的方案,当时不少人还提出了另一套方案:“化守为攻,进攻东京。”

北洋海军

比如《北洋水师章程》的编写者之一薛福成就提出,应该偷袭日本本土,化守为攻。薛福成认为,日本要进攻清廷,必然要登陆作战,实际上沿海地区看似宽阔,但是很多海口都很狭窄,如果用水雷封锁兵船,压缩敌方进兵通道,那么就可以遏制日方进攻。薛福成认为要在沿岸岛屿上遍布兵营炮台,迟滞日本进攻,让日本的每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等日本师老兵疲才能一战成功。

另外,薛福成提出的重要思想就是可以进攻日本,所谓:“万一强敌凭陵,则合南北洋之力可以一战,若东人不靖,应将蚊船各守其口,由三军抽简精锐,分道趋长崎、横滨、神户三口,彼当自救之不暇,安敢来扰,此以攻为守之妙也”

意思是,如果日本压境,那我们就应该用游击战牵制日本的主力舰队,我们的精锐舰队进攻日本的长崎、神户等地,由于日本的国土狭长,日方一定来不及回救,那么就可以化攻为守,转危为安了。

 张之洞

无独有偶,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当时的南洋大臣张之洞也提出过这个看法,1894年12月,张之洞提出:“如能募洋军一万,令洋将带之,即乘所买兵船择妥便处会齐,中国派大员数人前往会同督率,许以重赏,包打日本东京,径赴东洋,直攻横滨、东京实为上策。”张之洞不仅提出建议,还真的去招募洋军,结果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经费不足,只得作罢。

就在张之洞提出这个方案之前,1894年7月,当时的著名军事家姚锡光也提出可以进攻日本本土的想法。姚锡光认为,“我南洋兵舰可迭出以扰彼长崎等岛,使之备多力分,必撤朝鲜之师以自救。”

这个方案和张之洞的方案可谓异曲同工,中日当时还没正式开战,但已经有过交锋,然而这两套方案最终都没真正实现,到底是为何呢?

北洋水师“平远”号侧视图

痛苦的抉择,时代的悲剧

对于北洋水师而言,偷袭日本东京的方案最终没能实现,主要原因有三个。

1.   方案具有过大的不可预知性

从后人角度来看,偷袭日本东京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当时日本的舰队主力已经开始开赴中国海域,日本本土的海军力量几乎是0。日本海岸线的岸防力量虽然还有,但是因为日本的国土狭长,南北纵横千余里,所以是四面漏风,总能找到薄弱环节。偷袭计划想取得战果是很容易的。

但是,想通过进攻本土逼迫日本回救,那可就难了,围魏救赵计策的核心是攻敌所必救,当时日本必救的地方大致有两个,一个是重要军港,比如佐世保基地,另一个就是首都东京。但是东京仍旧有上万近卫兵团没有出动,还有强大岸防炮作为屏障,即便进攻恐怕也难以得手。

至于重要军港,防御虽然比不上东京,但并没有被列入首要目标。长崎等地虽然对日本很重要,但以日本 “赌国运”的性格,即便被进攻也不会回救,甚至可能直奔京城,这样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北洋水师某艘军舰官兵合影

2.   舰队远征可能面对灭顶之灾

与第一条类似的是,如果北洋水师真的偷袭日本,那么日本海军很可能会截断北洋水师的归途。即便是南洋水师偷袭日本,恐怕也会面对日本海军的阻击。这里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北洋水师拖住日本海军,南洋水师去偷袭日本,也许效果会好一些。这是张之洞和姚锡光的核心看法——北洋水师牵制,调集另外的军队进攻。

然而问题在于,南洋水师的实力当时太弱,又没有足够的金钱求得外国援军,所以计划确实无法实现,即便南洋水师能够偷袭,如果日本海军回救消灭了南洋水师,再回头进攻,那么南洋水师就要承担全军覆没的损失。

对于当时的南洋水师而言,甲午战争可不是中日之战,而是李鸿章和日本的“单挑”,实在是没什么必要为了李鸿章的荣辱拼命,所以方案无法实现也在情理之中。

南洋水师保民级巡洋舰

3.  瞻前顾后,左右为难

和我们所想的不同,李鸿章当时考虑最多的已经不是胜负问题,而是如何保存北洋水师的实力。李鸿章对于海军的核心建设其实就俩字——买船。李鸿章建设过大量的机构,造船、买船、训练船员的都有,但是唯独没有研究海军战术的。

所以,李鸿章根本就没打算让北洋水师作为主力出海进攻,他深知日本海军实力远比清廷强大,因为清廷已经十多年没新增过一艘快速铁甲舰,但日本已经建成“六六舰队”,拥有多艘新型铁甲舰,速射火力远超清朝,所以远洋作战必败无疑。李鸿章当时想得最多就是北洋水师绝对不能全军覆没,否则多年心血毁于一旦,中国北方门户大开以后,朝廷永无宁日。所以他一再命令丁汝昌撤退保船,避免决战正在于此。

另一方面,他深知如果自己“偷袭东京”,一旦朝鲜战事失败,日军突破山海关兵临京师,那么,慈禧太后必然勃然大怒,自己恐怕就要身首异处了。

所以,李鸿章宁愿防御,也绝不会主动出击。防守输了最多是作战不力,如果出击失败那就是居心叵测的谋逆之罪,可以说,李鸿章是瞻前顾后,左右为难,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参考资料:

【1】 中国史学会 《中日战争》

【2】 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

【3】 鲍中行 《中国海防的反思》

【4】 王柄耀 《中日战辑》

【5】 蔡尔康 《中东战纪本末》


经公众号“历史D学堂”(微信ID:lishi1600)授权转载。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交易担保 果粒历史 新刊推荐 | 人类战疫简史 小程序


在看”的永远18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战争风云2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输?难道真的是因为慈禧挪用军费吗?
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对抗日本,清朝其余三支舰队哪去了?
清廷舍本求末的北洋水师为何到了李鸿章手里不堪一击
【网易】近代中国海权意识觉醒漫长 不思进取食恶果
“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