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专题】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内容概要
1.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
2.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3.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4.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5.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要点精讲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候干
旱、蒸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方法指导】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具体分析如下: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典例剖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对点精练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解析:(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导致自然植被破坏,使本来就疏松的土质更加疏松,一旦遭遇暴雨,水土流失就很严重,故选D。陡坡耕地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貌类型,也不可能影响该区域的降水量,故排除A、B、C。(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很多:如地形坡度大,使地表径流加快,会加剧土壤侵蚀;植被稀疏,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流失;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黄土高原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距海洋较远,且夏季风受到秦岭、太行山的阻挡,因而降水量并不大;全年风大与水土流失关系小;冻融作用主要发生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故选A,不选B、C、D。(3)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措施应从多方面分析,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修筑梯田等。
答案:(1)D (2)A
(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高考地理水土流失专题,关于水土流失你应该知道的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90: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微专题: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篇
知识总结:生态破坏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含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
答题模板|涝了旱了怎么办?(高考地理万能模板重制版6)
依靠生态修复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