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安徽曾属于哪些地区?

大一统时期的安徽所属地区

秦 一统六国后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

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 郡县制

此时安徽地区分属多郡管辖

郡为一级行政区划

▼秦时期的安徽

西汉 建立后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二世而亡

是因为朝廷在面对叛乱时孤立无援

因此他沿用了先秦时期的分封制

分封了一批诸侯王

但又惧于诸侯日后做大叛乱

因此有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

这就是西汉前期的“郡国并行制”

然而事与愿违

各诸侯国在逐渐强大后

对朝廷的法度开始置若罔闻

诸侯国有独立的军事政治体制

汉朝六十多个郡

有四十多个在各个诸侯手中

文帝景帝时期曾设法削弱王侯势力

然而最终酿成“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

朝廷建立了刺史制度

十三个刺史各负责本地区郡国

并逐步演变为州郡县的三级建制

虽然此时的州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

但它大大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但是郡国仍为一级行政区划

刺史部只是监察区

▼东汉时期的安徽

东汉 时期

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郡、国为一级行政区划

汉灵帝时期

为了镇压起义叛乱

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

并授权刺史与州牧行使州的军政大权

因此在东汉后期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

这也是造成东汉末年分裂局面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期的安徽

西晋 时期

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行政区划沿用了东汉末年

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

州以下分郡、王国

州为一级行政区划

▼西晋时期的安徽,制图@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

隋朝 时期

隋结束了自西晋后的长时间分裂局面

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

鉴于从东汉末年州、郡的区划已经混乱不堪

故废除天下郡置

改为州县二级制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

又将所有的州改为郡

实行郡县二级制

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区划架构

秦隋两个短命王朝仿佛是前后呼应

▼隋朝时期的安徽

唐朝 时期

唐初期将郡改称州

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

成为一级行政区划

实行州县两级制

但由于唐朝国土面积庞大

州的数量增加到三百以上

为了管理方便

增设了“道”这一监察机构

唐太宗创建了“道”

唐玄宗把“府”引进区划

府与州同级别

重要的州改为府,以示区别

唐睿宗又把节度使变成正式建制

使三级制正式成型

前期是道—府(州)—县

后期则为道—节度使—府(州)—县制

后期由于道已为虚设

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唐朝内外战争频繁

除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

还有诸多关、军、监等以军事为主的建制

▼唐朝时期的安徽

北宋 时期

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

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

同时在地方设置路

路起源于唐朝的道

路是直辖于中央

切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北宋时期的安徽,制图@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

元朝 时期

元代开始
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
行省制度
行省为一级行政区划
省下有路、州(府)、县
▼元朝时期的安徽


明朝 时期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
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
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
形成了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
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
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
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明朝时期的安徽


清朝 时期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
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
仅改北直隶为直隶
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
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
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
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
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
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
汉地被析为十八省
省下设道、府(州)、县

▼清朝时期的安徽

▼安徽建省以来区划变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年安徽行政区划沿革
各朝代行政区划、地方管理制度、分级管理(附各朝代区划导图)
古地名演变:广西河池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区划研究】郡、县、道、州、省的由来
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周振鹤: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完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