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最大特产”:古民居

▲潮汕特色民居群。  郑伟深 摄

潮汕传统民居素有“潮汕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美誉,然而,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建筑界独树一帜的的潮汕古民居,已让位别墅、高楼大厦等现代建筑。“潮汕厝”何处寻?唯有古村落!

潮汕民居的建筑格局多种多样,潮汕人用“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生动形象的称号来命名。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樟林,保存了许多古民居建筑。有史料记载并保存较完好的是新兴街,建造于清嘉庆七年(1802),完整度为70%至80%。现存14个古民居建筑群,尤以南盛里、南康里、垂庆里、德和里为代表。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牧故居,位于东里镇观一村索铺池巷39号,是南盛里的一个小单元,始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是一座土木建筑类型的四点金住宅。

▲樟林南盛里

上窖社区沟尾姚家祖宅是典型的“四点金”潮汕厝格局,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风雨沧桑,经历战火,仍保存完好。坐北朝南,四房一大厅二中厅,类似北京的四合院,配套照壁、火巷、水井,还有神龛、阁楼等。质朴典雅,没有太多的华丽装饰,体现清朝前期的潮汕建筑理念和普通人家的住房要求。

同是位于上窖古村落,名为“渤海世家”的高厝大宅,则是一座典型的潮汕民居“驷马拖车”,三厅二天井,两侧是火巷建筑,有前院、后库、书斋、后花园等,一共99个门、4口水井。这座大宅也有两百多年历史,深宅大院以及恢弘的建制,透露着这个家族那个时代的辉煌和奢华。

▲潮南仙家社区

假如上述是寻常百姓家,那么,潮南仙家的“南园”就是官宦豪宅了。通德里,位于仙家村古寨内,是清末著名教育家郑邦任辞官返乡所建,俗称“南园”。

郑邦任生于沙陇一个商贾之家,同治十二年乡试得中举人,清光绪九年上京殿试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南园”民居建筑群由主座、两火巷、前后花园和后库组成。门楼坐西向东,是一座二层小楼,大门门楣“通德里”三字清晰可辨。进门左侧为前花园,右侧建筑群,中间为庭前广场。正座为主体建筑,门匾镌刻“太史第”,两侧火巷各有两座“四点金”,左右两座匾额各书“厚德载物”“书带流芳”,昔日主人的深厚人文底蕴由此可见。

“南园”建于晚清时期,其规模可与“驷马拖车”媲美,但布局又不同于传统的“驷马拖车”,建筑设计及装饰有西洋成分,又有苏州园林风格。

潮汕古建筑杂糅了大小木作、瓦艺、砖艺、石雕、木雕、漆画、金漆画、嵌瓷等多项传统民间工艺。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房屋上盖,如山墙的嵴端,就有金、木、水、火、土5种不同的造型。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功精益求精、别具一格,配以漆画和嵌瓷等,令其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飞檐画栋上则绘制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戏曲故事或历史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加上色彩鲜艳、精美绝伦,使整座房子显得富丽堂皇。这些潮汕民间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既具艺术价值,又有教育意义,二者相得益彰。

2001年6月25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而起于宋元,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民国,经历了沧桑巨变而流传下来的潮汕古民居,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群众性,是潮汕的“最大特产”,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的地理文化标识。它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应该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文 | 姚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汕人口中的“厝”,原来美得那么精致和讲究!!
潮汕民居 | 敢与古时皇宫媲美的“厝”,原来有这么多种叫法!
“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比比皆是…就在濠江这个古村落
潮汕的风水文化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
博大精深的潮汕古建筑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