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漠里有上千个湖?没错,这是真的
羊羊的地理教室
专业地理学科教育机构,为中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课程及相关产品,为地理教师提供专业丰富的的教学素材。让我们一起用地理推开世界门。
16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由羊羊的地理教室首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Summer  |  审稿 羊羊

欢迎在留言区总结要点,就当复习啦


提到沙漠,人们的第一印象大都是黄沙飞扬,炎炎烈日,干燥缺水。绵延不绝的沙漠与星罗棋布的湖泊这两种极端景色能出现在同一画面吗?
然而在巴西,就有这样一片沙漠,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时间会出现沙湖连缀的奇景。以干旱著称的沙漠为什么会冒出这么多湖泊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今天的文章要介绍以下问题:
  • 千湖沙漠在哪里?
  • 千湖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 我国也有千湖沙漠吗?


                                
 
 01 

千湖沙漠在哪里


在巴西东北部北大西洋沿岸地区,每到雨季,白茫茫的沙海中就会出现成上千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湖泊,它被形象的称作“千湖沙漠”。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的马拉尼昂州境内,濒临大西洋,总面积大1500平方公里。尽管该地区降水充沛,但是却没有太多植被,成为南美洲北部难得一见的沙漠景观,1981年被定为国家公园。



                        
 
 02 
  千湖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千湖沙漠=千湖+沙漠,所以,我们可以从“沙漠”的成因和“千湖”的成因两个角度入手。

首先,是沙漠形成的条件:

① 沙源: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质条件;

雨季时,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流水侵蚀、搬运的能力强,河流输沙量大,将内陆地区的泥沙搬运到河口附近沉积不断堆积;旱季时,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泥沙出露地表。


② 动力:风是制造沙漠的动力;

旱季时,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这些裸露在地表的泥沙会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向陆地方向延伸,形成沙丘链,这些沙丘链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公里,因此它还有个更加生动形象的名字——Lencois Maranhenses,是葡萄牙语”马拉尼昂床单“的意思。

③ 气象:干旱是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

其实,千湖沙漠不能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沙漠,年降雨量能达到 1600 毫升,是撒哈拉沙漠的近300倍,但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旱季降水少,且靠近赤道,蒸发旺盛,从而呈现出沙漠的景观。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羊羊的地理教室)

其次,千湖从何而来?

湖泊的成因,无非抓住两点,一是湖水,二是地势低洼的湖盆。随着雨季(1-6月)来临,新月形沙丘间的谷地蓄满了丰富的雨水,降水被收集来并被阻挡在沙子下面的一层不透水的岩石上,由此产生了蓝色、绿色、黑色的“潟湖”(点击此处,可以找到潟湖的讲解视频哦),它们宛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其中,也就形成了水沙共存的独特景观。
不过一旦雨季结束,在7-9月,降水逐渐停止,湖泊里的水开始在炎热的的气温下慢慢蒸发,水面下降速度可达每月1米。到了旱季来临,这些湖泊便会干涸,千湖又变回荒芜。

                             
 
 03 
   我国也有千湖沙漠吗?
  

如果有,你觉得会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巴丹吉林沙漠,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的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1200米到1700米之间。


巴丹吉林沙漠常年少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而沙面温度最高时能达到70到80摄氏度,所以它的年蒸发量一般在3500毫米以上。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高温,干旱且蒸发量巨大的浩瀚沙漠中,竟然分布着上百个湖泊,而且多数常年有水,总水面32.66平方千米左右。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与巴西千湖沙漠形成原因一样吗?

其实它们原因不大相同,主要是湖泊水的来源有差异。巴丹吉林沙漠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而非降水,来自500多公里以外的祁连山积雪冰川融水,通过祁连山深大断裂、阿尔金断裂形成的深层“地下河”给巴丹吉林沙漠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深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形成湖泊。

 
 05 
来做题吧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陆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答案】(下面方框中,上下滑动可查看解析)

1. 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靠近赤道附近,位于巴西东部,沿岸是应该是暖流,而不是寒流,A错;赤道附近,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错;此地虽地处信风带,但受南部巴西高原的影响,受信风直接吹蚀的可能性小,吹蚀也不会形成新月型沙丘,或者根据题干中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可推测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应为热带草原气候,该地没有雨林,C错;该沙漠地处河口海滨附近位置,所以应该是河流携带至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故本题选D。

2.  A

根据材料可知,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明显,而地下水补给为主则湖泊水位较为稳定,不可能出现季节变化,且入海口处地势低洼,地下水补给应该较少,海水补给也是较为稳定,AC错;河口地带地形平坦,虽该地靠近河流入海口,但从图中根本就看不到有河流存在,图中基本的河流地貌也没有出现,所以不可能是河流水补给,D不符合;根据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再结合图中所示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地气候应该为热带草原气候,在湿季时的雨水在沙丘间低洼处集水形成一个个的湖泊,故本题选B。

3. B 

根据第一小题可知,该地的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海洋在东,所以该地应该以偏东风为主,而沙丘的形成是风由缓坡吹向陡坡,缓坡的朝向即为风的方向,所以新月形的缓坡大致朝向东,缓坡为迎风坡,A正确,C错误;沙丘的形成是由海风吹向陆地形成,所以应该在风大时有所前进,风小时有所停滞,不会是固定沙丘,而该地湖水水位高时,应为雨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小,而此地为南半球,所以1—6月应该为雨季,故B错;沙丘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风吹形成的,而该地雨季是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的,属于对流雨,所以缓坡的降水不会大于陡坡的,D错。所以本题选A。

沙山、湖泊是我国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景观,该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部分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湖泊群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2019年12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图左为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图右为某沙山中含水率、温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水的主要来源是
A. 位于西风带,大气降水较多
B. 沙山海拔高,冰雪融水量大
C. 特殊地质结构,地下水丰富
D. 昼夜温差大,夜晚水汽凝结

5. 沙漠中湖泊附近往往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是
A. 处于内陆,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B. 沙山内部湿润,水分对沙的吸附作用强
C. 植被茂盛,对风力削弱作用强
D. 人类活动微弱,对沙山的破坏作用较小

【答案】(下面方框中,上下滑动可查看解析)

 4. C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地表径流补给少;根据图2判断,该湖泊湖水不结冰,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不断增加,说明有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土壤含水量稳定,说明有稳定补给水源,应是地下水补给.图中有断层分布,湖水主要补给水源为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水温高是来自地下热能。因此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B

根据分析,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充足,便于风力堆积形成沙山。根据材料,沙山内部湿度较大,沙粒粘稠,固定性增强。顶部附近植物较多且根系发达,利于沙丘固定。植被阻挡,促使沙粒沉积堆高,沙山内部湿度大,利于植被生长,形成众多200-300米的沙山,据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慧婷 . 水沙交融大自然鬼斧神工[J]: 学与玩 2019(6)
地理帝:奇观---千湖沙漠
地理知识精选:地球上最奇特的沙漠-巴西千湖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丁宏伟.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的机理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7(1):01-07.
张文强.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与地下水主要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专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山和湖泊是怎样形成的
巴丹吉林 沙海苍茫
沙漠是干旱所致?中国沙漠以“湖”闻名,地下全是暗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见甲图)年降水量大约在4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