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技帮】辣椒“烂果、枯萎、黄叶”不知道咋了?23种病虫图谱来帮你!

这期给大家整理一期关于辣椒的病虫害图谱,以后对照来看就好了!


 

1.辣椒病毒病


发病症状有4种类型

(1)花叶型:




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



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



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

包括顶枯、斑驳坏死和条纹状坏死。



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



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


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 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


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

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4)畸形型:

有叶片畸形或丛簇型表现。



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2)种子处理:用高锰酸钾浸种15~20分钟,清水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以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后催芽播种。


(3)及时防治蚜虫:溴氰虫酰胺;吡蚜酮;啶虫脒;或高效氟氯氰菊酯等喷雾。


(4)发病初期,宁南霉素;吗胍·乙酸铜;或辛菌胺醋酸盐喷雾防治。

 

2.辣椒疫病


是辣椒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危害症状:




幼苗


茎基部呈水浸状暗褐色缢缩,造成幼苗折断和湿腐,最后枯萎死亡。



茎染病


初产生暗绿色病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黑褐色斑,绕茎一周后病斑处皮层腐烂,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



果实



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软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新品种


(2)种子处理:温水浸种或精甲霜.锰锌、烯酰.锰锌等药剂浸种


(3)定植缓苗后可选嘧菌.百菌清、恶酮.霜脲氰、琥铜.甲霜灵、锰锌.氟吗啉等;坐果采收期可用吡唑醚菌酯、丙森.异丙菌胺、呋酰.锰锌等药剂。

 

3.辣椒炭疽病


危害症状:



叶片开始是水渍状褪绿斑点,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或浅褐色至黄褐色小斑点,果实也是。


湿度大时,边缘出现软腐。


干燥时,病斑干缩呈膜状,易破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的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2)预防: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用少量草木灰或生石灰中和,催芽播种。


(3)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氟菌·肟菌酯;嘧菌·百菌清;或肟菌·戊唑醇喷雾防治。


4.辣椒疮痂病


危害症状:



植株所有部分几乎都能发病。


叶片:


初期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褐色,稍隆起,呈疮痂状。受害重的叶片,叶缘、叶尖变黄干枯,最后脱落。



茎部:


出现褐色条斑,然后木栓化,纵裂。



果实:


初期有暗褐色隆起的小点,后期连成片,木栓化,逐渐扩大为黑色疮痂。


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


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2)种子消毒。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2~3h后,再用55℃温水浸种15~30分钟,冷水中冷却,再催芽播种。


(3)发病初期,喹菌酮、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水合霉素等药剂。

 

5.辣椒白绢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



初期出现水浸状褐色斑,后扩展绕茎一周,生出白色绢状菌丝体,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以上叶片会迅速萎蔫、变黄,最后根茎部褐腐,全株枯死。



高湿条件下,病根部会产生稀疏白色菌丝体,后期在根茎部生出白色、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



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4年轮作。


(2)定植时把混合好的木霉菌(木霉菌:草木灰:有机质=l:10:40)撒在植株茎基部的四周,同时覆盖稻草以保证木霉菌生长所需要的湿度,木霉菌在辣椒全生育期只用1次。


(3)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杀菌剂:丙环唑;异菌脲,腐霉利,或噻呋酰胺喷雾或灌根防治。

 

6.绵腐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



初期产生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展成褐色水浸状大斑。



严重时,斑块可延及半个甚至整个果实,呈湿腐状,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霉层。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


(2)预防:可选用拌种双或五氯硝基苯或甲霜灵配成药土上覆下垫。


(3)发病初期,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锰锌·氟吗啉,甲霜·百菌清等药剂。

 

7.辣椒菌核病


危害症状:



苗期染病:

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迅速绕茎一周,病苗呈立枯状死亡。



成株染病:


多发生在茎部或茎分杈处,初呈水渍状浅褐色不规则病斑,后迅速病向上下扩展,待斑绕茎一周后,病部以上萎蔫至枯死,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纤维束外露似麻状。


果实染病:


果面初变褐色,后呈水渍状腐烂,并逐渐向全果扩展,致整果腐烂。


本病症状特点为湿度大时病部均能产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发病地块实行与禾本科作物、水生蔬菜或葱蒜类轮作2~3年。


(2)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用多菌灵加干细土拌匀后撒施。


(3)药剂防治:

乙烯菌核利 代森锰锌、异菌脲 戊菌隆、菌核净 克菌丹、多.菌核 敌菌灵。

 

8.软腐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且多发生在虫蛀青果上


初期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迅速扩展、淡褐色,果肉腐烂,发臭。


果实变形,好像在袋子里装满了泥水,俗称“一兜水”。


病果多数脱落,少数留在枝上,失水后仅留下灰白色果皮,挂在植株上。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


(2)及时防治蛀果害虫:高效氯氰菊酯或氟铃脲。


(3)发病初期:氯溴异氰尿酸、春雷霉素、水合霉素、叶枯唑。

 

9.灰霉病


危害特征:



叶片受害:


初期多从叶尖开始,出现淡黄褐色病斑,后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湿度大生有灰色霉状物。



茎秆受害:



果实受害:


多从幼果与花瓣连接处出现水浸状病斑,后引起全果褐斑。


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1)控制温、湿度;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2)发病初期可选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恶唑菌酮.锰锌等药剂。

 

10.辣椒枯萎病


是辣椒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在北方连作地的病株死亡率为15%左右。



危害症状:




茎叶发病:


地面接触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


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



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根发病:

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植株长势。


(2)预防:苗期或定植前喷施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预防。


(3)发病初期,咪鲜胺、枯草芽孢杆菌、甲硫·噁霉灵、氨基寡糖素等兑水灌根。


11.辣椒黄萎病


危害症状:


多发生在辣椒生长中后期,自下而上或从植株一侧向全株发展。



初期接近地面叶片首先下垂,叶缘或叶尖逐渐变黄,变干或变褐,叶脉间的叶肉组织变黄。


最后全株萎蔫、叶片枯死脱落。


其症状与辣椒枯萎病易混淆,需镜检病原才能区分


该病扩展较慢,一般多造成病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水旱轮作。


(2)药剂选择:二氯异氰尿酸钠、甲基硫菌灵 克菌丹、乙蒜素、水杨菌胺等。


12.辣椒霜霉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及嫩茎。


叶片受害:


初期出现浅绿色不规则病斑,叶背面有稀疏的白色霜霉层,病叶变脆并向上卷,后期叶片易脱落。


叶柄、嫩茎受害:

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也出现白色稀疏的霉层。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植株长势。


(2)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或甲霜·锰锌。


13.辣椒黑霉病



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先从果实顶部发病,也可以从果面开始发病



发病初期病部颜色变浅,无光泽,果面逐渐收缩,后期有黑绿色霉层。



药剂防治:




(1)异菌脲拌种消毒


(2)发病初选甲硫.硫磺 丙森锌、腐霉利 代森锰锌、异菌脲等药剂。

 

14.辣椒黑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侵染果实,多侵染日灼果、脐腐病病果和过度成熟的各色彩椒果实


发病初,果实表面的病斑呈淡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后期病部密生黑色霉层

病菌扩展到果实内部,种子变褐、变黑、不能使用。


防治药剂:


(1)减少日灼病的发生,防止黑斑病病菌的侵染。


(2)发病初选恶唑菌酮.代森锰锌、唑菌胺酯 百菌清、氟硅唑、嘧菌酯、溴菌腈等。

15.辣椒褐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发病初期病斑呈褐色,随病斑发展逐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


茎部也会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防治方法:



(1)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60℃温水浸种,或多菌灵浸种催芽。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代森锌、波尔多液,百菌清,甲基硫菌灵、氟环唑、克菌丹等。

16.辣椒白星病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叶片染病


病斑初期表现为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呈深褐色的小斑点,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

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有时病斑穿孔,发病严重时叶片脱落。


药剂防治:




嘧菌酯、甲基硫菌灵 代森锰锌、腐霉利 百菌清、异菌脲等。

 

17.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色不规则小斑点,扩大后变红褐色,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形状不规则。


扩展速度较快,严重时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病健交界明显,但不隆起。


药剂防治:



春雷.氢氧化铜、水合霉素、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叶枯唑、松脂酸铜、代森铵、喹菌铜、噻唑锌等药剂。

 

18.辣椒早疫病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病斑呈圆形,黑褐色,有同心轮纹,潮湿时有黑色霉层。



茎部受害

有褐色凹陷椭圆形轮纹斑,表面有褐色霉层。


果实受害,与叶片表现相似。


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或用异菌脲拌种


(3)药剂:代森锰锌、百菌清、克菌丹、氢氧化铜、氧化亚铜、氟啶胺、异菌脲等。

19.辣椒日灼病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在果实上,果实向阳面被太阳直射,表皮细胞灼伤,褪绿,后果皮失水变薄,呈白色革质状,日灼斑不断扩大。


日灼斑有时破裂,或因腐生病菌感染而长出黑色或粉色霉层,有时软化腐烂。


防治方法:


(1)在高温季节中午前后或降雨期间盖棚膜遮避阳光和雨水,可减少发病;


(2)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枝叶繁茂;


(3)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病毒病、炭疽病、细菌性疮痂病、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止植株受害而早期落叶,以减少日灼果发生。

 

20.辣椒脐腐病

危害特点:





果实顶部呈水渍状,病部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

在沙性较强的土壤上,每茬都应多施腐熟鸡粪,如果土壤出现酸化现象,应施用一定量的石灰,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铵态氮化肥和钾肥。


(2)均衡供水:

土壤湿度不能剧烈变化,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和裂果。

在多雨年份,平时要适当多浇水,以防下雨时土壤水分突然升高。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


(3)叶面补钙:

进入结果期后,每周喷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2~3次。


(4)加强栽培管理

定植辣椒时,带坨移植,尽量不要伤根,以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适时摘心,促进生殖生长,避免植株徒长,使钙更多转入果实内。植株不要留果过多,避免果实之间对钙的竞争。果实膨大期为防止土壤温度过高,可在地面铺稻草或覆盖塑料薄膜。

 

21.烟青虫


危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果实为主,也为害叶片、芽等。



幼虫钻入果实内蛀食果肉,造成果实腐烂和大量裂果,易诱发软腐病。




防治:



(1)物理防治:

用黑灯光、杨柳等诱杀。


(2)化学防治:

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苯脲、虫酰胺、氟啶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

22.茶黄螨


危害特点:







叶片受害变小变硬,叶反面茶锈色,油渍状,叶缘像叶背面卷曲,嫩茎呈锈色,稍顶端枯死,花蕾畸形,不能开花。


果实受害后,果面黄褐色粗糙,果皮龟裂,严重时呈馒头开花状。


茶黄螨喜欢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取食,受害症状在顶部的生长点显现,中下部表现不明显。


防治药剂:



双甲脒、哒螨灵、唑螨酯、噻螨酮、浏阳霉素等。


23.辣椒白粉虱


危害特点:





成虫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褪绿、变黄,造成植株生长衰弱甚至萎蔫死亡,还可传染某些病毒病。



防治药剂:



螺虫乙酯、烯啶虫胺、氟啶虫酰胺、吡虫啉、高氯.噻嗪酮、噻虫嗪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赣南种植】辣椒叶片卷曲畸形,究竟是辣椒病毒病害还是茶黄螨虫害
夏天已经到了,您棚里的辣椒中招了吗?这几种容易发生的病害
辣椒结果以后,这几种病害要防好,否则危害果实
甜瓜蔓枯病发生盛期,瓜农务必这样做!【蔬菜卫士报 2088】
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桃树病害资料
芥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