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名言【5】

(1)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3)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4)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5)气有余便是火。
(6) 寒则气收。
(7)热胜则肿。
(8)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9)头者,诸阳之会。
(10)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11)治痿者,独取阳明。
(12)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13)有诸内者,形诸外。
(14)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
(15)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16)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17)脉贵有神。
(18)脉有要诀,胃、神、根,三字而已。此乃诊家大法。
(19)真寒之脉,必迟弱无神;真热之脉,必滑实有力。
(20)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2)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23)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4)有一份恶寒,即有一份表证。
(25)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6)脾病身痛体重。
(27)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未乱。
(28)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
(29)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30)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31)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32)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寒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耎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
(33)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滞之。 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34)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5)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6)治病必求其本。
(37)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38)盛者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40)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41)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4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43)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44)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45)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46)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4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48)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寒,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49)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50)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51)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52)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53)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
(54)附子无姜不热。

(55)石膏非大剂则无效。
(56)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
(57)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58)治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59)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60)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61)无痰不作眩。
(62)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
(63)诸有水肿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6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65)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66)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7)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
(68)胃不和则卧不安。
(69)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断病法则 周左宇 著 篇二
脉学七言诀
辩证施治纲要(三)
持脉真诀
(2)中医初学者须知的中医基础知识
内经传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