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红楼”第二十九回(上):“美中不足”——大适意大快乐之中的不适意不快乐


作者:夜何其




上回,写道贾贵妃赐出一百二十两银子,在清虚观打平安醮,为家人祈福,这回就写打平安醮的故事,时间是五月初一至初三。

元宵节省亲,全家人劳碌不安,贾贵妃心中歉疚,这次打平安醮,有回报家人之意。为了不惊扰父亲、伯父等长辈,她特意嘱咐,只让堂兄贾珍带着兄弟子侄们去跪香。

这是贾贵妃的想法。



我们看看贾府是什么情况。

贾府这一年多以来,为迎接贾贵妃省亲,忙得人仰马翻。贾贵妃是元宵节晚上省亲的,贾府忙得元宵节根本没过。元宵过后,第一个大节是清明,贾府之人还没缓过劲儿来,况且祖坟在原籍,京城之中无墓可扫,这个节日,大约草草应付过去了。

清明节刚过,贾宝玉就被贾环烫伤了脸,紧接着,贾宝玉和凤姐中了马道婆的魇魔之术,全家又忙乱一阵,到端午节,凤姐复原如初,贾宝玉脸上的疤痕也褪去。省亲过去四个多月,一家人的精力体力都恢复了,适逢佳节,该好好放松放松了。

筹备省亲工作,凤姐最忙碌,省亲过后,她最渴望放松。听说贾贵妃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她假公济私,把道观里的道士赶出去,包了场子,准备去那里好好玩几天。

凤姐邀请薛宝钗一同去,薛宝钗以天热为由拒绝了。薛宝钗自觉践行儒家思想,敬鬼神而远之,对求神拜鬼不感兴趣。她胸中藏着万卷书,缄默静坐,自有清欢,不必借诸于外物。她不像凤姐那样,必须在锦衣华服、说笑打闹、哗哗作响的银子、众人的前呼后拥中寻求快乐。

凤姐的话让贾母听到了。贾母表示,她可以陪凤姐去玩。



贾母一去,排场就大了。她是贾府的老祖宗,不能把孙子孙女抛在家里,只她跟凤姐跑出去玩。她邀请薛宝钗母女一同去,又向王夫人和众孙女外孙女孙媳发出邀请。老太太邀请,谁不遵从?原本嫌天热的薛宝钗也不好拒绝了。

大观园的丫头们是得知消息最晚的一群人,她们却是得知消息以后最兴奋的一群人。她们大的十七八岁,小的十一二岁,正是爱说爱笑爱唱爱闹的年龄,不得不陪着她们的小姐奶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一群关在笼中的鸟儿,只能抬头仰望天空,想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王夫人素日最恨丫头们张狂,此时因女儿刚刚省亲,给她挣足了面子的缘故,心情大好,不但允许各房丫头们陪小姐们去玩,她自己的两个大丫头,也让她们随贾母逛去了。

这场打平安醮,在凤姐、贾母、王夫人的推动下,成了贾府女儿们的联欢盛会。

五月一日,是打醮的日子,贾府的豪车全开了出来,漂亮女儿们都站了出来,绣花衣衫都穿了出来。一条街笑语喧哗,流光溢彩,向人们展示着贾府最美好的东西——香车、宝马、美人、鲜花、丝绸、珠宝,还有大把大把烂漫的青春。

贾府这次打平安醮,是省亲过后的一个小型狂欢节。那次省亲本来是贾府向外界展示实力的大好机会,可惜街边路口围着布障,又是夜间进行,外人只闻鼓乐之声,未能一睹盛况。这次打平安醮是省亲的余音,也是省亲盛大场面的一个微缩版本重放。

然而,这个联欢盛会并不如意,轰轰烈烈地开头,仓仓促促地结束,贾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首先是看的那三出戏喻意不大好,一出戏是《白蛇记》,暗喻荣宁二公跟随太祖皇帝打天下;一出戏是《满床笏》,暗喻荣宁二公建府起第,贾家富贵荣华;最后一出戏却是《南柯记》,暗喻贾府大厦最后忽喇喇大厦倾,繁华过后是一梦。

贾母虽“不言语”,毕竟此时尚在梦中,眼前仍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孰不知,富贵荣华也有富贵荣华的不如意之处。

京城里这些豪门,看上去各过各的日子,互不相干。其实都在打听着彼此的消息,唯恐有什么重大消息错过了。贾贵妃省亲,让贾府的受关注程度空前提高,如今贾府与皇宫互动频繁,人们可不敢怠慢。贾府打平安醮,他们本来无须表示,但这次打醮是贾贵妃安排的,分量就重了,贾母出动,分量更重了。贾母带着孙女们乐呵呵地在道观里看戏时,与贾府有交情的人家都在心里惦量——这礼,是送呢,还是不送?

与贾府关系最好的冯紫英家最先送了礼来,接着,赵侍郎家也送了礼来。冯家、赵家送了礼,别的亲朋故友不送,就不好意思了。清虚观成了个接待站,繁忙的接待工作把贾母的好心情全冲没了,她本想出来散散心,结果成了一次扰民大行动。这个结果,贾母想不到,细思却在情理之中。脂批曰:“清虚观贾母、凤姐原意大适意大快乐,偏写出多少不适意事来。此亦天然至情至理必有之事。”

“一应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不仅带来繁重的接待工作,还有很麻烦的后续影响。礼尚往来,“礼”的意义,在于“往来”。人家送来的这份礼,将来都要还回去。打醮,不像过节那样恒常,不像婚丧那样有漫长序幕,需要时时打听各方消息,依据反馈的消息判断,这礼何时回,怎么回,这很考验当家人的判断力。



这段的写法,也是背面傅粉,明写贾母,暗写凤姐。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亲朋故友一涌而来送礼,接待工作落在凤姐身上,凤姐仍然兴冲冲地看了三天戏,好心情未受影响,想必是应对得体,理家能力可见一斑。

 

曹公写人写事,举重若轻,他一边写着打平安醮,一边插播了“小道士挨打”和“贾珍训子”两个小片段。

小道士挨打这个小片段,凤姐与贾母的行为互相对照。小道士撞到凤姐怀里,凤姐毫不犹豫,抬手一巴掌,可见她打人已成习惯,是一种下意识动作。一巴掌把小道士打倒在地,可见下手之狠辣,后文中,她打小丫头,也是一巴掌把一个小丫头的脸打得紫胀,又一巴掌把一个小丫头打得一个趔趄。“凤辣子”之名真不是白白得来。只不过,她对贾母的辣是打浑打科,言语爽利,如麻辣烫之辣,让人精神振奋,对下人,就是魔鬼辣椒的辣了。“机关算尽太聪明”,正是有这份辣,才有“机关算尽”,世间聪明人不少,黛玉、宝钗、探春、宝琴都聪明,她们何尝机关算尽了?

如果贾母也是凤姐这脾气,她可能不会亲自动手打小道士,但会把张道士唤来,斥责他安全保卫工作做得不到位,让他处罚小道士,让小道士长长记性。



贾母没有惩罚小道士,她让贾珍把小道士领下去,给他几百钱买果子吃,还嘱咐贾珍:“别叫人难为了他。”

贾母这句话可不是废话,这是她深知豪门多恶奴,这些恶奴没事都欺负人。小道士离开她的视线,难免被恶奴们揍一顿,或者师父师兄嗔怪他,把他关小黑屋子饿饭。故而有此嘱咐。这看似轻轻一句话,实则是给了小道士一张护身符。足见贾母心思缜密,也可见她是真心同情这个小道士,而不是沽名钓誉。

你看,同一件事,贾母与凤姐的思路就不同——凤姐的思路是,小道士惊吓了我,我还不打他?贾母的思路是,我们惊吓了小道士,我们该安抚安抚人家。凤姐唯我独尊,贾母心中无我。一个人无限放大自我,就不会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即使本心里不想做坏人,实际上言行也会伤害别人。贾母那样换位思考,才会有一颗柔软的心。

本回的回目是“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享福人”是贾母,她生于侯门,嫁于公府,身体健旺,一世荣华,当得起“福深”二字。只这“祷福”一词,似是不妥,她进了道观就看戏,何尝“祷”过“福”?如果祷福是指烧香磕头这样的仪式,贾母确实不大注重,她的仁心善念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她使一个小道士免于皮肉之苦,这不是祷福?



“贾珍训子”比“小道士挨打”有趣得多。

天气炎热,贾蓉跑到钟楼下乘凉,贾珍责备儿子不懂规矩。他不是直接责备贾蓉,而是跟小厮们说:“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接着他惩罚儿子,手段更奇特,不是喝斥儿子,也不是打儿子,而是让小厮们啐儿子,让小厮们代他喝问儿子。他说声啐,小厮就啐贾蓉,他说声“问着他!”小厮就自编台词喝问贾蓉。显然是他经常这样做,小厮们套路台词都熟透了。

很多读者不解,贾珍何以这样恨儿子?有人甚至想到贾珍与秦可卿私通一事,以为贾珍忌恨贾蓉,借机报复。

联系前后文看,贾珍不是这样的人。他的父亲贾敬一心修道,对儿女不闻不问,他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是缺席的,他不知道怎么做父亲。传统上,人们认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应该是威严的,故而,他当着众人的面,想表演一个严父形象。让小厮代啐贾蓉喝问贾蓉,这样他就可以站在一边当观众,欣赏自己的严父造型。

这孩子气的贾珍啊!

后文中,赖嬷嬷评论贾珍:“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倒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贾珍想学着老祖宗的样子严厉管教儿子,可又不会管。天气热,儿子到钟楼下乘凉,这是人之常情,他让小厮啐贾蓉。后来,贾蓉调戏小姨,在给祖父服丧期间聚众赌博,这样败坏人伦之事,他不但不啐贾蓉,反而与贾蓉狼狈为奸,果然是“管的倒三不着两”。赖嬷嬷目光如炬,看得真切。


 



点击下图即可关注“红楼梦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红楼梦—脂批本第二十九回
《红楼梦》非典型性解读(二十九)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红楼梦》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红楼梦》之《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