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雨村的进身之阶

审核:张远、司长冬、小丫  编辑:红柳

贾雨村的进身之阶

文/法尘影事

 

 自从读《红楼梦》起,这个题目就不止一次跳跃在我的思维里。贾雨村最初给我的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他的中秋诗写得很精彩。“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何等才情,何等气魄。难怪连甄士隐这样颇具隐逸气质的望族听了之后,都马上下判断说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这丝毫不是交际上的客套之词,况甄士隐亦非此类言谈虚浮之人,而且后来雨村中举,在仕途上的作为也验证了甄士隐的判断。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要进京赶考却又盘费无着,只得“每日卖文作字为生”。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颇能品尝到一点儿人世间的苍凉。“敝巾旧服”,“衣着褴褛”,甄家丫鬟娇杏短暂的心理活动,三次提到雨村的贫窘。但从雨村的外貌“剑眉星眼,直鼻方腮”,丫鬟也不免赞叹“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这和后文中秋佳节甄士隐赞叹雨村“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形成文字上的对照,从中可知甄士隐是在家人面前赞叹过雨村的。贾雨村腹有诗才,懂得“时尚之学”,有求取功名之志。因此尽管贫穷,但谈吐大方,行事磊落,这均是由雨村内在气质所决定的。上述贾雨村中举做官之前“淹蹇”在葫芦庙的人生经历,我想普天下的读书人,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从灵魂深处某个地方牵引出一点儿有共鸣的东西吧。

甄士隐作为本地的望族,居家与葫芦庙为邻。贾雨村离开家乡,欲“进京求取功名”,寄居在葫芦庙。葫芦庙从小说创作角度,是有寓意特征的,这从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可证。从佛教因果角度讲,葫芦庙则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结识相交所必不可少的外缘,而且这个外缘具有地缘的特征。贾雨村是才学之士,出身本来也是“诗书仕宦之族”。但“祖宗根基已尽”,穷得进京赶考连路费都没有着落。甄士隐是重才之士,虽不甚富贵但却乐善好施,颇具一副菩萨心肠。这是二人能够结交投好的内在的因。因缘具足,甄士隐相赠白银五十两,贾雨村进京赶考的盘费顺利解决。进京之后,果然得意,“雄飞高举”,并很快升任了本县的太爷。


对贾雨村的仕途,作者并不正面着墨。得士隐赠银,进京中举,做了本县太爷,这一系列情节都是通过雨村娶甄家丫鬟娇杏侧面补写出来的。从文学手法上说,这种创作技巧能让读者的思路发生回环,阅读起来会更兴致盎然。贾雨村做了太爷之后,因“恃才侮上”,同僚皆“侧目而视”,被上司参了一本,丢了官,雨村的人生仕途翻了第一个“筋斗”。作为《红楼梦》的读者一定要知道,从整部小说看,贾雨村这样的人无论在江湖还是在朝野都是很有运气的。从佛法的角度讲,雨村命中注定也是有福报之人。这种福报固然和他的出身、才学有很大关系,但性格是起了决定作用的。贾雨村在葫芦庙的时候还是个举子,穷得没有进京赶考的路费。这一次做了官之后,被皇上革职,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来到维扬地面,则不用为了省下旅费,住在庙里,而是住在旅馆里面。但读者也不要以为雨村做了官,应该有钱可以住五星级酒店了。小说告诉我们,雨村做了官,只能说在经济条件上有了改善。而且因“将历年所积宦囊”安排给家属,这一次又出现了“盘费不继”的局面。第一次有甄士隐赠银,那么这一次等待雨村的运气会是什么呢?

贾雨村丢官赋闲,安顿好家属,借机游览天下胜迹。来至维扬地面,盘费不继。通过旧友介绍,又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西宾,当起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当日同僚张如圭告知“都中奏准起复旧员”,雨村听从冷子兴的建议,“面谋之如海”。林如海修书一封,“托内兄贾政,务为周全”。至都中,贾政“题奏之日”,帮贾雨村“谋了个复职”。没用两个月,贾雨村履职“金陵应天府”。至此,贾雨村正式打通四大家族之贾府的门路,开始了天子脚下的仕途之旅。


不知现代《红楼梦》的读者,读到贾雨村这般经历,作何感想。我们发现,贾雨村每走一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有新朋旧友帮忙。有人会说贾雨村命运真好,总是一帆风顺。我也很努力,不乏才能,却怎么命运多舛。世间一切事情,都要有因有缘,方得正果。我们有时不得正果,往往是因为有缘无因,或者是有因无缘。贾雨村表面上看似一帆风顺,其实亦是充满艰难坎坷。对自己人生旅途的遭际和宦海的沉浮,读者看不到雨村有任何声色之叹。但是不露声色,不代表心里没有。只是雨村胸有城府,表面上不甚介怀而已。


贾雨村当年沦落江湖,有过寄居葫芦庙的经历。这对于一个饱读诗书之人,是能够深得人生苍凉之况味了。现代的读者可能很少有寄居寺庙的经历,因此也很难体会像雨村那样的斯文之人当年寄居葫芦庙“卖文作字”是什么心理感受,我们在小说第一回是看不出来的。真相要在八九年之后,小说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世间上的事情有时巧得会让当事人不敢相信。雨村刚上任不久,判断这件棘手的人命官司,“多亏”衙门里的一个门子,这个门子竟然是当年葫芦庙里的一个沙弥。他给刚上任不久的雨村出具本省的“护官符”,雨村才“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不然因这一案,雨村又要丢官。本来是“有恩于己”的下属,案子了结之后,非但不“重用提拔”,我们看书中的描写:“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通过这个情节,作者轻轻一笔,让读者心领神会,在心灵深处的真实世界里面,当年寄寓在葫芦庙的那番境遇对雨村是何等刻骨铭心。最后补充一点,门子的那句“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传神地把读者拉回到当年葫芦庙的时空。这里读者不必简单地评价雨村不够豁达,心里容不下这个门子,实则是雨村内心深处不情愿面对自己当年葫芦庙落魄的经历啊。


甄士隐赠银,解决盘费,方得以赴京赶考。中了举人,升任本县太爷,雨村总算是不负所学,也对得起祖上“诗书仕宦之族”的根基了。按说这是非常得之不易的,换做任何一个人,都要好好珍惜。但是做本县太爷不上一年,雨村即被皇上革职。

原因是什么呢?书中这样介绍: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性情狡猾,擅改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势。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对贾雨村这些年的为官表现和政绩,小说无正面描写,此处作者借着雨村被革职,用上述寥寥数语略加交待。我们不用考证贾雨村的详细情况如何,后面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即是对上述描写的绝好的注解。雨村被革职,上司列了一大堆理由,致使“民命不堪”,“罪行”不可谓不重。但熟悉官场的人恐怕能深谙一点,不管说辞表面上如何冠冕堂皇,根本的原因恐怕要落在“恃才侮上”这个地方。中国的读书人,不论古今,都有共同的读书人的底子,这一点,雨村当亦不例外。


刚才我们评论到,贾雨村虽然运气,表面上一帆风顺,但实则不然。这一次被革职,按小说的情节,是雨村翻的第一个“筋斗”。小说接下来讲述,雨村饭后闲步,游至郊外“智通寺”,看到门旁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心理活动是“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未尝不是雨村此时真实境况的心理写照。


那么这种逆境,就是最考验一个人的时候。贾雨村被革职是坏事,但是借此机缘,才给林黛玉当了家庭教师,而这意味着雨村马上可以通过林如海打通贾府的门路。在此之前,从葫芦庙的经历来看,我们不能不说贾雨村除了自己的真才实学,在社会关系上毫无优势可言。中举做官之后,这几年主要是靠自己的真本事在官场奋斗。


结识林如海,投谒贾政,进而结交四大家族,从此有了靠山,才意味着贾雨村开启人生意义上真正的仕途之路。那么这样一个天赐的机会,我们是不能仅仅从表面用所谓运气来加以解读的。究其实质,雨村自身性格仍起决定作用。我们看书中的情节:贾雨村被革职的“部文一到”,其他官员都面露喜色,那雨村“虽十分惭恨,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样的气度和城府是一个人在官场为官的必要条件。大丈夫能伸能屈,而丢官之后,因为“盘费不继”,为找一“息肩之地”,贾雨村又可以心态自若地去当家庭教师,闲来还有心情去“智通寺”参禅悟道,可见其荣辱不惊、随遇而安的良好心理素质。


这充分表明,同样的困难境遇,可以打垮一个人,也同样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新的甚至更大的机遇,关键在于自身如何理解、面对和把握。这一点是我们现代《红楼梦》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所应该深深吸取的人生经验。

  



作者:法尘影事,文学硕士,教师,南方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雨村和门子的爱恨情仇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是什么样子的人?
闲话红楼梦:贾雨村的飞腾之兆
甄士隐慷慨资助,贾雨村却恩将仇报,都怪第一回出场的严老爷
《中秋对月有怀》赏析
红楼梦中贾雨村的恩人和仇人,你看葫芦庙和尚的野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