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羞羞的“日天”(上) ——泰迪犬的“前世今生”
原创|发布:2018-07-03 20:05:03    更新:2018-07-03 20:05:03
阅读 8442赞 70

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中,许多上班一族忙碌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挤下公共交通,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片空寂;也有不少空巢老人,因为子女都忙于工作或在外地拼搏不能时时围在身边,而感到精神陪伴缺失。在远离亲人的无助感和水泥石缝钢筋沥青的围剿下,为了弥补那或多或少缺失的简单而温暖的陪伴,亦或者单纯想让自己的生活多点生气儿,很多人会选择养一只狗狗。

不过,在城市中养狗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比如体型、体质、易训程度等等,所以性格温顺、没有主动攻击性、没有体味、喜欢与主人互动且聪明的泰迪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很多城市居民家庭养狗的首选。

那么我们生活常见的小泰迪,顺嘴常说的小泰迪,从品种上来说就叫“泰迪”吗?

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有很多“铲屎官”并不清楚。其实泰迪真正的品种名应该叫贵宾犬,没错,也就是曾经风靡欧洲宫廷的贵妇犬。有朋友可能会纳闷,一个叫贵宾一个叫泰迪,二者名字不挨着,甚至形态上可以说大相径庭,怎么是同一种狗呢。答案很简单,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凹造型。

那么看似无关、实则同脉的贵宾犬和泰迪是如何被人为分出你我,又有哪些好玩的故事,且听慢慢道来。

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犬只,贵宾犬的起源在国际间看法却并不统一,尽管早在1936年FCI(世界畜犬联盟)就将法国确认为诞生地,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尤其有很多观点更偏向于德国,比如KC(英国养犬俱乐部)认为德国是其起源地,对此持同一看法的是全球颇具影响力的AKC(美国养犬俱乐部),在正式的文件中,AFC明确的表示“尽管贵宾犬与法国存在关联,但它的起源是德国的猎鸭犬”,包括《牛津英语词典》在内,认为贵宾犬(Poodle)一词的来自Pudel,而Pudel来自于德语的pud(d)eln,与英语的puddle同源,意为“在水中嬉戏”。除了法国、德国之外,前苏联、意大利也纷纷标榜本国才是贵宾犬的发源地。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多国争议,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虽然都有贵宾犬且历史悠久,但体毛颜色各有特点,法国是以白毛见长、德国是以棕毛居多、前苏联是以黑毛为主,意大利是以褐毛主打。有朋友可能分不清棕色和褐色的区别,笔者无法更好地从专业角度解读,只能简单从个人直观上说,棕色偏暖偏浅、褐色偏冷偏深。既然各国贵宾犬主流颜色各不相同,那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各不相让。

提起贵宾犬,单看这三个字就知道它的来头可真不小。早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盛期也就是大约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就有画家将其创作于自己的画作中,后因其气质高贵,身材比例协调,四肢健壮结实,毛发丰厚柔软且无杂毛,自始至终展现出一副自信、高傲的行为姿态,换句现在的话说就是与当时的贵族气场相吻合,深受17-18世纪法国宫廷的喜爱,尤其是被雍容华贵的贵族女性所喜爱,故亦得名“贵妇犬”。

(图)西班牙著名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画作也力证了这一点。

尽管原产地说法尚未统一,但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贵宾犬的祖先应该是一种水猎犬,时至今日,贵宾犬仍非常喜爱主人带着它们去水边玩耍,有时也会放任它捕捉近水处的小鱼等猎物,这种特性可能源自于骨子里祖先的传承记忆。它的脚部甚至选育出了类似于蹼的结构,这赋予了它出色的游泳能力。而一脉相承的运动耐力,以及敏捷的反应速度和惊人的记忆力,都使其成为了一种天生的捕猎好手——通过灵敏的嗅觉,贵宾可以发现并追踪一只躲在草丛中的禽类,当时的贵族也会特意训练贵宾犬去打猎,使用最多的场景,恐怕就是让它在野外水域或者灌木丛中追踪和叼回一只被猎伤的禽类(尤以野鸭居多)。

贵宾的服从性也同样出色,它们的主人发现,如果扔出去一个球,贵宾总是可以第一时间找回,这种简单的小游戏既展现了其出色的狩猎本能和服从性,又显示出主人的领导地位,这也使其在贵族生活圈里备受推崇。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19世纪后半段,贵宾犬已经从贵族生活中逐渐剥离出来,作为猎犬的作用也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马戏团中表演以取悦观众,或者成为一些富人家庭的宠物犬,等到了20世纪基本看不到贵宾犬捕猎的场景。从某种程度说,这的确有点埋没了它的天赋,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一些饲养者开始有意识地重新唤醒贵宾犬的狩猎本能,尤其是最近几年,甚至有一些专门的贵宾犬捕猎比赛开始在世界各地涌现。

的确,由于很长时间里身份的缺失,很多人在此之前都不知道看似柔弱的贵宾曾经却是“一支打猎的枪”。那接下来,我想更大程度地颠覆各位的认知,贵宾犬不仅仅是一直以来的宠物犬或者曾经的猎犬,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警犬和军犬。

可能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认为这是一个噱头,小巧可爱的贵宾犬纵然有狩猎天赋,但似乎还不至于同英姿飒爽的警犬和军犬划等号。印象中只有德牧、罗威纳之类孔武有力的大中型犬才可能成为警员和军人的战友,事实确实如此,但这并不全面。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这一点上就另辟蹊径,早在1961年就开创了一条多元化警犬发展模式,他们尤其注重发掘一些体型娇小又灵活的犬种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时至今日,已经有许多常见的小型宠物犬诸如贵宾犬、腊肠犬被纳入警力体系,称为特约警察犬。

所谓“特约”,很显然不是常规警队的“直辖犬”,而是由民间力量饲养、训练并通过特定考核后认证的“辅助犬”。在犬只审核通过后,警方会与民间训导员签订协议,这种工作犬通常参与的是日常检查、救援、搜索和非涉密案件,平时没有任务时是居家的宠物犬,一旦有出警任务可以马上补充进警犬队伍,既解决了正规警犬数量不足问题,同时降低管理难度,又能为饲主带来额外经济收入。

为何警方会把贵宾犬这种“小不点”接纳至体系内呢?老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型警犬作为警员得力助手固然在日常执勤中可以很好胜任追踪疑犯、压制歹徒或做好其他安保巡逻工作。但受到体型影响,执勤不便之处并不少见。比如在安检口搜查家用小轿车等狭小空间是否夹带藏匿枪支、毒品、爆炸物等危险品时,庞大的体型有可能会划伤车体内部装饰,对正常例行检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再比如在自然灾害救援过程中,倒塌的楼板之间缝隙狭长,大型警犬无法钻入废墟之中确认是否有生还者。面对这些情况,“大块头”除了有大智慧,有时也成为一种局限。

要说到贵宾犬用作军事用途,那年份就更久远了,可比日本特约警犬提早好几百年,据说,贵宾犬在军事方面的使用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同战场上也曾出现它的身影。一些国家从民间大量购入包括贵宾犬在内的多种犬只,经过军事能力培训,发挥其嗅觉优势用于平原探雷,或者在危急时刻浑身捆满炸药冲向敌方坦克、碉堡等目标做出自杀式攻击,用奉献生命的代价发挥防御作战的作用。尽管这种方式听起来非常残忍,但在二战期间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这些英勇无畏的犬有专属名字——反坦克犬、地雷犬。在1942年,贵宾犬正式成为美国32种军警用犬之一。

说句题外话,我国有一部抗日题材电影《犬王》其中就有类似剧情,一条狼狗捆绑着炸药冲向敌人,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后,一切灰飞烟灭。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只犬真的被炸死了,而且是故意炸死的,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谁就不提了)介绍说,“为了让表演显得真实,我们给一只训练有素的军犬绑上了真实的炸药,在镜头前奔跑着被炸成了碎片……”,就是这个镜头,对初次观影时还年幼的我来说最震撼也最心疼,对长大后知道了幕后报道的我来说最愤懑。为了一个镜头,一条征战一生的功勋军犬搭上了性命,既然电影是艺术的创作,也就是说“电影是假的”,为何独要它付出“真实的生命”?片尾一句不知耻的“本片中死去的动物均是真实死亡”,美其名曰艺术牺牲,但在我看来这不应成为一个导演拿出来自豪的东西,你欠所有忠诚无私的军犬们一个诚心实意的道歉。

话题回来,对于贵宾犬的认定在国际中有两套参考规范,不论哪种参考都是以成犬身高(肩高)作为衡量依据而不是体重。一个是由FCI制定的将贵宾犬分为标准型(45-60公分)、中等型(35-45公分)、迷你型(28-35公分)和玩具型(24-28公分)四类;另一个是由其它非FCI像知名的KC、AKC、CKC(加拿大养犬俱乐部)等制定的三种标准分别是标准型(大于38公分)、迷你型(25-38公分)和玩具型(小于25公分)。一个典型的贵宾犬在最初与陌生人接触时会保持必要的冷静甚至是沉默,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观察,在“冷战”结束后会逐步展现出善于交际的特质,平静而富有亲和力。在这里为了讲述方便,就按后一种为参照依据,三种不同体型贵宾犬有着不同的适宜饲养家庭情况。标准型是这三种之中体型最大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早期的湖边猎鸭或者高地猎鸟就是它的祖先,高智商和敏锐的感知决定了高服从性,良好的耐力与速度相结合,精力充沛,亲近人类。这种贵宾犬更适合家中有小朋友的情况,只要家长对孩子表现出关心疼爱,大多数标准贵宾会对小孩子做到温柔以待。千万不要小瞧这一点,有许多狗狗并不喜欢与小朋友相处或者并不敢亲近小朋友,尤其是面对小主人哇哇大哭等吵闹的情形时。比如迷你型和玩具型贵宾犬就是个例子,它们可能会缺少这份耐心,倒不是说它们讨厌与人接触,恰好相反,迷你贵宾很黏人,玩具贵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喜欢时刻黏在主人身旁。缺乏耐心的原因在于它们体型本身就比年幼的孩子要小得多,当面对或哭或闹或蹒跚学步孩子试图抱住它们伸来的双手时,它们无法判断这些行为是否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会因此而害怕,这就可能导致因恐惧而反击吠叫,吓到小孩子,也可能会夹起尾巴藏到一边不与小朋友互动。所以迷你型和玩具型贵宾犬更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或者年龄更大的成年人饲养,这样不论是犬只还是主人都可以减少心理负担。虽然这四种或三种不同的贵宾犬存在一些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它们都喜欢安稳、有序、轻松的生活环境,愿意走入主人的世界,不喜欢被主人排斥在生活娱乐之外,也不情愿被单独扔在家中,渴望得到关爱。

说完上面这几种常规的体型,现在给大家介绍两种特例——茶杯贵宾犬和巨型贵宾犬,这两种称呼大家平时可能会听过或者从媒体平台看到过,比如女演员霍思燕就养了一只巨型贵宾名叫骆驼。

但不管是巨型还是茶杯,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行业标准,也就是说这种叫法只是一个“外号”,目前只有FCI确立了标准贵宾犬的最大尺寸是60公分。“另起炉灶”重新命名既是为了细化区分以炒作概念博得更多关注,又可以借噱头获取更高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行内约定俗成地将肩高超过48公分的称为“巨型贵宾”,将低于20公分的称为“茶杯贵宾”。

这个肩高按照AKC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是“巨人症”,一个是“侏儒症”。有朋友可能会问“像这种极端体型容易饲养吗”?对于巨型贵宾而言,并不存在饲养难题,因为这也是它的标准体型之一,就跟有人天生一副大长腿一个道理,只是由于体型大的缘故需要比其它小型贵宾花费主人更多的时间去打理毛发,护理费用等花销相对更高。

但是茶杯贵宾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据悉第一只茶杯贵宾就是一只玩具贵宾难产死亡后留下的,出生的幼犬由于缺少母乳喂养,再加上人工喂养技术尚不先进,导致营养不良,体型瘦小到可以完全放进一只茶杯之中,故而得名茶杯贵宾。因为人们通常都有喜欢“小玩意”的心理,这种“侏儒犬”正好迎合了人们对宠物的预期,所以很快成为潮流的新宠。但不可否定的是,这种犬的繁殖并不是正常基因的遗传,体弱多病可以说伴随它们一生,所以饲养难度很高。即使是成年犬,也不像它正常体态的兄弟姐妹那样健康,如果饲养不善,注定是一个娇滴滴的“林妹妹”。

本着科普态度,作者发现关于贵宾犬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包括一些商家会宣传贵宾是一种不掉毛的低过敏性犬,低过敏性或许不假,但不掉毛确实属无稽之谈了。而且,我们要理清一个真相:有些朋友对狗过敏,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是对犬的毛发、皮屑和唾液过敏。贵宾犬并不是不掉毛,只是它的毛囊活跃生长周期较其它犬更长一些,掉下的毛和皮屑就相对少得多,而且毛发呈现卷曲状,所以掉下的毛很多时候是挂在身上,即便也有一少部分会落在家具上、地板上,危害性也并不大。如果我们可以经常性地洗澡与打理,除了去除掉落的毛发和皮屑,又可以有效控制唾液的随处沾染,这才可以保证它对人的低过敏性危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杯犬好养吗?
好好的茶杯泰迪硬生生被养成茶缸子泰迪,网友:新品种茶缸子泰迪
玩具贵宾犬
巨型泰迪遇上茶杯泰迪,体型差距太大,巨型泰迪:这啥呀,能吃吗
可爱迷人茶杯犬,简直萌化了!
茶杯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