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悠茶史--夫子道茶,宋朝的茶叶发展史

   

 经历了唐朝茶业与茶文化启蒙发展阶段,宋朝成为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期,除了有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斗茶’、“分茶”等外,民间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

    民问饮茶最为典型的是在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繁华的临安城,茶肆经营昼夜不绝,无论烈日当头还是隆冬腊月,时时有人来提壶买茶。茶肆里面张挂着名人书画.装饰古朴,四季有鲜花装点.前来饮茶的人们络绎不绝,往来如织。

    临安的茶肆通常分成很多种,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有一些茶肆.多是士大夫等人与朋友相聚的场所,人们在此不但品茗倾谈.甚至开展体育活动,如蹴球茶坊等。茶楼、茶馆的主要顾客多为文雅和有学识之人,他们在此把玩乐器.学习弹奏,当时人们把这种茶肆称为“挂牌儿“。还有一些茶馆并非以茶为营生,只是挂名而已,人们在此进行买卖交易,谈事论情,饮酒甚至赌博,成为娱乐场所。

 从朝廷到民间,宋代对茶的品质要求都更为讲究。宋朝历任皇帝几乎皆嗜饮茶,特别是宋徽宗赵洁,虽然不事政务,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并亲自著成《大观茶论》辑录茶事。他曾不惜重金派人四处寻找新的茶叶品种,大大促进了团茶种类的增多和制茶技术更大的进展。据《宜和北苑贡茶录》记载,贡茶在宋朝极盛时,有40多种。

 

    团茶制法比唐朝陆羽在《茶经》中所载的方法又更为精细科学,茶的品质也得到提高。宋代的团茶制法主要有采茶、拣芽、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7个步骤。宋朝末年开始出现散茶制法.到元朝时团茶即不再流行,散茶则大为发展,“蒸青法’逐渐改为“炒青法”,到了明代,团茶几乎已遭淘汰.炒青散茶则开始大行其道。

    宋朝时期,饮茶方式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煎茶法由于烦琐复杂万开始走下坡璐,新兴的点茶法成为时尚。蔡襄编著的《茶录》为点茶茶艺奠定了基础。点茶法主要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和习茶等5个环节。在点茶时先将茶饼碾戎末,放在碗中备用.烧水时要注激调整炭火,调炭时有“三炭”之兑,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和后炭(第二次添炭);待水初沸时立即离火,冲点碗中的茶末,同时搅拌均匀,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饮用。

 

    点茶茶艺于唐朝末期出现.到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达到晶盛,明朝后期走向衰亡,在茶史中持续存在了600佘年。

    宋朝时期,随着饮茶的普及,关于茶的活动也日渐丰富起来,民间开始兴起了斗茶的风气。“斗茶”也称“茗战’,用来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所谓“汤色”就是指茶汤的颜色,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茶汤的颜色以纯白色为最上,其他的颜色则不正。茶汤纯白色,说明茶叶的采摘、加工。都是恰到好处。如果颜色偏青,说明在加工的时候火候不足,相反,如果偏灰,就是过火;如果偏黄,则是茶叶的采制出了问题。

   所谓“汤花,是指茶汤倒进茶盏中在表面泛起的泡沫。汤花讲究匀称,在汤花散尽之后,水痕出现得越晚越好。要想在斗茶中获胜,就必须把茶末研磨得非常细腻,同时在注水点汤的时候.力道要把握好,不温不火。汤花的最佳效果是.汤花出现之后,久久不散,而且汤花紧紧咬住茶盏的边缘,但是绝不流溢,这就叫做“咬盏”。如果汤花很快散开,或者流滋出来,就会落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名茶90种如何喝茶最讲究 斗茶分茶绣茶 还有专业品茶社团
茶的冲泡与品饮一
《茶经》原文,译文 (四)
关于对陆羽《茶经》里茶艺观的研究
器材控,唐代“茶神”教你如何有腔调吃茶!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