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出好戏》:苦逼企业卖劳力,优秀企业玩资本,牛逼企业造梦想

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都一样,不管此前有多么成功,首先要学会破除自己的权威,摘掉自己的光环。


昨天,菜导忙里偷闲,去电影院支持了一把“70亿影帝”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


基于对黄渤“喜剧演员”的固有印象,以及电影海报上王宝强、王迅等老面孔,菜导本以为看到的是一部合家欢的喜剧片。没想到黄渤用了两个多小时时间,讲了一则社会寓言。



在这部电影里,黄渤通过“固定人群+荒岛”的形式,再现了一部微缩的社会发展史。


王宝强的角色代表着原始社会,靠力量和劳动生存;于和伟的角色的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靠工具和制度发展;黄渤的角色则意味着乌托邦,通过精神、信仰和造神,实现了短暂的伊甸园梦想。


但菜导回想再三,却觉得《一出好戏》这部电影也阐释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家和不同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毕竟,企业本身也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家的层次、视野和能力,更决定着这个小社会最终的走向嘛。




先说王宝强饰演的小王。


小王是个退伍特种兵,在动物园干过几年饲养员,最后成了一名导游。当众人遇险被困荒岛之后,因为小王具备的野外生存的技能,被率先推举为首领。


作为首领,小王管理团队的风格也很简单,基于最基础的生存需要,无论各人的能力和特质,均分配类似的任务:按时劳作并上缴食物,由首领完成分配。如果不能完成任务,轻则体罚,重则驱逐出团队。


一方面,小王的种种做法确实是基于现实所迫,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是第一要务,所以不容许团队成员有太多的个性想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才是关键。


另一方面,小王从一开始就忽视了,或者没有意识到:在度过早期的生存期后,要想继续维持团队的稳固,势必要允许甚至鼓励团队成员个体的欲求和可能性,否则只能座山吃空。



讲白了,小王就像一个蹩脚的创业者,在公司一穷二白的时候,用一言堂稳住了局势,但很难做大做强,因为他意识不到应该给员工授权,看不到员工能力和创造性的差异。


对于小王来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来不是因为缺少牛人,也不是因为团队的能力不行,而是看不到团队的价值所在,没有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用一群牛人还不如用一群怂人,至少他们不会打架,不会挑战老板的权威。


德鲁克说过:“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只有苦逼的企业,才总是想着抹平每个员工的差异性,以严格的纪律和考核,辅以威权的管理文化来“稳定”一切。


这种企业一旦遇到问题,管理者想的往往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如电影里,提出异议的黄渤和张艺兴,就被小王直接驱离团队。


当然,这样的做法是徒劳的。在电影中,小王最后连团队最基本的温饱都保证不了,一开始是有人叛变,最后竟然因为抢夺资源而引发了一场火拼,闹到最后,自己也只能寄人篱下。




苦逼的企业卖劳力,优秀的企业玩资本。


于和伟饰演的张总,公司即将IPO,市值超过3个亿,在市区有一整层写字楼,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典型的人生赢家。


刚上小岛之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张总一开始屈尊于小王之下,也没少被小王欺负。但等到局面稍稍稳定,人心思变之际,张总便很快依托于岛上另一处废弃邮轮提供的物资,振臂一呼,建立了自己的新团队。


作为准上市公司老板,张总用扑克牌作为岛上的一般等价物,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岛上的新规则。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得生产要素加速流通,继而换来物质更高效的生产。


黄渤饰演的马进,由于帮了张总一把,还获得了张总特别授予的两张10点扑克牌。这就相当于企业的创始人,给初创团队的几个哥们分了点股份或期权吧。


而张总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不再需要事必躬亲,便能依靠资本和规则的力量,源源不断地获得并确保自己的利益。


像张总这样的企业家,是构成一个稳定且高效运转的商业社会的必要条件。


诚然,企业必须依附于规范和制度才能得以良好地发展,但制度并不等于约束,而更意味着资源的有效配置,员工的才尽其用和团队的高度可塑。


所以,你会发现张总的管理风格跟小王截然不同,在制度确立之前,他会尽可能地吸纳更多人的支持,并累积足够的民意,并不急于求成;在制度确立好之后,他更多扮演一个调停者,而非独裁者的角色,让团队成员去自由发挥和尝试。


就像海尔CEO张瑞敏说的那样:“所有的管理工具都只是手段,企业的资产要增值只能靠人,所有企业管理的优化都应靠开放系统借来的一流人力,而非自我封闭,靠身边的几个人打江山。”



可惜,在电影里,张总没能坚守自己的底线,一方面通过“超发货币”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被稀释;另一方面仗势耍赖,欺骗了初创团队成员,最终也是众叛亲离。


所以,善用资本很重要,尊重规则、信守承诺,更重要。




黄渤饰演的马进,是一个典型的屌丝角色。


上岛之前,马进只是公司的小职员,欠了一屁股债,每天习惯性地买彩票,想着一夜暴富之后,开着玛莎拉蒂迎娶女神同事姗姗。


上岛之后,马进逆袭的第一步,就是活用小兴的维修技能,让岛上重新恢复了电力,让居民可以重新看到自己手机里的图片、视频,甚至还开起了影院。


掌握了信息,就占领了岛上居民的精神世界。连张总都不得不屈服,为了看手机里女儿的录像,把真实世界里的房子、公司转让给了小兴。



马进在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不忘借机升华自己。在一场狂欢会之后,他站在高处,在背光灯的映照下,以救世主的姿态,向大家灌输自己的理想。


至此,马进成了团队的神灵和精神导师。整个团队的氛围也达到了顶点。


在企业管理上,马进的这种控制精神、灌输信仰并最终造神的做法,很容易走向两极分化。


要么,就真的如马云、任正非对阿里巴巴、华为的影响一样,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并凝聚起一大帮骨干(如阿里巴巴的“中供铁军”),使企业的经营无往不利。


要么,就只能像某些东施效颦的蹩脚企业一样,强调了精神控制、信仰灌输,但最终却只形成了对企业创始人盲目的个人崇拜,沦为业界的笑柄。


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区别?根本原因在于,像马云这样的精神领袖,更多通过自己的全局思考,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外部发展机会,推进和完善内部的战略部署。


马云可以不懂技术,不管财务、不做销售,但只要他能领导不同功能的队伍,把各种性格、各种能力不同的领导者糅合在一起,并统一他们的思想与认识,就够了。


所以,完全不懂云计算为何物的马云,可以在马化腾、李彦宏都不看好云计算的时候,便在阿里云上下重注。如今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也再次证明了马云的远见。


反观那些造神失败的企业,往往把企业创始人或管理者塑造成全知全能的神人,最后实质上跟小王的套路没啥区别——思想是统一了,但组织也僵化了,真正能干的有想法的人,也会对这种企业敬而远之。


不可否认,很多企业都是依靠创始人的聪明才智和人脉关系才逐渐壮大起来的。但悲剧就在于,这种成功对于企业家自身的束缚,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障碍。 



在创始人的光环下,团队只会相信“万变不离其宗”,以为创始人此前的成功经验可以指导新时代的一切工作,导致他们既看不到变化,也不愿意变化。


所以,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都一样,不管此前有多么成功,首先要学会破除自己的权威,摘掉自己的光环。


这个过程很痛苦、很艰难,但是必须去做。因为只有去掉这些不必要的光环,才能迎来更大的成功。


切记:别让企业家本人,成为企业的天花板。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出好戏:道尽生活中那些残酷的真实
《一出好戏》火了,黄渤揭开背后真相:该怎么做人,老天爷教你。
在诟病《一出好戏》的不合逻辑之前,先看看那些被你错过的细思极恐
【企业之道】世界上就三类人,你要做哪类?
企业家能不能退休是检验企业的试金石
马云在家自拍的视频超震撼,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