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碎片化时代,深度是一种稀缺资源

1

8月份,我大学同学小李的单位举行了一次内部竞聘。他和部门的另一位年轻人小王都报名参加了。小李,硕士毕业,为人随和。平常对大家的要求,发送电子邮件,QQ留言,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大家每天都能看到他匆匆忙忙的身影,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忙碌。小王,本科毕业,在大家心中的存在感较低。平时很少见他到各部门窜门、沟通、联络、协调事务,大家因工作发给他的邮件、QQ留言等,总是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他的回复。单位举办什么活动,也几乎没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他。

竞聘的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小王上了。结果出来之后,大家议论纷纷,为小李打抱不平,认为小王在单位肯定有后台关系。

后来,部门晚上聚餐,借着酒意,小李对竞聘结果大倒苦水,认为不公平。主任听了,问了小李一个问题:你来单位两年了,做了几个课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吗?小李一愣,我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静下来做课题。主任看了小李一眼:小王两年完成了三个课题,一个获省三等奖,一个获市二等奖,也没有耽误其他工作。我们一听,都惊呼,这么历害!怎么可能?

2

大家感到如此惊讶,是因为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都开始碎片化:碎片化学习、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管理、碎片化工作……而需要花费大量整块整块时间的工作,好像已经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是一种落后的生活、工作方式。与此相应的是,教人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文章、理论大行其道,在各大网络、自媒体上随处可见,仿佛我们只要掌握了碎片化,人生从此就可以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

竞聘结果狠狠给了小李一击。原来在碎片化流行的时代,深度依然珍贵无比。对此,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在其作品《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中如此写到:

向浮浅工作转变的工作文化,使少数人能够抵抗此种潮流,优先考虑深度工作的人享有极大的经济前景和个人发展机会。

卡尔·纽波特通过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生产力公式: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这个公式充分说明了,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时间,为何小王能完成三个课题,而小李则只能完成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作。原因就在于二人工作时的专注度不一样。工作时的专注度越高,那么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就越大。

3

有人可能会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更要学习碎片化时间管理,充分高效地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这话,好像没有什么问题,非常正确。但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信息学教授格洛里亚·马克在2004年开展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格洛里亚·马克带着她的研究生,在两个美国的科技公司,对那里的员工做了一千小时的观察。他们发现,办公室里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电子邮件或同事打扰一次。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任务上却需要25分钟之久。明尼苏达大学商业学教授索菲·勒鲁瓦,将此现象称之为“注意力残留”效应

“注意力残留”研究结果显示,当我们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B时,我们的注意力却并没有即时进行转移,仍然停留在原任务A。如果在工作转移之前,我们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比较低,这种注意力残留会尤其浓厚。如果我们在工作转移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我们的注意力依然会有一段分散时间。因此,要想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我们需要长时间、无干扰的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也就是卡尔·纽波特教授所说的深度工作: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4

有趣的是,卡尔·纽波特认为追求深度工作,对商业来讲是一件坏事,但对个人来说却是好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深度工作如此有意义,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却是少见的,甚至于一些单位的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模式更是与深度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驰。卡尔·纽波特发现,浮浅工作在职场中大行其道的原因在于,深度工作的价值以及忽略深度工作所造成的损失很难直接衡量。

比如,针对对某一个项目频繁的召开例会。虽然这些会议使员工无法持续专注,导致日程无法及时完成,变得支离破碎,但却依然坚持要开。是因为对很多人而言,这些例行会议是一种简单的人员管理形式,他们不愿意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迫近的例会强制他们在项目上采取一些行动,或者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象。又比如,企业热衷于建造开放式的办公区域,实行大量同事共享工作空间的工作环境。虽然这种开放式的环境,对单位而言,节省成本、易于监管;对于员工而言,易于交流。但这同时也需要付出精力严重分散的代价,使人难心做认真的思考。

企业的这种漠视深度工作的行为,给我们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当浮浅工作的文化越是流行,深度工作就越是罕见,珍贵,其价值也会越来越高。比如现在各种知识服务大伽,萧秋水、秋叶、罗振宇、彭小六等等,他们正是因为掌握了深度工作的方法,并通过深度工作学会了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知识,然后就可以教授那些急需这些知识,却又不愿、不会沉下心去自己学习的人群,进而变现。当这种浮浅文化越是流行,不愿、不会深度工作的人就会越多。而对于掌握了深度工作的人来说,他们的机遇、市场也就会越大。

5

深度工作,对我们个人而言,是一项提升能力的重要技能。对于如何进行深度工作,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中,给了我们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浮浅等四个准则,每个准则又有若干方法或原则。这里,我们仅谈谈第三个准则,远离社交媒体。

无可否认,众多的网络工具和社交媒体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与娱乐。但我们也需要清醒的意识到,这些工具与媒体同时也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削弱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想想看,当有点空闲时间时,比如坐电梯、排队买单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几乎都是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浏览新闻、看网络视频等,我们很少利用这点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而要掌握深度工作的艺术,我们就必须摆脱各种各样的诱惑,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对此,卡尔·纽波特建议我们在网络工具使用习惯中要采用关键少数法则,具体分为三步:

  • 第一,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

  • 第二,列出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需要的2~3个重要活动。这些活动应该足够明确,保证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如何执行。

  • 第三,思考我们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一种工具,用我们第二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我们平时顺利地参与活动是否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只有当这种工具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我们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否则,就应该放弃使用这种网络工具。

6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我们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而我们的时间、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碎片化。我们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是这种忙碌已严重影响到我们深度的思考能力,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降低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我们也越来越缺乏专注力和耐性。卡尔·纽波特倡导的深度工作,可以将我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它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深度是一种稀缺资源!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如何告别穷穷穷穷穷穷穷穷忙?
你工作的深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毁掉一个人的最佳方式,是让TA看起来忙忙碌碌
孩子无法专心读书不是他的错,连大人都太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了
《深度工作》:找回被网络工具偷走的专注力,创造难以复制的价值
你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